广联达中跨板支座受力筋与支座负筋有何区别,又如何绘制

2021-03-17 08:23:30 字数 3839 阅读 8782

1楼:百度网友

对于板面筋 负筋 跨板受力筋我们一直存在一种误区,板面筋是统称,它包括负筋、跨板受力筋、板面通长筋,而负筋、跨板受力筋、板面通长筋只是布置的位置不一样而已。 板面通长筋是板筋拉通布置, 跨板受力筋是横跨某一块板且一端或两端挑出,负筋常指单边和双边挑出的板面筋,其实跨板受力筋也可以说是板负筋。

2楼:百度网友

跨板受力筋相当于综合了面筋和负筋的作用,在跨越的板内作为面筋,超出板的部分作为负筋。识图时只需看看该钢筋是否跨越了板,而且至少有一端是有标注。

3楼:bs珮

广联达软件不熟悉,绘制方法应该也不难,用心多试几回

广联达钢筋中跨板受力筋和负筋怎么区别

4楼:匿名用户

一、两者的作用不同:

1、受力筋的作用:使构件的承载力满足结构功能要求。

2、负筋的作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用来抵抗负弯矩。

二、两者的概述不同:

1、受力筋的概述:受力筋也叫主筋,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对受弯、压、拉等基本构件配置的主要用来承受由荷载引起的拉应力或者压应力的钢筋。

2、负筋的概述:负筋是承受负弯矩的钢筋,一般在梁支座(一般是柱子)的上部或板支座(一般是梁或墙)的上部。

三、两者的相关规定不同:

1、受力筋的相关规定:纵向受力钢筋直径d不宜小于12mm,宜选用直径较粗的钢筋,以减少纵向弯曲,防止纵筋过早压屈,一般在12-32mm范围内选用。

纵向钢筋应沿截面四周均匀布置,钢筋净距不应小于50mm,其中距亦不应大于300mm;矩形截面钢筋根数不得少于4根,以便与箍筋形成刚性骨架;圆形截面钢筋根数不宜少于8根。

2、负筋的相关规定:采用φ20或大于φ20的粗钢筋作为辅助架立筋,将板的负弯矩钢筋临时悬挂固定于辅助架立筋下,使负弯矩钢筋、辅助架立筋、分布筋和撑脚连成整体;

从而构成刚度较大的钢筋网片,能承受一定的冲击力和偶尔的人工踩踏,避免混凝土浇捣过程造成负弯矩筋的严重偏位、下陷和严重变形情况,较可靠地保证负弯矩钢筋的正确位置,从而保证钢筋保护层合格率。适用范围为现浇砼板负弯矩钢筋偏位控制。

5楼:砂粒

受力筋和负筋的区别,在钢筋级别、直径、间距、长度相同的情况下,两者的区别是:受力筋是180度弯钩,没有分布筋,布置在板的底面;而负筋是90度弯钩,有分布筋,布置在板的表面,弯钩向下,呈扣倒状,在工地上一般都叫扣筋,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现浇板表面裂缝的。

竖向钢筋可以用跨板受力筋画,也可以用负筋,因为他们所起的受力作用相同。用软件测算过一次,如果用跨版受力筋做,通过计算公式可以发现,跨板受力筋会比负筋的直线长度多一点点,可以忽略不计。

6楼:匿名用户

跨板受力筋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特殊的负筋,只不过它贯通了一块或几块板

之后在另一块板中伸出一定长度.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的造价员为了让建模更高效,画图更快速,大都把跨板筋采用负筋来布置,有一点点微小的误差,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7楼:alone_树

区别:浇板中跨板受力筋是主筋主要在板底,负筋是边板与中跨板或中跨板与中跨板之间支座上面后来连接的筋,主要在板顶。例如连续小箱梁中跨与边跨或中跨与中跨之间的连接,支座上面两片梁端连接现浇梁顶张拉的筋就是负筋。

受力筋定义:

受力筋也叫主筋,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对受弯、压、拉等基本构件配置的主要用来承受由荷载引起的拉应力或者压应力的钢筋,其作用是使构件的承载力满足结构功能要求。

负筋定义:

负筋,也叫负弯矩钢筋。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用来抵抗负弯矩的钢筋叫做负弯矩钢筋。

怎么区分跨版受力筋和负筋?

8楼:阿楼爱吃肉

从两者的不同点进行区分。受力筋和负筋有3点不同:

一、两者的作用不同:

1、受力筋的作用:使构件的承载力满足结构功能要求。

2、负筋的作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用来抵抗负弯矩。

二、两者的概述不同:

1、受力筋的概述:受力筋也叫主筋,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对受弯、压、拉等基本构件配置的主要用来承受由荷载引起的拉应力或者压应力的钢筋。

2、负筋的概述:负筋是承受负弯矩的钢筋,一般在梁支座(一般是柱子)的上部或板支座(一般是梁或墙)的上部。

三、两者的相关规定不同:

1、受力筋的相关规定:纵向受力钢筋直径d不宜小于12mm,宜选用直径较粗的钢筋,以减少纵向弯曲,防止纵筋过早压屈,一般在12-32mm范围内选用。

纵向钢筋应沿截面四周均匀布置,钢筋净距不应小于50mm,其中距亦不应大于300mm;矩形截面钢筋根数不得少于4根,以便与箍筋形成刚性骨架;圆形截面钢筋根数不宜少于8根。

2、负筋的相关规定:采用φ20或大于φ20的粗钢筋作为辅助架立筋,将板的负弯矩钢筋临时悬挂固定于辅助架立筋下,使负弯矩钢筋、辅助架立筋、分布筋和撑脚连成整体;

从而构成刚度较大的钢筋网片,能承受一定的冲击力和偶尔的人工踩踏,避免混凝土浇捣过程造成负弯矩筋的严重偏位、下陷和严重变形情况,较可靠地保证负弯矩钢筋的正确位置,从而保证钢筋保护层合格率。适用范围为现浇砼板负弯矩钢筋偏位控制。

9楼:菜刀屠龙

1、首先解释下什么是负弯矩,在弯矩图上(如果你学过结构力学或者材料力学你可以跳过这一部分),向上弯起的弯矩是负弯矩,反之,向下弯起的弯矩就是正弯矩;打个比方,你用手拗一只筷子,向下拗的时候,是筷子下部先断,说明下部受拉,这是正弯矩;向上拗的时候,是筷子上部先断,说明上部受拉,这是负弯矩。

那么为抵抗负弯矩而设置的钢筋就叫负弯矩筋,在工地上常常简称为“负筋”。

2、受力筋,是一种很宽泛的说法。负筋也是受力筋。

3、一般来说,常碰到的负弯矩筋有两种,一种是楼板与梁交接的地方,也就是楼板“生根”的地方,在这个地方,在楼板受力的影响下,应该是梁面受力,对楼板来说,这就是负弯矩筋,一般长度为跨过梁面1米左右;另一种就是梁的支座处,因为梁支端两端受剪力,在梁支座处,存在负弯矩,这是一个关键部位,常按锚固要求放一定的负筋,在工地施工当中,这是一个很重要也很严格的检查要点,它一定不能少,因为它太重要了!在楼板中配置负矩筋,其实就是为了防止楼板因为自重产生的力导致支座发生向上弯曲而设计。就像楼板当板跨大于6米的时候板中心要有一个千分之二的起拱。

4、现在来解决问题,区分跨板受力筋和负筋,负筋是承受负弯矩的钢筋,一般在梁的上部靠近支座的部位或板的上部靠近支座部位,跨板受力筋是指图纸上标注的板上部通长并且伸出板外的受力钢筋。(详见**)

跨板受力筋是跨过整个板的受力钢筋类似于负筋,而负筋只是跨过墙梁。这里要说明的是跨板受力筋和负筋会影响马凳筋的布置和数量。

5、提供的cad图中,图一,最好定义为跨板受力筋;图二,可以定义为跨板受力筋或者负筋,在广联达计算中建议定义为负筋。

10楼:庆民于

楼主,的图上都是负筋。

一般的板(悬挑板除外)受力筋在板下部,负筋在板的上部(因为内力分析时,对弯矩的正负约定而致)。

11楼:匿名用户

跨了两块板的就是跨板受力筋,负筋在支座上

12楼:

一般来说,受力筋弯钩朝左和上,负筋直钩朝右或下

(广联达)板的受力筋、跨板受力筋、板负筋怎么区分啊?

13楼:可爱的

对于板面筋 负筋 跨板受力筋我们一直存在一种误区,板面筋是统称,它包括负筋、跨板受力筋、板面通长筋,而负筋、跨板受力筋、板面通长筋只是布置的位置不一样而已。 板面通长筋是板筋拉通布置, 跨板受力筋是横跨某一块板且一端或两端挑出,负筋常指单边和双边挑出的板面筋,其实跨板受力筋也可以说是板负筋。

14楼:路人

cad字体不全;如:?7@100与?7@150为受力筋;搁在一道墙上的水平向?7@125为付筋;垂直向搁在两道墙上的?7@200为跨板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