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是什么意思

2021-03-12 15:07:13 字数 5364 阅读 6711

1楼:可爱的康康哥

意思是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出自《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原文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如下: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词句注释

⑴木兰花:词牌名。柬:给……信札。

⑵“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唐代诗人王昌龄做《长信秋词五首》来怜惜她。

⑶故人:指情人。

2楼:西博的宠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这句诗出自纳兰性德的《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此诗讲述了与意中人相处,如果能像刚刚相识的时候美好而又淡然,没有后来的怨恨、埋怨,那么一切还是停留在初见时的美好为好,然后描绘变心的人往往指责满怀痴情却无端被弃的一方首先变心,失恋女子的爱恨情殇可见一斑。最后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情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是什么意思

3楼: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如果能像刚刚相识的时候美好而又淡然,没有后来的怨恨、埋怨,那么一切还是停留在初见时的美好为好,然后描绘变心的人往往指责满怀痴情却无端被弃的一方首先变心,失恋女子的爱恨情殇可见一斑.

最后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情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4楼:匿名用户

④骊山二句:《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5楼:蝴蝶

这句出自纳兰容若的词,全文为: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支当日愿.

骊山两句的意思: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

“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参见《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讲解”。.

6楼:灯火轻尘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

“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谁能给我解释一下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是什么意思呢 10

7楼:飞霜墨染褚麓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8楼:堵庆生夙恺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如果能像刚刚相识的时候美好而又淡然,没有后来的怨恨、埋怨,那么一切还是停留在初见时的美好为好,然后描绘变心的人往往指责满怀痴情却无端被弃的一方首先变心,失恋女子的爱恨情殇可见一斑.

最后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情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骊山二句:《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

“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骊山语罢清宵半

骊山语罢:用典.《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清宵:美好的夜晚.

清宵半:美好的夜晚不能长久.

泪雨霖铃终不怨:用典.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里的断句应当不是“泪,雨霖铃”,而应当是“泪雨,霖铃”(愚以为),因为后面的“霖铃”就可以代表“雨霖铃”的曲牌了.

终不怨:令人感慨不解释了.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是什么意思

9楼:乐观的南瓜仔

这句是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中的一句,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一句是借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故事,谴责薄情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是什么意思?

10楼:帝都小女子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如果能像刚刚相识的时候美好而又淡然,没有后来的怨恨、埋怨,那么一切还是停留在初见时的美好为好,然后描绘变心的人往往指责满怀痴情却无端被弃的一方首先变心,失恋女子的爱恨情殇可见一斑.

最后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情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骊山语罢清宵半, 夜雨霖铃终不怨。什么意思?

11楼:可爱的康康哥

意思是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出自《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原文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如下: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词句注释

⑴木兰花:词牌名。柬:给……信札。

⑵“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唐代诗人王昌龄做《长信秋词五首》来怜惜她。

⑶故人:指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