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灞桥纸是最早的植物纤维纸
灞桥纸是在西汉时期的一种纸。1957年5月8日,在西安东郊灞桥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座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的土室墓葬,墓中一枚青铜镜上,垫衬着麻类纤维纸的残片,考古工作者细心地把粘附在铜镜上的纸剔下来,大大小小共80多片,其中最大的一片长宽各约10厘米,专家们给它定名“灞桥纸”,现陈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据专家介绍说“这是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纸片,它说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
一、二世纪。这一发现,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大意漏指义。”
灞桥纸纸色暗黄,纸面较为平整、柔软,呈薄片状,有一定强度。鉴定发现其原料主要是**纤维,间有少许苎(zhu)麻。其纤维平均长度为1毫米左右,绝大多数纤维作不规则异向排列,同向排列只在少数部位发现,亦观察到被切断、打溃的帚化纤维。
它说明这种纸的原料经历了切断、蒸煮、舂捣及抄造等处理过程,只是加工程序较低。在此之前,1933年曾在新疆罗布卓尔发现蔡伦之前的古纸,但未及化验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于战火。1942年亦曾在内蒙古额济纳发现蔡伦之前的纸,但原发掘报告未作肯定断代。
在此之后,1986年又在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文景时期(公元前179一公元前 141年)墓群中出土绘有地图的纸。
灞桥纸研究
考古工作者对这座古墓和出土文物进行研究,认为其年代不晚于西汉武帝,距现在已经有二千一百多年。这些古纸因为是在灞桥这个地方发掘出来的,所以称为灞桥纸。
一九六五年,相关单位对灞桥纸进行了反复检验,确认橡搜搏主要是由**纤维所制造的,但是也混有少量的苎麻。
**是我国种植的最古老的麻类。《诗经》中就提到“麻”和“苎”。“麻”指**,“苎”指苎麻。汉朝时候,它们都是麻纺业中的主要原料。
用麻来造纸,采用的也是丝绵纸——“赫蹄”的制造方法。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穿不起丝绸、丝绵,只好穿麻制品。古书上是把“布”(指麻布)和“帛”并提的,把“麻缕”和“丝缕”(指丝绵)并提的。
当时制造麻缕,跟制造丝绵的方法一样,也是在水中进行。《诗经》中提到:“东门之池,可以沤麻”、“东门之池,可以沤苎”,“沤”就是把麻长时间地浸渍在水中。
在水中制造丝绵的时候,竹席子上总有残留着的丝绵;同样,在沤麻的时候,也总有细碎的麻筋落下来。竹席子上残留的丝绵可以做成丝绵纸,劳动人民在积累了做丝绵纸的经验以后,就很自然地采用这种方法,用细碎的麻筋制造植物纤维纸了。
灞桥纸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植物纤维纸。它的发现,在科学技术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过去,历史书都说纸是东汉蔡伦发明的,灞桥纸的发现,说明早在西汉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已经发明用植物纤维造纸。
除了灞桥纸以外,一九三三年,在新疆罗布淖尔,也发掘到一梁祥张西汉古纸,不过它的时代比灞桥纸晚一点,这张西汉古纸,也是用麻类纤维制造的。
我国虽然在西汉时代就有了植物纤维纸,但是,那时候麻缕也跟丝绵一样,是用来做衣服的,不可能大量用在造纸上。同时,麻缕制的纸又厚又糙,不很适宜写字。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才能代替竹简、木简和丝帛。
2楼:匿名用户
相传公元105年,蔡伦造出了世界第一张植物纤维纸,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3楼:匿名用户
蔡伦造纸就是植物纤维的吧,在东汉年间
4楼:匿名用户
西汉时期就出现了。东汉的蔡伦是改进了造纸术。历史课本上都有的。你看看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
5楼:匿名用户
东汉中期 大约175年
我国历史上公布第一批成文法的历史时期是哪个
1楼 匿名用户 《吕刑》是西周的法典,至今已失传。西周统治者为了缓和社会的矛盾,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地位,接受了大臣吕侯的建议,废止了严酷的旧法,以 明德慎罚 为指导原则, 作修刑辟 ,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典。因为是吕侯主持修订,故称之为《吕刑》。 《吕刑》原本今也失传。今文《尚书》中现存《吕刑》一篇。但这...
历史上,喜欢种花的名人有哪些,一些历史名人喜欢的植物
1楼 阳光文学城 我知道的是陶渊明喜欢种菊花 周敦颐喜欢莲花 武则天喜欢牡丹 周恩来喜欢海棠花 欧阳修喜欢琼花 2楼 不曾明了 林逋 967一1028 ,字君复,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人称 梅妻鹤子 。...
知乎历史上哪些人是同年代的,知乎 历史上哪些人是同一个年代的
1楼 匿名用户 同一年代的人那么多,这问题太没水平 2楼 原创诗歌爱好者 康熙 彼得大帝 路易十四 查理十二 现在的中国和历史上哪个朝代最为相似 知乎 3楼 公益心理救助站 最像汉武帝统治前期,对比一下就知道非常相似。 汉朝那时候也刚刚经历了百年国耻,让匈奴欺负得不要不要的。但怎奈刘邦当时正在搞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