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爱吃脖子
1、《四书五经》
《万历十五年》里讲明代皇帝必需要在侍讲指导下学习四书五经,定期办经筵。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2、《圣祖训》
清代规定皇帝每天早起后用膳前先读一个小时康熙写的《圣祖训》。
3、《贞观政要》
记载唐太宗一朝政治经验的《贞观政要》一直很受有志作为的帝王们推崇,属于案头读物。《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咨于治道,也属此类。
4、《千字文》
南北朝时梁武帝要求周兴嗣使用他摘取的一千个王羲之写的字编成一篇文章,用以教育皇子,周兴嗣第二天呈上了《千字文》。《千字文》内含一千个常用汉字,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可以同时练习识字、音律、对仗及书法。
5、《群书治要》
《群书治要》是唐初,唐王李世民任命魏征,于世南,褚遂良等人,收集六经,四史,哲学家和各大权谋学说的精华部分。这本书是“上始五帝,下迄晋年”,能够“偃武修文”、“治国安邦”。本书是尧舜禹至唐初这段时间,所有智慧和权谋的精髓所在。
6、《资治通鉴》
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从公元前403年写到公元959年,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扩展资料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万历皇帝职业生涯长达48年,竟有近30年不上朝,消极罢工的程度令人瞠目,但他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位勤奋好学,想有一番抱负的有志少年。
万历皇帝登基的时候只有9岁,虽然贵为天子,但是首要任务还是学习。其实,万历皇帝除上朝外,学习时间分为经筵和日讲。
经筵每月三次,逢二举行,因为参与人数众多,形式严肃,所以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形式大于内容。相比之下,日讲更实用,但是非常频繁,除去逢
三、六、九上朝之日外,其余每天都要举行为皇帝讲授经史的教学活动。
万历皇帝每日天不亮就需起床,早饭后即赴文华殿听日讲。先从语文课开始,十几岁的万历要先读《大学》十遍,再读《尚书》,然后由讲官们陆续进讲。而课间休息的娱乐方式一般是学习处理奏折。
根据不完全统计,从隆庆六年八月十八日第一次日讲开始,到万历十七年二月二日最后一次日讲截止,万历皇帝参加的经筵是99次,日讲是601次,共计700次。
2楼:被盗了了了
四书五经`中庸论语```
这些经典著作`基本是古代英明君主必读的书籍```其次还有史书`所谓“以史为鉴”`也说明必须总结前人的不足```封建时期`一直尊崇儒家`儒家学说以及著作`是肯定在列的```大多数君主都是饱览群书`从中总结`汲取治国之道```儒家也不是唯一```
汉景帝就是以道家思想治国```
可见`治国之策`非固定的模式```
后世出现专门总结出的治国之道书籍`其中也包含作者的思想```即使阅读此类书籍`也必须通读各类其他书籍```治国之本:《黄帝四经》
包含四部经典:《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
3楼:匿名用户
古代和现在不同,人们还没有总结出与治国方法相关的经济学,以及和**体制相关的政治学,也没有与行政上相关的法律学,更很少谈得上战略计划。不仅帝王,一般大臣也只能从具体的亲身施政体验中学习,因此各人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皇帝所能学习的,只能有儒家思想。儒家交给大家的,就是皇帝要勤政爱民,大臣要精忠报国。而且大家也以为,只要秉持这个方针,天下自然就大治了。
再有就是皇帝要从历史人物中总结经验教训,因此他也要学习历史,但总结出来的也不会出儒家思想的框架。
4楼:匿名用户
最有名的当然是《资治通鉴》,完全就是写给皇帝看的
5楼:波特伯爵
《资治通鉴》、二十四史、《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诗》、《书》、《易》、《礼》、《春秋》
在古代,历代帝王是看什么书籍,都是什么种类的书籍呢?
6楼:相似此事
古典名
著,历史书籍,从小学习知识古典名著,不停提升自身的基本常识,也能够提升自己的眼界。事实上,即便是帝王之家,即便是注重学习知识教肓。学习知识古典名著,能够提升自身的基本常识贮备,为从小学习知识做好基础,学习知识历史书籍很普遍,既包含了古代历史的更替波动,及其各种各样权术和谋略,说白了以史为鉴,那样的学习知识有利于在今后的管控中防范于未然。
《资治通鉴》。司马光自打写出后,成了历代帝王总结经验经验教训的一大宝鉴,学习知识一下古代人的思想道德,尤其是要掌握下不会因酒拖延课业的邴原。邴原在他离去故乡到异地上学的那时候,教师和小伙伴们认为他不会喝酒,因此只用来米和肉为他送别。
邴原说:“我原本有酒量,仅仅由于怕荒芜课业,才将酒戒除。
现如今还要与大家远别,能够喝一次。”因此与许多人坐着一块儿喝酒,喝了一整天也没醉。同代也有个叫管宁的,管宁青少年时与华歆是好朋友。
曾一块儿锄菜,看到土里有一块儿****,管宁再次挥锄不停,视****好似石块沙土一般,华歆却将****捡起后又丢掉。大家从这件事情上判定出他们两人的思想道德坚韧。
7楼:匿名用户
明清皇帝一般看《资治通鉴》,皇帝还要读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左传》、《尚书》、《吕氏春秋》、《战国策》、《史记》、《楚辞》、《孙子兵法》等等。
8楼:士徒
《鲁班书》、《群书治要》、《周易》、《尚书》、《历史》、《汉书》、《老子》、《孙子》还有《资治通鉴》啦,一般都是历史书籍,以及一些治国理政思想的书
9楼:匿名用户
看的书籍大多是史记、文学、兵法类,这些对带兵打仗、治理国家都有很大的帮助。
10楼:梦如倩
一般都是一些治理国家的书,还有就是关于军事方面的书,还有一些君王会看一些怎样使百姓们安居乐业的书。
11楼:一起娱乐七分钟
在古代,君王都会选择看一些对治理国家有帮助的书,一些是战略,一些是军事。
12楼:感性的被单公主
古代帝王要学习 的书比普通人还有多,包括四书五经,还有很多史书,比如《史记》、《资治通鉴》等等。
13楼:江海下菜
帝王肯定是要学习儒家经典,学习一些之国理论的书籍了,像是四书五经之类的。
14楼:xz小摩托儿
一些治国的策略的书,还有兵法如《孙子兵法》《资治通鉴》《群书治要》
15楼:高旭个你
我觉得在古代的时候,历代帝王看的都是史官们记录的历史,毕竟历史能够很好的解决现在的事情。
古各代帝王都读哪些治国的书籍
16楼:爱吃脖子
1、《四书五经》
《万历十五年》里讲明代皇帝必需要在侍讲指导下学习四书五经,定期办经筵。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2、《圣祖训》
清代规定皇帝每天早起后用膳前先读一个小时康熙写的《圣祖训》。
3、《贞观政要》
记载唐太宗一朝政治经验的《贞观政要》一直很受有志作为的帝王们推崇,属于案头读物。《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咨于治道,也属此类。
4、《千字文》
南北朝时梁武帝要求周兴嗣使用他摘取的一千个王羲之写的字编成一篇文章,用以教育皇子,周兴嗣第二天呈上了《千字文》。《千字文》内含一千个常用汉字,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可以同时练习识字、音律、对仗及书法。
5、《群书治要》
《群书治要》是唐初,唐王李世民任命魏征,于世南,褚遂良等人,收集六经,四史,哲学家和各大权谋学说的精华部分。这本书是“上始五帝,下迄晋年”,能够“偃武修文”、“治国安邦”。本书是尧舜禹至唐初这段时间,所有智慧和权谋的精髓所在。
6、《资治通鉴》
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从公元前403年写到公元959年,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扩展资料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万历皇帝职业生涯长达48年,竟有近30年不上朝,消极罢工的程度令人瞠目,但他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位勤奋好学,想有一番抱负的有志少年。
万历皇帝登基的时候只有9岁,虽然贵为天子,但是首要任务还是学习。其实,万历皇帝除上朝外,学习时间分为经筵和日讲。
经筵每月三次,逢二举行,因为参与人数众多,形式严肃,所以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形式大于内容。相比之下,日讲更实用,但是非常频繁,除去逢
三、六、九上朝之日外,其余每天都要举行为皇帝讲授经史的教学活动。
万历皇帝每日天不亮就需起床,早饭后即赴文华殿听日讲。先从语文课开始,十几岁的万历要先读《大学》十遍,再读《尚书》,然后由讲官们陆续进讲。而课间休息的娱乐方式一般是学习处理奏折。
根据不完全统计,从隆庆六年八月十八日第一次日讲开始,到万历十七年二月二日最后一次日讲截止,万历皇帝参加的经筵是99次,日讲是601次,共计700次。
17楼:【夏日】の雨
四书五经`中庸论语```
这些经典著作`基本是古代英明君主必读的书籍```其次还有史书`所谓“以史为鉴”`也说明必须总结前人的不足```封建时期`一直尊崇儒家`儒家学说以及著作`是肯定在列的```大多数君主都是饱览群书`从中总结`汲取治国之道```儒家也不是唯一```
汉景帝就是以道家思想治国```
可见`治国之策`非固定的模式```
后世出现专门总结出的治国之道书籍`其中也包含作者的思想```即使阅读此类书籍`也必须通读各类其他书籍```治国之本:《黄帝四经》
包含四部经典:《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供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view/288312.html
还有《明君》`《十大经》等等```
18楼:匿名用户
古代和现在不同,人们还没有总结出与治国方法相关的经济学,以及和**体制相关的政治学,也没有与行政上相关的法律学,更很少谈得上战略计划。不仅帝王,一般大臣也只能从具体的亲身施政体验中学习,因此各人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皇帝所能学习的,只能有儒家思想。儒家交给大家的,就是皇帝要勤政爱民,大臣要精忠报国。而且大家也以为,只要秉持这个方针,天下自然就大治了。
再有就是皇帝要从历史人物中总结经验教训,因此他也要学习历史,但总结出来的也不会出儒家思想的框架。
19楼:波特伯爵
《资治通鉴》、二十四史、《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诗》、《书》、《易》、《礼》、《春秋》
20楼:匿名用户
资治通鉴 四库全书 永乐大典 史记可不是 司马迁因为写史记都被判刑了 皇上哪能把史记作为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