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送给谁白居易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是送别谁的

2021-03-08 22:21:46 字数 5772 阅读 1847

1楼:起名未遂

《草》是作者十六岁所作。本来只是练习应试的习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

作者初进京城,携诗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借"居易"之名打趣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待读其诗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赞赏道:"道得个语,居即易矣!"遂广为延誉。

按"赋得体"的标准,此诗之结构可谓严谨妥当:前四句写"原上草",后四句写"古道送别"。然而此诗之佳处远不止于此。

其为名作,实因意胜——赞美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芙蓉楼送辛》当然是送给辛渐的,王昌龄写的

王勃的是送给一个姓杜的,少府是官职。

2楼:匿名用户

我已经**了

1.王孙2.辛渐3.杜少府

《草》是作者十六岁所作。本来只是练习应试的习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

作者初进京城,携诗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借"居易"之名打趣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待读其诗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赞赏道:"道得个语,居即易矣!"遂广为延誉。

按"赋得体"的标准,此诗之结构可谓严谨妥当:前四句写"原上草",后四句写"古道送别"。然而此诗之佳处远不止于此。

其为名作,实因意胜——赞美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芙蓉楼送辛》当然是送给辛渐的,王昌龄写的王勃的是送给一个姓杜的,少府是官职。

3楼:匿名用户

白居易送给王孙,芙蓉楼送辛渐送给辛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给杜甫

4楼:匿名用户

1.王孙2.辛渐3.杜少府

白居易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是送别谁的

5楼:贼眉鼠眼的贼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几岁写的

6楼:爱单单爱

《赋得古原草送别 》写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7年),白居易时年十六。

这首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类似,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工整,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多之严,因此“赋得体”这种类型的诗文向来佳作不多。

根据记载,白居易这一年自江南入京,拜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就有这首作品。

起初,顾况看着年轻的白居易说道:“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意思是米价很高,想定居下来不是件容易的事。

虽然是用白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意思是要在京城生活下来是不太容易的。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

”意思是能写出这样的诗,那么在京城生活是没什么困难的了。

扩展资料: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话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

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

芳草的馨香弥漫着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又送游子远行踏上古道,满怀离情望着萋萋芳草。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7楼:匿名用户

16岁。

《赋古原草送别》作于贞元三(787)年,是作者16岁应考时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者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投献诗文即作。

起初,顾况看着年轻的白居易说:“米价贵,居亦弗易。”虽拿白居易名字打趣,却言外意,说京城混饭吃不容易。

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

8楼:

他是在16岁考式的时候写的

9楼:匿名用户

16岁开始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10楼:匿名用户

《赋得古原草送别 》是白居易未满16岁时写的。具体不知道。

11楼:匿名用户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

12楼:匿名用户

白居易写《赋得古原草送别》有几岁?

13楼:琴膬秩

这首诗是白居易16岁写的。

《赋得古原草送别》写作背景

14楼:123求知者

写作背景是在青草繁茂的原野上,白居易送别好友王孙的情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意思

15楼:海参炖黄瓜

意思是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一、出处

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二、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三、重点

1、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2、枯:枯萎。

3、荣:茂盛。

4、远芳:草香远播。

5、侵:侵占,长满。

6、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7、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8、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二、作品赏析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的原上草啊,这话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

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

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

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

“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

16楼:小白家里小白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古原: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广阔原野之所。“古”字与诗中“远芳侵古道”中的“古”相应,都是很久远之前的意思;"原",是"塬"的另一写法。

塬是西北黄土高原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桌状高地,四边陡,顶上平。

诗名的意思为:在这有着悠久历史的广阔原野之所,赋得送别之情。

全诗释义: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原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赋得:借古人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扩展资料:

“对这首家喻户晓的诗,从来没有人解释"离离原上草"的"原"字,即使解释,也是"原野"。然而,探索这个"原"字的内涵后,我们会发现,它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这个"原",并不是通常认为的平原,而是"塬"的另一写法。塬是西北黄土高原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桌状高地,四边陡,顶上平。

***《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以象的体形比喻原,是非常恰当的。塬顶平,四边陡峭,转动角柔和,正好像大象的样子。***这精彩的比喻,也是对原的形象描述,正是因为***生活、战斗在陕北高原,日日与"原"相伴,才作出了这样恰如其分的比喻。

咸阳原处于渭河之北,九山之南,从周武王封其十五弟毕公高于此起,曾称"毕原"。周平王东迁后,这里又成为秦襄公的封地,历经周秦汉唐,是中国文明古老的摇篮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古原"。

咸阳原还是著名的秦直道的起点。秦始皇为人类留下两个巨大工程,一是长城,二是秦直道。长城是守卫,秦直道是进攻。

有了直道秦军可以迅速从咸阳开进到长城脚下。从秦到唐,秦直道上演出了无数威武、雄壮的武戏。

李白的《忆秦娥》"咸阳古道音尘绝",就是对秦直道悠远历史的感慨。

认可了"离离原上草"的"原"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种特殊地貌,我们应该对这首诗重新认识。

一、白居易的这首诗,虽然是"赋得"诗,是"高考模拟作文",但是,从一个"原"字可以看出,诗人是看到了什么就写了什么,并没有虚构。这首诗是源于生活,是写实的,是真实的生活记录。

二、诗中所写的"草",不是通常所见的草,而是塬上之草。在黄土高原,塬有相对好一些的耕作条件,但是,毕竟是黄土高原,塬上土层薄,墒情差,这里的草,是不会茂盛的。塬上的草应该有顽强的生命力。

从南方来的白居易,看到这种草,感到了生命的力量。

三、从"原"联系到"古道"--秦直道,再联系到"荒城",将草置于秦始皇时代悠远、古老、宏大的背景之中,这首诗的意境就更加深沉了。”

17楼:爱单单爱

《赋得古原草送别》题目的意思是:以在长满古原草的地方送别友人为题而作的赋。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赋得古原草送别》整首诗的白话译文如下: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芳草的馨香弥漫着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游子远行踏上古道,望着萋萋芳草满怀离情。(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小班古诗教案:古原草送别,小班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详教案

1楼 李娟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小班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详教案 2楼 幸福哥哥小帅哥 深秋,有两个明显的标志,其一是丰收,另一个是落叶。我常在深秋的黄昏望着那门前的百年老枫树。 这不,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心中怀着若...

白居易写复得古原草时的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写作背景

1楼 大愚若智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 唐德宗贞元三年 ,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 赋得 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

白居易写的宾得古草原送别中那一句是送别的诗句

1楼 洛水点灯 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其中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句是送别的 搜集关于草原和送别的诗句各两句 2楼 召唤师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敕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