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的成语图画类似背水一战的成语

2021-03-08 15:45:46 字数 4271 阅读 8728

1楼:匿名用户

背水一战

拼音: bèi shuǐ yī zhàn 简拼: bsyz

解释: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出处: 宋·秦观《将帅》:“韩信之击赵,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水一战而擒赵王歇,斩成安君,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

成语故事

韩信是楚汉战争中的军事奇才。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一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赵王和大将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占据了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口,准备迎战。

井陉口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道,两边是山,道路狭窄,是韩信的必经之地。赵军谋士李左车献计:正面死守不战,派兵绕到后面切断韩信的粮道,把韩信困死在井陉狭道中。

陈余不听,说:“韩信只有几千人,千里袭远,如果我们避而不击,岂不让诸侯看笑话?”

韩信探知消息后,迅速率领汉军进入井陉狭道,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营来。半夜,韩信派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旗帜,从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后方埋伏,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

”其余汉军吃了些简单干粮后,马上向井陉口进发。到了井陉口,大队渡过挠蔓水,背水列下阵势,高处的赵军远远见了,都笑话韩信。

天亮后,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率众开出井陉口。陈余率轻骑精锐蜂拥而出,要生擒韩信。韩信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

陈余下令赵军全营出击,直逼汉军阵地。汉军因无路可退,个个奋勇争先。双方厮杀半日,赵军无法获胜。

这时赵军想要退回营垒,却发现自己大营里全是汉军旗帜,队伍立时大乱。韩信趁势反击,赵军大败,陈余战死,赵王被俘。

战后,有人问:“兵法上说,要背山、面水列阵,这次我们背水而战,居然打胜了,这是为什么呢?”韩信说:

“兵法上不是也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背水一战”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2楼:龙之腾必潜乃翔

背水一战[bèi shuǐ yī zhàn]基本释义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出 处《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乃使万人行;出;背水陈(阵)。……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例 句1. 预选赛出现的全部希望就在这最后一搏,队员们决心~。

看图猜成语之背水一战

3楼:龙之腾必潜乃翔

背水一战 [bèi shuǐ yī zhàn]

[释义]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 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类似背水一战的成语

4楼:边地钟声

〖背城借一〗〖破釜沉舟〗〖沉舟破釜〗〖焚舟破釜〗〖孤注一掷〗〖灭此朝食〗〖破釜沉船〗〖破釜焚舟〗〖一不做,二不休〗〖义无反顾〗〖济河焚舟〗

5楼:龙之腾必潜乃翔

【成语】: 破釜沉舟

【拼音】: pò fǔ chén zhōu

【解释】: 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背水一战之类的成语

6楼:爱因斯坦大烟斗

决一死战

拼音: jué yī sǐ zhàn 简拼: jysz近义词: 决一雌雄 反义词: 不分胜负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形容不怕牺牲

解释: 拼死一战以决胜负

出处: 《清史稿·文宗本纪》:“周天爵素称勇敢,所保臧纡青练勇可当一面,独不能与贼决一死战耶。”

背城一战

拼音: bèi chéng yī zhàn 简拼: bcyz近义词: 背水一战、背城借一 反义词:

用法:解释: 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出处: 晋·习凿齿《汉晋春秋》:“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

背水一战成语中的主角是谁?

7楼:精神布道者

背水一战讲的是汉军与赵军交战,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的故事。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指的是西汉开国功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韩信。

背水一战用来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当年韩信是如何背水一战取得大捷的?

前205年八月,刘邦一面在蒙阳抗击楚军西进,一面派韩信攻打魏豹。魏豹是魏国之后,曾被项羽封为西魏王,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市),刘邦出关时曾投降于汉,后见刘邦兵败彭城,对六国之后又傲慢无礼,动辄海骂,又背汉归楚。韩信出奇兵用木婴(捆着大肚子、小口颈的陶瓶子的木排)载军渡过黄河,奇袭夏阳(今陕西韩城南),而后长途奔袭,一举攻下平阳,俘虏魏豹。

韩信破魏之后,提出了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作战计划。增兵三万,东收赵地,北服燕、代,而后占领齐地,最后合击项羽于荣阳、彭城之间。于是,刘邦立即命韩信、张耳率领三万精兵,去进攻赵国。

前204年十月,韩信、张耳率兵向井胫(今河北井隆旧城)进发,赵王歇和陈余在井隆口设防,准备与汉军决战。井隆,是太行山中部的东西主要交通线,因山四周高,中间低,山形如井而得名,扼住井径口,兵马再多也无法东进。韩信到井隆后,见赵兵守卫森严,只好停军不前,派人侦察赵军虚实,再相机行事。

陈余有个谋士叫李左车,极有谋略,善于用兵。他得知韩信按兵不动,对陈余说:“韩信占领西河(即黄河以西地区),俘虏魏王,取得一连串的胜利,又有张耳辅佐,其士气之盛,我们不宜同他马上开战。

韩信长途跋涉,军粮补给困难,井胫山路崎岖狭窄,大队人马无法行走,粮草锚重只能跟在最后面,若派出三万人马从小路先断韩信粮草,赵军深沟高垒,坚壁不战,在大山之中,韩信无处筹粮,不出十天,韩信必败。”

陈余书生气十足,不懂用兵之道,老是讲什么仁义之师不用奇诡诈谋,说:“兵法说自己兵力十倍于敌人可以包围敌人,两倍于敌可以开战,战则必胜。现在韩信号称数万军队,实际上并没有几万人;又千里奔袭,疲劳不堪。

而我们有二十万大军却避而不战,诸侯们都以为我们胆小可欺,都会来进攻我们。”他固执己见,拒绝采纳李左车的建议。

韩信听说李左车的建议,大惊失色,果如此,汉军必然大败;后又听说陈余拒不采纳,心中大喜,知道陈余不足为惧,乃下令进军,距井径口三十里处扎营,命士兵和衣而卧,随时听令。半夜时分,韩信选轻骑两千,每人拿一面汉军旗帜,避开正道,翻山越岭,人不知鬼不觉地埋伏在赵军大营周围,告诫他们;当看见赵军倾营而出追击汉军时,即冲入赵营,拔掉赵军旗帜,换上汉军旗帜就行了。

接着,韩信即率军渡过绵水,背水列阵。赵军望见,大笑不止,以为韩信根本不会用兵。天亮之后,韩信率军冲杀过来,两军混战良久,不分胜负。

韩信、张耳故意装出失败的样子,丢掉旗鼓轴重边战边退,向背水而阵的汉兵靠拢。赵军见汉军退走,果然倾营而去,边追边抢战利品。

汉军前有赵兵,后是河水,没有任何退路,只有杀出一条血路才能逃生,因而两军会合一处,奋勇拼杀。赵兵遭到汉军的突然反击,大吃一惊,急忙应战,才发现汉军并非如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事实正相反,赵军人数虽多,实在没有取胜的把握。双方激战到中午,陈余见一时难分胜负,传令收兵回营。

哪知道赵营上空飘扬的全是汉军旗帜,赵军以为赵将已全部被擒,无心恋战,发一声喊,四散逃命。赵王歇和陈余指挥随从杀了几十个逃跑的士卒,想重整军容,**禁得住!汉军趁势冲杀,赵军全军覆没,赵王歇被俘,陈余被杀,韩信遂一举占有了赵国的大片土地。

汉军一战破赵,全军一片欢腾,纷纷向韩信庆贺,同时间韩信说:“按兵法规定,安营扎寨,排兵布阵,要右靠山陵,左依水泽,最忌的就是背水陈兵。将军背水列阵,我们心里不服,结果却大获全胜,这是什么道理呢?

”韩信回答说:“这在兵法上也有记载,各位不注意吧了。兵法有云:

‘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我正是按这句话做的。我平常对将士们关心不够,仅靠军令指挥作战,将士们并不亲附我,我不置之死地,更不会舍生忘死地为我作战。

否则,将士们见赵军势大,必然后退溃逃,哪有现在的胜利。”诸将听后,由衷佩服,说:“我们和将军相比,差得实在是太远了。

”韩信知道李左车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曾下令军中有生擒李左车者赏金千斤。战斗结束后,李左车果然被俘。韩信亲自为李左车松绑,虚心求教用兵燕齐的方略。

李左车被韩信诚意所感动,分析双方形势之后,建议韩信改强攻为抚慰,攻心为上,用兵次之,旬日之间,燕地百姓将自动归服。韩信一一照办,果然不战而下燕地。

与背水一战意思相近得成语

8楼:匿名用户

〖背城借一〗

〖破釜沉舟〗

〖沉舟破釜〗

〖焚舟破釜〗

〖孤注一掷〗

〖灭此朝食〗

〖破釜沉船〗

〖破釜焚舟〗

〖一不做,二不休〗

〖义无反顾〗

〖济河焚舟〗

满意请采纳

背水一战类的成语,类似背水一战的成语

1楼 匿名用户 背水一战 背水 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近义词 破釜沉舟 背城借一 济河焚州 反义词 重整旗鼓 相似词 背城借一 决一死战 一水 水天一色 一潭死水 一江春水 在水一方 一衣带水 2楼 第一次 破釜沉舟 想不到了。。。 类似背水一战的成语 3楼 边地钟声 背城借一...

一事无成类似a成语,类似一事无成的成语

1楼 笨笨熊 辅导及课件 百事无成 b i sh w ch ng 基本释义 犹言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没成功。 出 处唐 刘禹锡《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诗 更将何面上春台,百事无成老又催。 2楼 屠瓮剂噬 万人空巷 释义 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 欢迎等盛况。 示例 喜讯传来,首都万...

看图猜成语类似执和类似乙的图案,看图猜成语三个类似执和一个类似乙的图案

1楼 最爱心灵手巧 固执己见 g zh j ji n 解释 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出处 《旧唐书 李纲传》 时左仆射杨素 苏威当朝,纲每固执所见,不与之同,由是二人深恶之。 《宋史 陈宓传》 固执己见,动失人心。 结构 动宾式。 用法 多指不肯改变错误的见解和不正确的观点等 含贬义。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