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圈环流的成因总结三圈环流是如何形成的

2021-03-08 09:37:15 字数 4759 阅读 2139

1楼:伤心彩云

如果光有太阳照射赤道,那么赤道热,两级冷,形成单圈环流;加入地球转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赤道到极地的气流在中纬度就已经完全偏转为纬向,并堆积下沉,于是形成了副热带高压,而极低高压和副热带高压之间会产生一个低压,三圈环流由此产生。

有什么问题可以继续问我,我尽量让你容易理解。

2楼:匿名用户

有热力原因和动力原因。

热力形成的气压带包括赤道低压和两极地高压

动力形成的气压带包括两副高、两副低。

3楼:

大气环流主要表现为,全球尺度的东西风带、三圈环流(哈得莱环流、费雷尔环流和极地环流)、定常分布的平均槽脊、高空急流以及西风带中的大型扰动等。大气环流既是地-气系 大气环流

统进行热量、水分、角动量等物理量交换以及能量交换的重要机制,也是这些物理量的输送、平衡和转换的重要结果。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非均匀分布是大气环流的原动力。   大气环流构成了全球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势,是全球气候特征和大范围天气形势的主导因子,也是各种尺度天气系统活动的背景。

4楼:勾星星姬歌

地球的自转,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从北半球来看,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到30°n附近上空时偏转成了西风,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不能再继续北流,而是变成自西向东运动。由于赤道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在30°n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近地面,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压,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便形成了低纬环流圈。

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向北流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即盛行西风。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北风)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即极地东风。较暖的盛行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在60°n附近相遇,形成锋面(极锋)。

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了副极地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南北,向南的一支气流在副热带地区下沉,于是在副热带地区与副极地地区之间构成中纬度环流圈;北的一支气流在北极地区下沉,是在副极地地区与极地之间构成了高纬度环流圈。由于副极地上升气流到高空便向南北流出,使近地面的气压降低,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同理,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因此,近地面,球共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

总结三圈环流是如何形成的

5楼:___耐撕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球的自转,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从北半球来看,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移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在30°n附近上空堆积,于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近地面,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压,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同理南半球也会形成东南信风,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便形成了低纬环流圈。

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向北流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即盛行西风。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北风)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即极地东风。

较暖的盛行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在60°n附近相撞,在近地面形成暖锋(极锋)。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了副极地上升气流。

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南北,向南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由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在30°n附近与来自赤道的高空西南风相撞形成冷锋,加强了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的下沉气流,进一步升高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气压.

于是在副热带地区与副极地地区之间构成中纬度环流圈;向北的一支气流在北极地区下沉,是在副极地地区与极地之间构成了高纬度环流圈。由于副极地上升气流使近地面的气压降低,于是形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同理,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因此,在近地面,共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

扩展资料:

三圈分第一环流圈,第二环流圈和第三环流圈:

1、第一环流圈为哈德来环流,又称信风环流圈或热带环流圈;

2、第二环流圈为费雷尔环流,又称中纬度环流圈;

3、第三环流圈指极地环流圈。

三环流圈是大气环流的理想模式,大气环流的主要方式主要如下:

1、平均纬向环流

指大气盛行的以极地为中心并绕其旋转的纬向气流,这是大气环流的最基本的状态,就对流层平均纬向环流而言,低纬度地区盛行东风,称为东风带(由于地球的旋转,北半球多为东北信风,南半球多为东南信风,故又称为信风带)。

中高纬度地区盛行西风,称为西风带(其强度随高度增大,在对流层顶附近达到极大值,称为西风急流);极地还有浅薄的弱东风,称为极地东风带。

2、平均水平环流

指在中高纬度的水平面上盛行的叠加在平均纬向环流上的波状气流(又称平均槽脊),通常北半球冬季为3个波,夏季为4个波,三波与四波之间的转换表征季节变化。

3、平均径圈环流

指在南北-垂直方向的剖面上,由大气经向运动和垂直运动所构成的运动状态。通常,对流层的径圈环流存在3 个圈:

低纬度是正环流或直接环流(气流在赤道上升,高空向北,中低纬下沉,低空向南),又称为哈得来环流;中纬度是反环流或间接环流(中低纬气流下沉,低空向北,中高纬上升,高空向南),又称为费雷尔环流;极地是弱的正环流(极地下沉,低空向南,高纬上升,高空向北)。

6楼:匿名用户

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1。低纬环流:赤道附近空气剧烈受热膨胀上升,向较高纬度流去,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高空风向发生偏转,在北纬30度附近上空偏转成西风,不能继续往北走了,但此时来自赤道的热空气还在源源不断地涌过来,于是在北纬30度上空形成堆积效应,空气就会往下沉,在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空气又从近地面流回赤道,补充上升气流。

2。中纬高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空气除一支流回赤道外,另一支则会向北走,在北纬60度附近与来自极地的冷气流相遇(极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后会往较低纬度走),暖而轻的空气会爬升在冷而重的空气之上,所以北纬60度附近盛行上升气流,上升之后又分别向南向北流回副热带和极地上空,补充下沉气流,这样就完成了中尉环流和高纬环流。

7楼:衰不我来原

必修一p37-p38

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1。低纬环流:赤道附近空气剧烈受热膨胀上升,向较高纬度流去,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高空风向发生偏转,在北纬30度附近上空偏转成西风,不能继续往北走了,但此时来自赤道的热空气还在源源不断地涌过来,于是在北纬30度上空形成堆积效应,空气就会往下沉,在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空气又从近地面流回赤道,补充上升气流。

2。中纬高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空气除一支流回赤道外,另一支则会向北走,在北纬60度附近与来自极地的冷气流相遇(极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后会往较低纬度走),暖而轻的空气会爬升在冷而重的空气之上,所以北纬60度附近盛行上升气流,上升之后又分别向南向北流回副热带和极地上空,补充下沉气流,这样就完成了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三圈环流的详细成因。

8楼:匿名用户

地球的自转,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从北半球来看,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到30°n附近上空时偏转成了西风,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不能再继续北流,而是变成自西向东运动。由于赤道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在30°n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近地面,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压,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便形成了低纬环流圈。

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向北流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即盛行西风。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北风)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即极地东风。较暖的盛行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在60°n附近相遇,形成锋面(极锋)。

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了副极地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南北,向南的一支气流在副热带地区下沉,于是在副热带地区与副极地地区之间构成中纬度环流圈;北的一支气流在北极地区下沉,是在副极地地区与极地之间构成了高纬度环流圈。由于副极地上升气流到高空便向南北流出,使近地面的气压降低,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同理,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因此,近地面,球共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

三圈环流怎样形成?

9楼:陌上芳草依依

首先,赤道附近是地球最热的纬度带,在这里空气由于受热膨胀上升在上空向南北流,以北半球为例:向北的气流在自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逐渐由偏西风形成西风,此时大致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空中的气流在此不断积累然后有一部分就会下沉到地面,下沉到地面的气流会有一部分补充到赤道地面附近,形成低纬环流;

然后,北极是最冷的纬度带,此地的气流收缩下沉,在地表形成高气压,然后向低纬地区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东风,在北纬60度附近堆积形成高气压,向南流的一支气流和此地上升气流就与从北纬30度来的一部分气流形成中纬环流;

最后在北纬60度上升气流不断堆积下向北补充形成高纬环流。

很复杂,可以找高中地理课本看,最好自己边看边画会比较好,理解了很简单

三圈环流是怎样形成的,三圈环流怎样形成?

1楼 我就不知道 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1。低纬环流 赤道附近空气剧烈受热膨胀上升,向较高纬度流去,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高空风向发生偏转,在北纬30度附近上空偏转成西风,不能继续往北走了,但此时来自赤道的热空气还在源源不断地涌过来,于是在北纬30度上空形成堆积效应,空气就会往下沉,在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

岩石圈物质是如何循环,岩石圈物质是如何循环运动的

1楼 匿名用户 岩浆冷却变成岩浆岩, 1 岩浆岩受风化侵蚀后,经外力作用搬运到低处变为沉积岩,沉积岩被埋在地底后跟岩浆接触,在高温下变质,变为变质岩,变质岩在高温下进一步融化,变为岩浆。 2 岩浆岩直接跟岩浆接触,发生变质作用,生成变质岩,在高温下继续融化又变为岩浆。 3 变质岩形成后如果出露到地表...

环形线圈电感,绕单层和双层或多层,造成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1楼 匿名用户 电感量与来 圈数平方成正比,所以源多层电感量会增加很快,获得同样电感量,多层绕线,更少的体积就行 另一方面,多层叠绕,层间分布电容会增加很多,电感的高频特性即高频下电感量也许会下降比较快,自谐振频率下降,电感工作最高频率受限。至于散热,一般还不至于问题太大,大电流电感很多采用了扁平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