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2021-03-07 17:28:05 字数 5214 阅读 4689

1楼:大朗

1、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被称为"汉人".

2、元朝时波斯人,阿拉伯人大批迁入中国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蒙古族与汉族的语言互相混合形成元曲.

元朝(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征服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后,大蒙古国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国等国。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

2楼:tjc杰

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实行行省制度,对全国实行行之有效的统治.

(2)加强对**的管辖,**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域.

(3)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4)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人分成四等,他们的政治、法律地位高低不同.

3楼:顺天麟

12世纪后半叶,蒙古族崛起于漠北.1206年,铁木真建国,被推举为成吉思汗.同时,创立领户分封制、怯薛军、法典及文字.

蒙古在三次西征的同时,南下消灭了西夏、金.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灭亡南宋,统一中国,并形成以元朝为中心的大蒙古帝国.元朝采纳汉法,创设行省及发达的驿站等制度,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

元朝统治者既联合各民族上层,又,以确保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元朝中叶以后,政治黑暗腐朽,阶级矛盾和****尖锐,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由元朝实行四等民族划分来看,元朝是一个民族政策十分严重的国家,正如当今美国一样,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研究元朝的民族政策,可以参考美国的前期历史.元朝是蒙古民族她只团结重用少数民族,对汉族是极度歧视的,至于在朝中做官的汗人是凤毛麟角的.

因此导致了农民起义,请注意在起义中只有汉人农民,而无任何其他民族人民参与.

xjdhlqia 2014-10-06

对于立法的弊端元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4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元朝立法形式有一个弊端,就是随着岁增月积,颁降的格律越来越多,必然出现繁杂重出?罪同罚异的情况,这就使各级官吏得以任情挟私,高下其手?

对此,元朝统治者采取了两种措施:

一是将历年所颁降的某一方面的条例重加分拣?斟酌?厘定,形成新的法律文字,作为“通例”公布?例如公布的“赃罪条例十二章”?“强窃盗贼通例”等?

这类采取划一的法规形式而且较为系统的单行法的实施,证明元朝立法确实在逐渐地从因时立制?临事制宜向法典化过渡?

二是召集老臣,从整体上对国家的体制法程作某种程度的统一或协调?这方面最显著的成果就是《大元通制》和《至正条格》?

在犯罪分类上,特别强调“**幼女罪”的罪名并加重处罚?在量刑原则上,崇尚轻刑,尤其是对婚姻家庭方面的犯罪处罚较前代为轻?

元朝采取了哪些汉法措施

5楼:宝格格

主要措施:

**:设置中书省及宣政院;

地方:行省制度和澎湖巡检司;

农业:重视农业生产和推广棉花种植技术.

水利:治理黄河和开凿通惠河和会通河.

民族关系:强调要用儒学治国,要行汉法,变过去的那种游牧政策为定居农业的政策,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禁止自己民族的人非法侵占广大汉人的合法耕地.

作用:巩固了元朝的统治.

6楼:匿名用户

一.元朝的汉法措施

经济上:1.广植棉花,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2.漕运和海运促进了经济交流。

3.城市商业繁荣,泉州的对外**发达。

政治上:**:实行行省制度,对全国实行行之有效的统治。

地方:1.加强对**的管辖,**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域。

2.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3.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分成四等,他们的政治法律地位高低不同。

二.元朝的汉法措施的实质

元朝行汉法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了民族素质;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增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特点:(1)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2)友好交往是主流,中心是扩大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影响。

(3)中华民族以儒家大一统思想作为民族的精神支柱。

(4)民族大融合促进国家统一,国家大统一又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5)落后民族在征服先进民族后被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知识所同化。

(6)各民族的特点、优点,不断充实着中华民族统一体。

7楼:千渡建站

12世纪后半叶,蒙古族崛起于漠北.1206年,铁木真建国,被推举为成吉思汗.同时,创立领户分封制、怯薛军、法典及文字.

蒙古在三次西征的同时,南下消灭了西夏、金.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灭亡南宋,统一中国,并形成以元朝为中心的大蒙古帝国.元朝采纳汉法,创设行省及发达的驿站等制度,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

元朝统治者既联合各民族上层,又,以确保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元朝中叶以后,政治黑暗腐朽,阶级矛盾和****尖锐,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由元朝实行四等民族划分来看,元朝是一个民族政策十分严重的国家,正如当今美国一样,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研究元朝的民族政策,可以参考美国的前期历史.元朝是蒙古民族她只团结重用少数民族,对汉族是极度歧视的,至于在朝中做官的汗人是凤毛麟角的.

因此导致了农民起义,请注意在起义中只有汉人农民,而无任何其他民族人民参与.

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长期共同处于一个大国之中,共同开发了广大的疆土,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在共同的发展中,汉民族给予各兄弟民族不少进步的影响,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对汉族也曾给予不同程度的影响。

元朝行汉法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了民族素质;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增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特点:(1)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2)友好交往是主流,中心是扩大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影响。

(3)中华民族以儒家大一统思想作为民族的精神支柱。

(4)民族大融合促进国家统一,国家大统一又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5)落后民族在征服先进民族后被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知识所同化。

(6)各民族的特点、优点,不断充实着中华民族统一体。

8楼:匿名用户

除了重农之外,元朝汉化不明显

元朝的汉化道路与北魏、金、清等进入内地的北族王朝相比,显得尤为艰难、尤为迂回曲折,可用“迟滞”二字概括。所谓“迟滞”,不是指停止不动,而是指进展迟缓(相对于其他北族王朝)。大蒙古国的草原本位政策,决定了蒙古大汗对汉地只采取间接统治,重搜刮而轻治理,造成“汉地不治”的局面。

忽必烈即位后,改弦更张,推行汉法,将统治重心由漠北移到汉地,从而在汉化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然而忽必烈推行汉法的方针,从一开始就是不彻底的,后来且趋于停滞。终元一代的汉化进程,虽在个别问题上还有发展,但总体来看并未越出忽必烈所画的圈子。大量阻碍社会进步的蒙古旧制,因为牵涉到贵族特权利益,都在“祖述”的幌子下得到长期保存。

统治者热衷于对外扩张、对内敛财,使社会元气在尚未充分恢复的情况下不断受到新的打击。凡此种种,都使得元朝成为一个没有“盛世”、享年不永的大一统王朝。

元朝以皇帝为代表的蒙古贵族接受汉文化十分缓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始终对汉族地区的典章制度、思想文化比较隔膜。这应当是汉化迟滞的一项主要内容。

蒙古贵族起初信仰多神的萨满教,后来皈依喇嘛教,尊奉吐蕃僧侣为帝师,对其狂热崇拜,皇帝亲自从之受戒。元中期在各路广修帝师殿,祭祀第一任帝师八思巴,其规模制度超出孔庙。相形之下,儒学在蒙古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要逊色得多,他们对儒家学说的概念、体系感到难以理解。

忽必烈早年曾对儒学产生一些兴趣,但体会粗浅,后来在理财问题上与儒臣发生分歧,认为后者“不识事机”,与其渐渐疏远。直到元亡前夕,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北元昭宗)仍然“酷好佛法”,自称“李先生(按指其师傅、儒臣李好文)教我儒书许多年,我不省书中何义,西番僧教我佛经,我一夕便晓”。

语言文字的使用也反映出类似情况。忽必烈命八思巴仿藏文字母创制“蒙古新字”,颁行天下,凡官方文书必用其书写,再以当地文字(汉文、畏兀儿文等)附之。为推广这种文字,朝廷在地方上广设蒙古字学进行教授。

大批汉人为获进身之阶,入蒙古字学读书。

精熟蒙古语、取蒙古名字、具有蒙古化倾向已成为汉族社会中并不鲜见的事例。蒙古语的语法、词法还渗入汉语当中,形成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元代白话”文体。辽、金、清诸朝都曾创立自己的文字,但没有哪种文字能对汉族地区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力。

而汉语文对蒙古贵族的影响,却比对其他北族王朝的统治民族弱得多。

忽必烈立其孙铁穆耳(成宗)为皇储,授给他“皇太子宝”,武宗因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仁宗)协助夺位有功,也立他为“皇太子”,后来明宗同样立其弟文宗为皇太子。这在汉地制度中绝对是非常荒唐的事,在元朝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蒙古统治者昧于汉制,错误地将“皇太子”当成了不可拆卸的皇储固定专用词。泰定帝为对其母表示尊崇,竟然要将皇太后之号升格为“太皇太后”,大臣自当力争,指出“与典礼不合”,此事方才作罢。

汉地传统制度,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作为授予元勋重臣的荣宠虚衔。而到元朝(主要是中期),却将它们作为赏赐随意滥授,甚至授予僧侣、宦者、佞幸、匠官,搞得三公“接迹于朝”。由于太尉等衔加授过滥,元中期人已渐渐不再称它们为三公,而以三公指代前朝一般称为“上公”、“三师”的另外三个更高的荣誉头衔——太师、太傅、太保。

文宗时官修《经世大典》,就干脆说“我国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对车载斗量的太尉、司徒、司空则用“或置或否”四字轻轻带过。这一概念变化甚至被明朝所袭用。

元朝汉化迟滞的原因究竟何在?概括起来,主因有三。

首先,蒙古在进入中原以前是比较单纯的游牧-狩猎经济,对农业几乎全无接触和了解。而拓跋鲜卑在南下前长期附塞居住,与农业社会有较多接触(契丹情况亦然),女真(满族)人则很早就开始进行粗放的农业生产。因此前者认识农业经济的重要性、接受相关的一套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就要比后者困难得多。

第二,北魏等朝代建国后,所接触唯一成体系的先进文化就是汉文化。而蒙古建国后,除汉文化外,还受到吐蕃喇嘛教文化、中亚伊斯兰文化乃至欧洲**教文化的影响。对本土文化贫乏的蒙古统治者来说,汉文化并不是独一无二的药方。

第三,尽管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在建立不久就陷于事实上的**,分化出元王朝和四大汗国,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元朝在名义上一直还只是蒙古世界帝国的一部分。漠北草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存在着一个强大而保守的草原游牧贵族集团。这就使得元朝统治集团仍不能摆脱草原本位政策的影响,长期难以做到完全从汉族地区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

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改革前朝制度

1楼 不曾明了 隋文帝废除不合时宜的北周六官 天 地 春 秋 冬 夏 制,基本上确立了 机构的三省六部制度。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废郡,改为州 县二级制,州设刺史,县设县令。 开皇元年隋文帝下令命高熲等人参考魏晋旧律,制订《开皇律》。开皇三年, 隋文帝又命苏威 牛弘修改新律,删除苛酷条文。 隋文帝...

历史,惰统一后,隋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

1楼 子非予 1 改革 官制 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加上 皇权。 2 简化地方行政机构 实行州县两级制,加强地方控制。裁并了大量的冗官 节省了 开支 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3 隋炀帝创科举制 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现状 招揽人才。 4 改革府兵制,兵民合一,使府兵既是府兵制下的军人 又是均田制下的农民 ...

推动软件正版化进程时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

1楼 匿名用户 1 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努力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与调整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都与当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相关联。经济全球比已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相互渗透 相互依托,联系越来越紧密。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它的各种负面影响,改善国际经济环境,发展中国家经济就难于顺利发展,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