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宋辽和议结盟都是建立在宋朝每年给辽国送**和牛羊等物质的!
你想下一个国家每年都送东西给人家,人家收了你的贡品当然不会只吃不用了!
宋朝送贡品给辽国,辽国用宋朝的进贡的金钱物资来训练辽**队。
辽国强大了宋朝就弱了!
六国论有言:以地示秦,如抱薪救火。
2楼:匿名用户
澶渊之盟,当时除了极少数主战派,满朝上下都劝真宗要迁都避战,真宗本来御驾亲征的意图也就此作罢。但寇准无可匹敌的勇气终于让他下了决心,亲临战阵达成澶渊之盟,30万的岁币和迁都比起来,代价简直不值一提。(当时宋年收入1亿以上,而宋当时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所耗费的军费就高达3000万以上)而历史走向证明一切,此战之后,北宋迈向颠峰——宋仁宗朝就算称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颠峰,都不为过。
辽国关南之地得而复失,但年三十万岁贡再加上日后富弼允诺的二十万,这些钱帛对于经济拮据的契丹来讲,无疑是天上掉的大馅饼。不过契丹上下因此而与宋交好达百年之久,契丹铁骑不再南下。此中弊利,一眼可明。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个平等的合约,微不足道的岁币换得北宋幽燕地区的和平,可以将主要的精力实力放在内政建设和西北的战事上(西夏)。对于辽来说也是一个很合适的条约,当时的辽内部暗流涌动,及时从南方宋政权的纠缠中脱身是明智之举。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来看“澶渊之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和发展,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弊端:澶渊之盟之后,宋朝统治集团“忘战去兵”,“武备皆废”,马知节、曹玮、王德用等武臣被排挤,文臣掌握了西府的支配权,内部斗争加剧,宋王室又重现一片歌舞升平,不知居安思危。王钦若和陈尧叟深获宠幸,以至于导致庆历增币。
“自此河湟百姓,几四十年不识干戈”。
宋辽议和盟约的名称是什么 订于哪一年 结果如何
3楼:林止月
澶渊之盟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十二月
宋朝大臣王钦若主张迁都□州(今江苏南京),陈尧叟主张迁都益州(今四川成都);宰相寇准力请宋真宗赵恒亲征。宋真宗被迫北上。这时寇准倚重的将领是在历次抗辽战斗中屡立战功的杨嗣和杨延朗(杨业之子,后改名延昭)等人。
杨延朗上疏,建议“饬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即幽、易数州可袭而取”,但末被采纳。宋军在澶州前线以伏驽射杀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一作览),辽军士气受挫。宋真宗在寇准一再催促下,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宋军士气为之一振。
宋、辽两军出现相峙局面。 辽军这次南侵,其目的只是想进行一次物资掠夺和政治讹诈,因折将受挫,表示同意与宋议和。宋真宗只希望辽军能尽快北辙,不惜代价,于是遣使向辽求和。
十二月,宋、辽商定和议,交换“誓书”,约定:宋朝每年给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不得收留对方逃亡的“盗贼”,双方可以依旧修葺城池,但不得创筑城堡、改移河道。此外,又约定辽帝称宋帝为兄,宋帝称辽帝为弟,宋辽为兄弟之国。
盟约缔结后,宋、辽形成长期并立的形势,两国之间不再有大的战事,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这个也算不上不公平,但是这也是一次成功的外交。因为此后宋辽保持和平120多年。
辽和北宋签定的盟约是?内容?意义
4楼:轻舟浅渡
宋辽签订的盟约称之为(澶渊之盟 )
内容: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 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
盟约缔结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
意义:澶渊之盟对于宋辽来说都是有积极意义的,至此对于宋来说,辽停止南下,避免了更大规模的战争,经济得到了更快的发展,至仁宗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巅峰.对于辽来说,岁币缓解了辽经费紧张的麻烦,而双方开商埠互市,更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
至澶渊之盟以后,宋辽100余年不曾发生战争.
5楼:原创诗歌爱好者
澶渊之盟,历史上第一个条约。
6楼:匿名用户
澶渊之盟: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宋辽形势图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大挫辽军锐气。
于是,双方议和。最终议定: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双方维持旧疆,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各守边界;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
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宋朝“守内虚外”政策的必然产物,宋朝的妥协使辽国得到很多好处。但是,“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出现了平稳的局面。
宋与辽的和战:
宋太宗统一中原和南方后,为了夺取幽云十六州,亲自率兵向辽进攻。宋军包围了幽州城,并在高粱河向辽的援军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负伤中箭仓惶逃走。
雍熙三年(986年),宋军趁着辽朝内部矛盾重重,宋太宗再度分兵三路进行北伐,东路军以曹彬为统帅,中路军以田重进为统帅;西路军以潘美为统帅,。结果,出了中路军全身而退外,其余均被歼灭。从此宋朝放弃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的计划,开始采取消极防御的措施。
1004年,契丹军队大举南下,双方在澶州议和,双方维持旧疆,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各守边界;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
澶渊之盟后,宋辽的对峙局面形成。在一个世纪中,双方基本维持了和平的局面。宋辽边疆的安定,双方**兴旺,使者往来不断,加强了汉族和契丹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宋与西夏的和战:
元昊称帝都,与宋朝不断交兵,双方损失都很严重,于是元昊请和。1044年,双方订立和议: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送每年给西夏岁币;重开边境**。
从此以后,宋夏之间基本上维持了和平的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辽和宋订立盟约的历史背景
7楼:空城守旧梦传奇
宋辽签订的盟约称之为(澶渊之盟 )
内容: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 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逗助军旅之费地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
盟约缔结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
意义:澶渊之盟对于宋辽来说都是有积极意义的,至此对于宋来说,辽停止南下,避免了更大规模的战争,经济得到了更快的发展,至仁宗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巅峰.对于辽来说,岁币缓解了辽经费紧张的麻烦,而双方开商埠互市,更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
至澶渊之盟以后,宋辽100余年不曾发生战争.
材料:1005年,宋辽达成议和。宋朝每年向辽纳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约为兄弟之国……题问:1
8楼:顽皮鼠
1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建都于建都于北方汴梁(今河南开封市)2辽称 契丹,定都定都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3盟约叫澶渊之盟
4辽对宋称臣,宋朝每年向辽纳银10万两,绢20万匹,但是为后来北宋灭亡留下了祸根,但是在当时两个朝代相对和平了一阵子,但是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9楼:雅尔伊丝洛蓝
1、北宋,建立者是宋太祖赵匡胤,定都汴梁,也就是开封。
2、辽的前称是“契丹”,定都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
3、宋辽议和盟约的名称叫“澶(chan第二声)渊之盟”
4、积极影响
一、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四十余年的战争,“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于戈”,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
二、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岁币(30万)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3000万)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非教科书所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失去的钱宋又可以通过外贸赚回)。
三、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
消极影响
王安石和富弼认为澶渊之盟之后,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战去兵”,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只剩下陕西军可用;马知节、曹玮、王德用等武臣被排挤,文臣掌握了西府的支配权,王钦若和陈尧叟深获宠幸,以至于导致庆历增币。
宋辽 宋金议和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10楼:沧海半杯
宋金议和的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11楼:抗厚辜思天
宋朝的国土只是局限于现在中国的东南部,当是大部分的领土都被辽,西夏,大理等共同占领。在它们的领土内有很多的汉人。当然像辽金,他们实行的都是民族统治政策,高层几乎都是他们本民族的人,但是他们都是在传统的中国领土之内的政权,也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民族**,所以我觉得他们之间的战争更应该是各政权之间的战争
12楼:匿名用户
宋虽然负重大了,到老百姓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
宋辽议和被称为什么?
13楼:第七代火影大人
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当时除了极少数主战派,满朝上下都劝真宗要迁都避战,最后依靠寇准无可匹回敌的勇气答
终于达成澶渊之盟,30万的岁贡和迁都比起来,代价简直不值一提.(当时宋年收入1万万以上,而宋当时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所耗费的军费就高达3000万以上)而历史走向证明一切,此战之后,北宋迈向颠峰--仁宗朝就算称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颠峰,都不为过.辽国关南之地得而复失,但年三十万岁贡再加上日后富弼允诺的二十万,这些钱帛对于经济拮据的契丹来讲,无疑是天上掉的大馅饼.
不过契丹上下因此而与宋交好达百年之久,契丹铁骑不再南下。此中弊利,一眼可明.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为名,亲率大军深入宋境。萧挞凛攻破遂城,生俘宋将王先知,力攻定州,俘虏的宋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宋军凭守坚城。宋廷朝野震动,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王钦若主张迁都升州(今江苏南京),陈尧叟主张迁都益州(今四川成都)。
因同平章事(宰相)寇准、毕士安坚持,无奈亲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
14楼:心语梧桐
宋辽来议和,辽撤兵,宋给源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辽宋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局面,但也井未形成如汉、唐时的全国统一,长城内外还有辽国、西夏与之对峙。
宋初,太宗赵光义曾企图趁势收复石敬瑭割让契丹(后改称辽)的燕云地区,但两次攻辽失败,只好放弃收复燕云的打算,对辽采取守势。此时,辽却采取攻势,不断南侵。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辽萧太后和圣宗耶律隆绪发兵南下,深入宋境。
真宗惧辽,欲采纳大臣王钦、陈尧叟迁都南逃之计,宰相寇准则力请真宗亲征。真宗无奈北上,至澧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城镇,又在澶州城下打了胜仗,射死辽大将萧挞凛 (一作览)。
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只希望辽军能尽快北撤,急忙遣使求和。十二月,宋、辽商定和议,交换“誓书”,约定:宋每年输辽岁币银lo万两、绢20万匹。
又约定辽帝称宋帝为兄,宋帝称辽帝为弟,宋辽为兄弟之国。缔约后,宋、辽之间不再有大的战事。
辽和宋订立盟约的历史背景,中宋辽两国所缔结的盟约在历史上被称为?
1楼 空城守旧梦传奇 宋辽签订的盟约称之为 澶渊之盟 内容 一 辽宋为兄弟之国 辽圣宗年幼 称宋真宗为兄 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 以白沟河为国界 双方撤兵 辽归还宋遂城及瀛 莫二州 此后凡有越界盗贼 逃犯 彼此不得停匿 两朝沿边城池 一切如常 不得创筑城隍 三 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逗助军旅之费地银十万两 ...
辽和西夏订立盟约,名称是什么,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是啥???
1楼 试题答案 1 a 辽,b 北宋,c 西夏 2 澶渊之盟 3 金 南宋 西夏对峙形势图 4 郾城大捷,岳飞 5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是啥??? 2楼 芝麻蚊子 北宋与这两个政权建立早年战争较多 后来通过谈判讲和 和平时期进行大量的文化 物质等交流 促进了民族融合 促进了各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