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二十四史后
1)李斯认为,一,秦朝已经统一天下,一切要统一。二,读书人非议朝政,减弱统治力度。因此,三,要焚烧儒家著作,严禁谈论。
2),董仲舒认为,百家的言论太多太杂,让老百姓无所适从。贤明的君王会通过学校教育推行儒家的礼仪文化制度。
2楼:匿名用户
材料一中李斯的言论,主要控制思想意识,即引发焚书坑儒。是在**集权制度下,要扼制私学,防儒生擅自议政,以避免损害君主的声威,结成不利于**集权的力量。为实现**集权,要加强思想意识形态控制。
禁止儒生议政并不难。除了秦王朝的纲纪法规外,其他书籍可以一烧了之。除官属外,国民不得私藏百家之藏书典籍。
不得谈《诗》、《书》上的言论,否则严罚,甚至杀头灭族。
材料二董仲舒的言论,主要是加强**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认为治理国家,要有一个让百姓明了的标准。教化百姓,使百姓认可**集权必须依靠孔子的治国之术。
孔子提倡的儒家学说,大国治国,中可治郡,小可治民。教民遵守伦常,按“礼”的标准服从治理。儒术可是成为汉王朝加强**集权,强大国家的有效推动力。
3楼:fly风说你要来
1李斯主张加强思想控制
2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楼:匿名用户
材料一李斯主张焚书抗儒,材料二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丞相李斯日:“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
5楼:武动乾坤林山
(1)要点:私学兴盛,诸子百家评议国政,造谣惑众,不利于**集权加强;建议实行焚书政策,控制思想,实行文化**主义。
(2)要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儒学教育,注重思想教化,以礼治民。
(3)相同:为适应君主****集权需要,加强思想控制。不同:
李斯强调以法家思想排斥其他思想,董仲舒强调以儒家思想来取代百家争鸣;李斯主张用残暴手段来实现文化**主义,董仲舒强调教化和灌输;李斯主张以法治国,董仲舒主张以德治国。
阅读材料: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
6楼:匿名用户
秦朝李斯认为医书,占卜的书,种植的书不能烧。
材料一: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
7楼:匿名用户
1 焚书坑儒 虽维持了秦朝的统治,但也加速了其政权的灭亡。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
2 独尊儒术。
3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一分为二看问题。对优秀文化要传承,腐朽文化不推崇。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秦始皇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行动? 3)结合材料二,说说秦始皇的这一举措产生了
8楼:雒阳剑客
焚书坑儒。
结束百家争鸣的局面,统一思想。
统一思想,但是毁灭了大量先秦思想文化,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9楼:匿名用户
秦始皇焚书事件
由于当时社会上百家争
鸣,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专,并威胁到了属秦朝的统治。
秦始皇利用国家权力强制推行思想的统一,锢闭思想,摧残学术文化的发展,激起人民的普遍反抗。焚书坑儒的结果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10楼:匿名用户
1)材料一反应的是焚书坑儒。
2)为了彻底大一统的局面奠定思想基础,为了更好地统一。
3)一方面确实对大一统的局面有所帮助,另一方面残害读书人,破坏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不利于读书人思想的自由发展。
11楼:匿名用户
1残暴的手段引起人民的不满,促使秦朝加快灭亡。2使大量文学作品失传,造成文化史上难以弥补的损失。
12楼:匿名用户
123456789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丞相李斯说):“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
13楼:沧然而泪下
(1)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确立。
(3)否定或批判。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