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清朝之前历史人物传记的文言文书有哪些

2021-03-07 06:22:34 字数 6940 阅读 8237

1楼:爱很简单my曦儿

清朝之前的有二十四史,分别是:《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范晔

《三国志》——【西晋】陈寿

《晋书》——【唐】房玄龄等

《宋书》——【梁】沈约

《南齐书》——【梁】萧子显

《梁书》——【唐】姚思廉

《陈书》——【唐】姚思廉

《魏书》——【北齐】魏收

《北齐书》——【唐】李百药

《周书》——【唐】令狐德棻

《隋书》——【唐】魏徵

《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

《旧唐书》——【后晋】刘昫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宋史》——【元】脱脱

《辽史》——【元】脱脱

《金史》——【元】脱脱

《元史》——【明】宋濂,王袆

《明史》——【清】张廷玉,作者是清朝的,不知道符不符合。

另外,还有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这部很难看懂。

望采纳。

2楼:雪中的叹息

事实上,统称为《二十四史》的二十四部官方史书全部都是纪传体的,也就是由一篇一篇的历史人物传记集合在一起构成整个朝代的历史。

除此之外,各个朝代所流传的帝王起居注和政治活动记录,如记录唐太宗李世民政绩和言行的《贞观政要》也同样属于人物传记性质,但它们的组成就比《二十四史》中的传记松散许多,知名度也不如《二十四史》广。

民间作家因为难以接触到上层阶级,所以民间的人物传记并不多,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文学作品大多是虚构的传说和话本。

3楼:少女二号三号音

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

史记、资治通鉴、国语、左传等

如果你想看各个朝代的知名历史人物,建议你去看《二十四史》

清史稿 全书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所记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1年清朝灭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

《清史稿》是由中华**初年特设的清史馆编修的,以馆长赵尔巽任主编,缪荃孙、柯劭忞等为总纂,另设纂修、协修、提调、校勘等职。参加编写工作的先后有一百多人。《清史稿》于1914年开始编纂,1920年编成初稿,1926年修订一次,1927年秋大致完稿,前后历时十四年。

对于这样一部有清一代的正史,“本应详审修正,以冀减少疵颣”但“以时事之艰虞,学说之庞杂”,尤其因主编赵尔巽“年齿之迟暮,再多慎重,恐不及待”。于是就委托袁金铠经办发刊和校刻事宜。于1928年刊印,1929年发行。

《清史稿》在刻印过程中,出现了版本问题。袁金铠因忙于他事,转托金梁协助校刻此书。金梁遂趁时局纷扰之际,利用职权,擅改原稿,并将印成的一千一百部书中的四百部运往东北发行,这就是所谓“关外本”(又称关外一次本)。

当原编纂人员发现金梁私自篡改原稿,便决定将留在北京的原印本更正重印。如删去《张勋传》(附张彪传),《康有为传》及金梁所写的“校刻记”;改订了“清史馆职名”;删去了“易类”书目六十四种;抽换了《艺文志·序》;修改了个别传记,这就成了所谓“关内本”。以后,金梁坚持以“关外本”为基础,并根据当时学者对《清史稿》提出的批评和关内本所作的一些重要更正,再作删改、增补,删去了《张彪附传》、《公主表·序》和数学工具书“八线对数表”,增加或压缩了个别传略,较前两个版本均少了七卷,仅有五百二十九卷,这就是所谓“重印本”(又称关外二次本)。

版本的不同造成了混乱,后来,市场上又有所谓“联合书店影印本”和“日本人铅印本”两种流传。南京国民**曾两次组织人力。要修改《清史稿》,但因种种原因,毫无结果。

《清史稿》的版本比较多,主要有关外本、关内本、金梁重印本、上海联合书店影印本、日本印本等,其中以关外本与关内本最早流传,影响颇大。冯尔康《清史史料学初稿》列举了以下几种:关外本(或曰“关外一次本”)《清史稿》纂定以后,共计536 卷,于1928年在北京印刷。

当时资助清史馆的黑龙江方面的金梁担任“校对”,他利用负责刊印之便,私下给自己加了“总阅”的名义,附刻了他自己的《清史稿校刻记》,又修改了某些文字,然后将印成的一千一百部中的四百部运往东北。运到东北的这四百部《清史稿》就被称为“关外本”。后来这个版本经过修改重印,故又称作“关外一次本”。

关内本1928年印刷的一千一百部《清史稿》留在关内的七百部,被清史馆的一些人发现了金梁的篡改,又将它改回来,并取消了金梁的“校刻记”和《张勋传》《张彪附传》《康有为传》,就是所谓的“关内本”。实际上,关内本与关外本是同一次印刷的,只是关内本在局部上作了一点抽调。关内本与关外两次本之版本异同,大致如下:

关内本删去关外一次本原有的《张勋传附张彪传》中的《张彪传》、《康有为传附康广仁传》中的《康广仁传》以及金梁所撰《校刻记》。而关外二次本只删去关外一次本的《张彪附传》,并抽掉《公主表·序》和《时宪志》末附的《八线对数表》七卷,增加了陈黉举、朱筠、翁方纲三传。按关内本此卷原是《劳乃宣传》《沈曾植传》,无《张勋传》《康有为传》。

传后有论,其文为“论曰:乃宣、曾植皆学有远识,本其所学,使获竞其所施,其治绩当更有远到者。乃朝局迁移,挂冠神武,虽皆侨居海滨,而平居故国之思,无时敢或忘者。

卒至憔悴忧伤,赍志以没。悲夫!”清史馆对张勋、康有为原定暂不立传,是金梁将二传底稿私自付刻。

今关外一次本于《张勋传》后附有《张彪传》。

总之,清史馆人中的组成结构和人员的情况虽“远不如修明史人才”,但主要撰稿者中,特别是第三期编纂人员中,清朝遗臣居多,前朝文人为主,且相互间关系密切,显示其独有的特点,为《清史稿》在其军阀混战,经费枯竭的条件下成书创造了条件,“在馆之员,等于半尽义务,皆为赞成清史必成之人”1.细说各朝系列之---《细说清朝》黎东方

2.《正说清朝十二帝》----阎崇年

3.《正说清朝三百年》---林涛

4.《清宫秘档》

备注:1解释一下‘正说”二字 “正”是指举史实来讲,客观公正 “说”是指用灵活,新颖的方式使们对历史欣然生 趣 “ 正说’可谓集合了“戏说”的灵活性和教科书的真实性为一体

2本人推荐《细说清朝》写的确实不错

3可以看一下余秋雨的书

4楼:tianci1997是我

太多了... 包括清朝之前?好矛盾-.-

资治通鉴 秦史 韩信传 太平广记 朱元璋传 .....n+

五千年历史,英雄人物历数不清,怎能在此一一遍述

写人物传记的古文书有哪些?

5楼:匿名用户

1.古代纪传体官定史书,如二十六史,包括从《史记》到《清史稿》,每一部的传中都是各个朝代的历史人物传记。

2.野史,一些不被官方认定的私人修史,有不少人物传记,如《穆天子传》、《赵飞燕外传》,其中不乏正史不敢些的内容,但是也充斥着不少道听途说、胡编乱造的内容。阅读者需要仔细分别。

3.传奇、**。开始是一些文人所写奇闻异事,其中夹杂了不少人物传,如《虬须客传》、《莺莺传》等,但是虚构成分也越来越多。

具体讲述清朝历史的书

6楼:匿名用户

清史古籍文献很多:如《清实录》《清史稿》《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清史列传》《满汉名臣传》《清鉴易知录》等。

研究性著作更是数量浩繁:如孟森《明清史讲义》《明元清系通纪》等,王锺翰《清史杂考》《清史新考》《清史续考》《清史余考》《清史补考》等,郑天挺《探微集》《清史简述》,萧一山《清代全史》《清史大纲》,日本学者稻叶君山《清朝全史》,《细说清朝》黎东方 《正说清朝十二帝》阎崇年 《正说清朝三百年》林涛 ,可以自己选些感兴趣的书来读!

春秋战国最好看《春史》,但这个不大好懂,可以看左丘明的《左传》以及《国语》 《晏子春秋》《战国策》.还有童书业的《春秋史》 杨宽的《战国史》 ,《剑桥中国秦汉史》也不错

7楼:一房

关于清朝的历史,建议看一下孟森先生的著作,包括《清

史讲义》,《清朝前纪》 《清初三大疑案考实》,《满洲开国史》,《朱三太子事述》等,其中《清史讲义》,在利用《清实录》、《清史稿》的同时,又兼采档册及《朝鲜李朝实录》等鲜为人用的史料,是一部水平较高的断代史专著。孟森在《满洲开国史》一书中集中揭发了二百年间清与明之关系真相,诚为历史上一大快事。他对明清人物活动的研究多具灼见明识。

如明朝建文、朱三太子等及“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承统”及董小宛、顾眉(横波夫人)、孔四贞、香妃、顾太清(丁香花)五个女性的著述文字,皆具有时代人事的重要意义。

春秋战国的书最好的是《东周列国志》和《史记》,《史记》内容详尽真实,文章朗朗上口,稍微有点古文功底的都能看懂,范蠡的故事在《货殖列传》和《越王句践世家》中。《东周列国志》是明朝冯梦龙写的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个时代,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的。

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春秋战国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包括“曹刿论战”、“赵氏孤儿”、“卧薪尝胆”都来自这本书。

8楼:匿名用户

百家讲坛有讲过范蠡,你可以搜一下,我这里有***格式的,你要有兴趣可以发给你

9楼:紫雪银泪

1.细说各朝系列之---《细说清朝》黎东方2.《正说清朝十二帝》----阎崇年

3.《正说清朝三百年》---林涛

4.《清宫秘档》 备注:1解释一下‘正说”二字 “正”是指举史实来讲,客观公正 “说”是指用灵活,新颖的方式使们对历史欣然生 趣 “ 正说’可谓集合了“戏说”的灵活性和教科书的真实性为一体 2本人推荐《细说清朝》写的确实不错 3可以看一下余秋雨的书

补充:有些穿越**,比如《梦回大清》、《步步惊心》等清穿文,上面对历史的描述也是比较的详细,既可以当历史有可以当**,由作者结合史书等对一些不太明了的事件的猜想,挺好的。

10楼:匿名用户

清朝一共有296年,有12帝继位。最有名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康熙,在为61年,8岁继位,享年69岁,他在位,扳倒鳌拜,裁撤三藩,平定葛尔丹叛乱,收复台湾。他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长达一百三十余年)。

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清十二帝是 努尔哈赤(1559-1626)

2、皇太极

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

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3、顺治皇帝

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继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清初满汉****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而至顺治朝结束时,清廷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4、康熙皇帝

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他平定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5、雍正皇帝

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6、乾隆皇帝

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7、嘉庆皇帝

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

在位25年。顒琰亲政后,立即铲除贪赃枉法蠹国肥私的权臣和珅,使人心大快,复多方采取措施,力图保持康乾之盛世,但内忧外患重重,积重难返。由于腐败势力甚强,又缺乏新生机制,终难摆脱江河日下的命运。

8、道光皇帝

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在位期间,由于国力开始衰落,故极力提倡节俭,改革盐政,部分弛禁开矿,并整顿吏治。但由于腐败成风,阻力过大,奏效甚微。对鸦片之害,他最初力主抵抗,但因他本人对时势无知,主要大臣懦弱无能,战略动摇无定,反而**禁烟主力,不能抵抗列强的侵略,酿成百年遗憾。

9、咸丰皇帝

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在位期间,正逢清朝乱世,国库空虚,危机四伏。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国即在金田起义,且三年左右就危及北京,咸丰帝屡派兵将镇压太平天国及各地农民起义。战火未息,英法联合侵略军又迅速攻占天津、北京,奕詝从圆明园逃往避暑山庄。

只命奕欣留北京与英法讲和。侵略军竟野蛮地焚掠了圆明等园。不得已奕詝与英法等国签订了数宗不平等条约。

奕詝纵有重整江山之心,已无回天之力。

10、同治皇帝

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皇帝

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皇帝

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

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书籍有哪些,有什么中国人文历史方面的书籍,书刊介绍一下

1楼 王文渊 凡诸子百家,皆为中国文化中的精华。四书五经,老子 孙子 韩非 处处透出圣人之道。可渐渐习之。 切不可贪多粗略。宁可一本读透,足以安身一世。古语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诚哉。 有什么中国人文历史方面的书籍,书刊介绍一下 2楼 各种怪 1 中华上下五千年 2010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图书 ,我...

经典介绍日本风土人情的书有哪些,求推荐关于日本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书籍 5

1楼 匿名用户 菊与刀经典但是限于研究目的,木有描绘日本别具风情的一面。比较推荐茂吕美耶的一系列关于日本的书,《平安日本》 《物语日本》 《江户日本》等等 内容比较贴近日本生活与文化,行文也非常有趣 求推荐关于日本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书籍 5 2楼 却嗅青梅 《源氏物语》,涉及日本的文化 风俗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