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业难与用工荒的原因谈谈用工荒与就业难这一现象的认识

2021-03-07 05:19:51 字数 5540 阅读 5086

1楼:北京冠华英才

目前,许多企业面临着用工荒,为招不到合适人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而担忧,一些企业因用工短缺而造成开工不足、设备闲置等现象,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就业难”也成为另一个热点、难点问题,许多家庭付出巨大代价而供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终日为找不到工作,特别是理想的工作而发愁。“就业难”和“用工荒”两种看起来彼此对立的现象居然同时浮现,这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是十分罕见的,如果不加以重视,必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造成“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

第一,传统的就业观念的影响。据调查,目前许多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工人90%以上都是农民工,多数城镇居民不愿自己的子女当工人,纷纷花钱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供养子女读大学,毕业后由于花费和投入的比例不协调,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从主观上造成了目前的“用工荒” 和“就业难”。

第二,教育体制上的弊端影响。以前,各类技工学校为各类企业培养、输送了大量的技术工人,确保了企业的用工,也保证了大多数青年的就业。然而,现在技工学校越来越少,多数为追求经济效益纷纷改为职业学院,转而培养本科、专科生,使得能胜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减少,而希望从事管理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从客观上造成了目前的“用工荒”和“就业难”。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纠正过去“左”的做法,强调对知识的尊重,我们的社会资源和话语权总是在向“精英人士”倾斜,而普通产业工人却一再被怱视,他们为整个经济发展付出许多,到头来却是只能解决个温饱,形成收入与付出的巨大反差。于是更多的千方百计选择创业,努力成为“精英人”,而不愿做普通产业工人,这也是造成了目前的“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用工荒”和“就业难”这两种彼此对立的现象同时出现,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非常不利的,应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为此,特建议:

一、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级**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劳动是光荣的,生产一线的产业工人的劳动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营造“有用即人才”的社会氛围。

二、进行教育体制改革。过去的“科考制”和“千军万马一人过独木桥”的教育体制有一定的道理,能真正把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为此,一方面建议进行大学教育体制改革,调整招生结构,形成本科、专科二种培养方向,改变目前大学文凭鱼目混珠的现象。

限制本科大学生招生人数,有针对性的大力发展专科职业教育,形成文凭的差异化,同时在社会的招工待遇上也要有明显的差异和不同。另一方面,对毕业的大学生开展为期半年定向的社会职业教育。由**组织成立劳动力培训服务中心或制定创办劳动力培训服务中心的优惠政策,鼓励单位或个人创办劳动力培训服务中心,采取“订单培养”、“定向培养”,促成“教学车间”、“教学工厂”,协调好用工需求与供给关系,解决企业的招工难问题。

三、提高企业工人待遇。落实政策,健全社会保障,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调动从事企业工人的积极性。

2楼:匿名用户

我在网上查了下,基本上没有几个能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的。我来说下吧,原创哈。

说到底根本原因就是经济的畸形发展及其导致的通货膨胀。

1、以高房价为代表的经济畸形膨胀,其实就是经济的伪发展,人们突然发现财富不是通过劳动来创造的,而是通过占有更多土地或房产才能获得的,谁还会去埋头干活呢?换你,你还会埋头傻干么?当然不会。

很多人以前相信劳动致富,加班加点干脏活累活指望多挣钱,突然一天通过拆迁或**旧有房产而一夜暴富,他们怎么可能还会再去加班干脏活累活呢!当这种情况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现象时,用工荒便开始了,因为在伪发展的时代,大家都“以为”自己富裕了有钱了,所以减少了劳动数量甚至认为自己没必要再劳动了,导致社会总体劳动量供给降低,这就是用工荒。

2、由于物价迅速**,吃穿用全部涨价,劳动力**也必然被迫迅速**。但企业运行有它自身的规律,其发展速度无法赶上通胀速度,所以也很难为员工以相应速度提高工资。简单说就是,通货膨胀使得原工资待遇变相降低,导致工人大量流失。

但同时企业没有能力大幅提高员工工资,于是劳资双方之间博弈只能以崩溃告终。这就是楼主看到的就业难和用工荒同时存在的情况。其实双方都是受害者,双方的损失都是被滥发货币导致的通货膨胀偷偷吸走了,我们大家却全都还浑然不觉,只恨是自己没本事,太窝囊。

殊不知,这并非天灾,而是人祸。

3、通货膨胀损害的是储蓄,是历史积累,本质上是收储蓄税,所以变相地有一定均贫富的效果。中国经济历史积累主要集中在沿海等发达地区,所以对发达地区的伤害最大。由此,以往发达地区的相对高工资对劳动者的吸引力大大降低,沿海和内陆的工资水平逐渐拉近。

自然的,外出务工人员急剧减少导致区域用工荒加重。

3楼:匿名用户

就业难与用工荒都是相对的。

要看地方的用工情况、人员情况、单位的情况等。

4楼:诠释最好的我

华南师范大学谌新民教授所言,“不是大学生太多了,而是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存在严重的失衡。由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梯级转移的滞后,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大学生工资趋同农民工,实质上是人才结构、产业结构的问题,并非人才贬值、大学生身价不如农民工。

至于说“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并存的现象,的确值得关注。然而我们应该关注的,不仅是表面存在的现象,还要研究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说说“民工荒”。

在广东、江浙一带“民工荒”确实时有发生,而出现“民工荒”现象的原因并不相同。近一两年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许多企业不断实现产品创新、技术升级,对那些具有高级技能的技师和技术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广东的东莞、顺德,在苏州工业园区,以及在宁波、台州等制造业发达的地方,各个招聘会上企业对那些能开数控机床,懂机电维修,善制造模具的师傅们可谓求贤若渴。

可惜咱们国家多年来在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的教育培训方面始终是个弱项,急需要的人才供不应求、缺口太大,一种独特的“民工荒”现象就出现了。

5楼:手机用户

用工荒以后会越来越严重,甚至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后全是90后的,70和80后的慢慢都老了,有家了,90后基本上在家都是独生子女,出来的还会多吗,再说现在发达城市的待遇跟内地比,已经没有多大的优势了,想想外面3000.一个月,家里2000一个月,我肯定呆家里啦

6楼:手机用户

工资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现在的4000还不如原来的1500顶用,工厂又不给,只有不干了。我现在还没有就业,不剩钱不如闲坐养养身子再说!

7楼:匿名用户

一是打工者

的保障系统存在问题。作为一个打工者,想的首先是稳定就业,其次就是养老的问题的持续性。再就是收入高低的问题。

当这此想法得不到保证,甚至没有指望时,想的就是收入高低的问题,在同等的劳动时间,同等的劳动技能时,打工者当然想的就是高工资了,致使打工都频繁周跳槽,使低工资企业出现了用工荒。二是企业缺乏社会责感。民营企业大都以赚起打工者的剩余价值最大化为目的,而尽量压低打工者的工资,增加劳动时间;其次就是在保障方面尽量的是能省则省,劳动时间长而还有随时解雇打工都的可能。

使打工者对民企的依赖减弱。不给高工资一被解雇,如何生活?就是打工者所想的。等等。

8楼:匿名用户

原因很简单啊, 年轻人都去上大学了,上完大学都不愿意去到最基层工作了, 尤其是建筑业,哪个年轻人愿意下工地筛沙搬砖, 没上过学的也不愿意干吧 ,未来建筑业的用工荒绝对是最严重的

9楼:匿名用户

工人的社会地位得不到尊重,工资偏底这是主要因素!

谈谈“用工荒”与“就业难”这一现象的认识

10楼:匿名用户

“用工荒”,是指用工短缺现象。用工荒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必然现象,尤其是国内产业结构转型期间,用工荒现象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用工量必然会增长,但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农民工被迫返乡。而当沿海经济迅速恢复时,对劳动力需求突然增加,短时间内也会造成需求紧张。

第二,内地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用工数量进行了分流。国家4万亿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需要大量民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显著,尤其是国家一直以来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采取的免收农业税与粮食补贴等措施,使得部分农民工愿意留在家乡建设。

11楼:纷纷

用工荒 企业舍得出工资怎么会没人请呢,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

就业难 那就得看针对什么人群了但只要肯低下头肯吃苦我相信没有找不到事的道理 。

如何正确看待用工荒与就业难两者之间的关系

12楼:第n次抗日战争

目前出现的用工荒和就业难,或许正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产业升级的推动力

用工荒就像“狼来了”的预言,已经喊了多年。但今年春节过后,这只狼似乎真的来了。有**报道,春节刚过,东部沿海地区不少企业就不得不放下身段,由过去坐等正月十五以后上门求职的农民工,变为不惜千里迢迢跑到中西部去请工。

但是即便诚意如此,不少企业忙活半天,却仍招不到几个工人。

一边是大批东部企业已经出现毋庸置疑的用工荒,一边却是大学毕业生仍然就业艰难。在沿海企业纷纷去西部招工的同时,大批应届大学生、研究生也是春节一过,就揣着印制精美的个人简历,直奔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人才招聘会,成功如愿者同样寥寥。

那么,为啥就业难与用工荒会同时出现?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到底是紧张还是过剩?

其实,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世界第一大国,就业压力还是首位的,而用工荒是结构性的,是我们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沿海地区在世界经济大循环中,承接了从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加工业。沿海地区迅速崛起的、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支撑的加工业为中西部富余劳动力找到了就业市场,从而导致亿万农民工涌向东部。亿万农民工在为东部地区的崛起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自己找到了土地以外的饭碗。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地区不可能再靠低端的加工业保持竞争力。因此新一轮被冠之以“腾笼换鸟”的产业结构调整,在东部沿海地区或主动或被动地拉开序幕。加工业这只腾出去的“旧鸟”不少飞向了中西部。

比如大名鼎鼎的富士康公司的北上和西进,就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一个缩影。

这一轮产业转移的一大结果就是,过去不得不背起行囊,跋山涉水到东部打工的农民工们,如今在省内甚至在自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正像一些地方打出的“打工不用去远方,省内就业建家乡”的口号,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可以不必舍近求远,抛家舍口地到人生地不熟的东部打工了。于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出现招工难就在所难免。

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加工类企业,用工荒还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没有显现出来的危机可能远比用工问题大。因此如果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仅仅靠提高工资待遇、靠善待农民工等来解决招工难问题,虽然可以短期内见成效,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道理很简单,这些企业如果想招到人,就要拿出比内地企业更好的薪酬待遇。而一旦作为靠低用工成本支撑的低端加工业失去了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竞争力也就随之下降甚至完全丧失,企业迟早会难以为继。

因此,从某种角度看,用工荒和就业难,最后都指向一个问题,那就是加快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东部沿海企业要想保持和巩固先发优势,根本出路也只有靠加快产业升级,迅速从劳动力密集的加工业跨越到资金、技术、人才密集的新兴产业。

只有进入利润空间更大的新兴产业,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才能有实力去吸引高端人才,实现“腾笼换鸟”。而每年成千上万的应届毕业生们,正是农民工回流之后的接续人才。这样,用工荒和就业难两大难题才能同时破解,从而形成真正的双赢局面。

所以,从促进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的角度看,目前出现的用工荒和就业难,或许正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产业升级的推动力。

如何看待中国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现象

1楼 匿名用户 我觉得主要在于现代人的心理和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先说就业难吧,首先,中国这么多企业,大大小小的,工作机会很多,为什么就没有合适的呢?现在满大街的大学生,实在不济还是个大专生,那工作就开始挑了,脏的不去,累的不去,没双休不去,工资低的不去,伺候人的不去,得,挑挑拣拣没几个合适的,你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