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一弹戏牡丹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意思是: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一、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三、作者出处
【作者】李煜【朝代】 五代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品赏析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2楼:匿名用户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李玉说的一句话,写出了无奈的思绪,如滚滚的。江水向东流去,因为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自古以来水往低处走,就是这个原理。
3楼:匿名用户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乎是李煜毕生词作的精华所在。这一句以水喻愁,含蓄地将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与滔滔水势联系在一起,既富哀怨亦蕴大气,让人不由自主的陷入了这奔涌而出的忧郁之中。同是以水喻愁的诗句,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的“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李煜于此一句中虽仅仅展示了他无尽忧愁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使读者从中取得了心灵上的呼应,人的愁思固然内涵各异,但都可借用此句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谁到忧愁之时不是觉得这愁苦便如滔滔巨浪劈面而来,无可抵挡呢?李煜于词尾的扪心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无怪此词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对于李煜此人,作为政治家他是完全的失败,但是作为文学家他却得到后世景仰,正如后人的评价:“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由李煜,我所想的却是政治与文艺的关系。
李煜的词,绝少有忧国忧民的政治理念,他只讲求词的本身的美感,断不会为强言国事而打破词韵平仄(这也是我不喜辛词的原因之一),因此他的词篇篇美仑美奂,都是艺术上的精品。这种思想便是“为艺术而艺术”,这才应该是艺术者的最高理念。文为什么一定要“载道”呢?
艺术的历史远比政治要早,人类尚在朦胧时便已知道了用舞蹈表达情感,说艺术出现是为政治服务那完全是狡辩。艺术的作用应该是表达人心中最真切的情感而不是表现代表着人性丑恶的政治,如果要在艺术中强加上沉重的主题,这“艺术”已不是艺术,而已沦为了丑陋的工具。倘若李煜的词里通篇是悲亢亡国之痛或是感慨不能与天下争,那么今世艺术史上的李煜,就不过是一个三流的爱国词人罢了。
4楼:连江一点萍
这句一问一答,写出了自己愁绪的无穷无尽。
“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水东流,无休无止,无穷无尽。作者以此来作比喻,巧妙地表现了自己无限的愁绪。
个人理解
5楼:新卖油翁
本词作者 李煜人称南唐后主乃亡国之君,他的愁非常人可比、可想,所以词中自问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乃愁绪无边也。
6楼:高魂修士
就像这春天里的长江水向东流逝一样,多么美好的事物却会流逝而去。
7楼:我就是女王
春水东流,无休无止,无穷无尽
8楼:星图载青香
水往东流,,诗人的哀愁如江水一般,不可消除,只能眼见如东去流水不可改变一般无助。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是什么意思?
9楼:匿名用户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意思是: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出自李煜的《虞美人》,“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
作为国君,李煜无疑是失败的;作为词人,他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首《虞美人》便是一首传诵千古的名作。他突破了晚唐五代词的传统,将词由花前月下娱乐遣兴的工具,发展为歌咏人生的抒情文体。
《虞美人》全诗: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扩展资料
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李煜的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在部分词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煜在词史上的地位,更多地决定于其词的艺术成就,李煜对词的发展主要有四方面贡献:
1、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即使寄寓抱负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使词摆脱了长期在花间尊前曼声吟唱中所形成的传统风格,成为诗人们可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艺术手法上对后来豪放派词有影响。
2、词境优美,感情纯真,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
南唐亡国后,李煜被俘入宋,“日夕以泪洗面”,李煜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亡国破家的凄凉和悔恨;并把自身所经历的惨痛遭遇泛化,获得一种广泛的形态与意义,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视,所以其言情的深广超过其他南唐词人。
3、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具有较高的概括性。
李煜善于用白描写自己的人生感受,用恰当的隐喻形象化抽象的感受。他常常通过具体的、感性的人格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某个领域,这种形象不以金色和色彩点缀,但风格迷人,不含糊其词,但具有意味深长的感情,形成了一股清新的潮流。优美深刻的艺术特色。
4、在风格上有独创性。
花间词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虞美人》的“自然奔放” ,兼有刚柔之美,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
10楼:匿名用户
意思是:要问我心中有多少的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这句诗词出自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名字叫《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作《虞美人》,被前人誉为 “词中之帝”,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据王轾《默记》载:
“归朝(指李煜降宋后),郁郁不乐,见于词语。”本词就是抒写这种怀念故国之情,哀叹亡国之痛的情怀的。
作品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1楼:晚夏落飞霜
释义: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出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全文:春花秋月何时,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文释义: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12楼:匿名用户
释义--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解--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出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作品原文《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白话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13楼:黛妮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最多的愁。
把思愁比喻为一江春水,最贴切,最形象,最连绵不断的忧愁。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
这是一首伤感愁绪之作,此句作为末句,更是将其凄凉伤感之情烘托到了极致。
3、附原文: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作者简介: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恰似一江水向东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什么意思?
1楼 依然提问中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水向东流望采纳 2楼 一切随缘长虹 唐,李煜的词 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个女人用 人生能有几多愁 恰似江水向东流 她想表达什么 3楼 百小生一 这是青春期的躁动,不安,烦恼,说明她缺少一个发泄口,你可以适当约她出去玩玩,公园,游乐场,...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什么诗中的江水向东流
1楼 匿名用户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使我国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 2楼 匿名用户 因为江河湖泊之水最终都是流向大海,东面就是大海,这是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 向东流 为什么诗中的江水向东流 3楼 匿名用户 因为中国的地势是西北高 东南低 水向低处流 因此江水东流 4楼 匿名用户 中国的地理...
恰似江水向东流中的恰似是什么意思
1楼 若风月再遇 你好,根据你的提问,我认为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就好像。 2楼 匿名用户 恰似拼音qi s , 释义 正如,恰如。就好像。 恰似江水向东流 就好像江水向东流。 唐 李白 《襄阳歌》 遥看 汉水 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酽醅。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