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怎么过节的吧务组有用,最好在明天解答

2021-03-06 20:15:13 字数 1341 阅读 3486

1楼:匿名用户

唐太宗李世民写诗守岁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能打仗治国,文采也好,他的一首《守岁》五言古诗,意境不凡,展现出伟大这个帝王辞旧迎新时的心态。

守岁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李世民放死囚回家过春节

2楼:匿名用户

我们现在称明清以前的皇帝为他的庙号,即某某宗。例如:我们称呼李世名为“唐太宗”,却从不叫他“贞观帝”。

而清朝的皇帝我们却称他的年号,即某某帝。例如:康熙帝,我们却从不叫他“清圣祖”。同样,还有清世宗——雍正帝;清高宗——乾隆帝

中国古代的帝王在死后都有几种称呼的形式,分别为谥号,庙号和年号。

从周朝开始,对于帝王的称呼采用的是谥号,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隋朝。(当然秦朝时中断)。谥号是在帝王和贵族死后,由大臣和王族根据这位皇帝的一生的作为给予的一种评价,常常是用一个字概括,也有用两个字的称之为“……帝”如周武王等,而汉朝讲究以孝义治天下,因此在每位皇帝的谥号前都会加一个“孝”字,如汉文帝应该是被成为汉孝文帝。

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政权所有的谥号也都是两个字的。并且谥号也分为三种,善谥,比如说文,景,武之类的,平谥,比如哀,闵之类的,恶谥,比如炀。各种谥法在《逸周书 谥法解》中都有记载。

当时并不是每一位皇帝在死后都可以将他的灵位供奉于祖庙的。只有能够进入祖庙的皇帝才会有一个庙号,称之为“……宗”,例如汉文帝就被称之为“汉太宗”,而汉武帝居然没有能够进入祖庙,所以他甚至都没有宗的称号。

再说年号,这是中国古代帝王纪年的一种方式,起源于汉武帝时期,之前的皇帝都是没有年号的,而之后的皇帝,直到明清前,每一位都不一定仅仅有一个年号,而且有些帝王的年号都是相同的。其中用的少的就一个,比如唐太宗的年号就是“贞观”,而多的十几个,比如武则天她的年号就将近二十个。

从上面来看,从周朝开始一直到隋朝,可以不重复的,都可以找到称呼的,很简洁的就是用谥号,即“……帝”来称呼帝王。

当然秦朝是个例外,秦始皇认为大臣在死后议论先帝是一种大不敬的行为,因此他废除了谥号制度,采用数字,即自己称始皇帝,后世为二世,三世,一直排下去。

到了唐朝事情出现了变化,首先是每位皇帝的谥号变得越来越长,不利于直接称呼,而同时每位皇帝都可以进入祖庙,拥有自己的庙号,庙号都是一个字的,于是人们开始使用庙号来称呼皇帝。当然这还是有意外情况,如明朝的景泰帝,就没有进入祖庙,被称之为了“帝”。

到了明清时期,每位皇帝都只拥有了一个年号(也有例外,明英宗和皇太极都有两个年号),同时发行印有自己年号的铜钱在市面上流通,比如“乾隆通宝”等等。因此民间老百姓开始使用年号去称呼皇帝,慢慢的这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就成为了我们经常看到的年号称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