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蒙古包的关于蒙古包200字的资料

2021-03-06 19:56:31 字数 5238 阅读 1177

1楼:留下一片林

蒙古等游牧民族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蒙古语称格儿,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

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 ,几块连接,围成圆形 ,锥形圆顶,与侧壁连接。

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 。

蒙古汗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2000人。蒙古包分固定式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区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

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拉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仅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上,寒风呼啸,大地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它们就是蒙古包,即蒙古人所称的“格尔斯”。自从有蒙古族以来,人们就开始使用蒙古包。

因为很容易拆装,有利于放牧时搬迁流动。这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究竟是何时开始使用的,无人知道确切的时间。

蒙古包成为蒙古人的日常居所。大多数蒙古人是游牧部落,终年赶着他们的山羊、绵羊、牦牛、马和骆驼寻找新的牧场。蒙古包可以打点成行装,由几头双峰骆驼驮着,运到下一个落脚点,再重新搭起帐篷。

蒙古包也称“毡包”。蒙古族传统民居。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牧区。

一种用厚羊毛毡制成的圆形凸顶房屋。分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牧区多建移动式。

通常高约2.5米,直径4米。包顶有圆形天空,通烟气。

包门小,朝南或朝东南。具有制做简便,便于搬运、耐御风寒,适于游牧等特点。

目前蒙古包大多用在内蒙古草原旅游区,有着蒙古民族特色。并发展特色农业。

2楼:匿名用户

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上,寒风呼啸,大地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它们就是蒙古包,即蒙古人所称的“格尔斯”。自从有蒙古族以来,人们就开始使用蒙古包。

因为很容易拆装,有利于放牧时搬迁流动。这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但究竟是蒙古包也称“毡包”。蒙古族传统民居。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牧区。

一种用厚羊毛毡制成的圆形凸顶房屋。分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牧区多建移动式。

通常高约2.5米,直径4米。包顶有圆形天空,通烟气。

包门小,朝南或朝东南。具有制做简便,便于搬运、耐御风寒,适于游牧等特点。

目前蒙古包大多用在内蒙古草原旅游区,有着蒙古民族特色。并发展特色农业。

何时开始使用的,无人知道确切的时间。

蒙古等游牧民族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蒙古语称格儿,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

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 ,几块连接,围成圆形 ,锥形圆顶,与侧壁连接。

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 。

蒙古汗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2000人。蒙古包分固定式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区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

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拉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仅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蒙古等游牧民族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蒙古语称格儿,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

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 ,几块连接,围成圆形 ,锥形圆顶,与侧壁连接。

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 。

蒙古汗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2000人。蒙古包分固定式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区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

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拉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仅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上,寒风呼啸,大地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它们就是蒙古包,即蒙古人所称的“格尔斯”。自从有蒙古族以来,人们就开始使用蒙古包。

因为很容易拆装,有利于放牧时搬迁流动。这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究竟是何时开始使用的,无人知道确切的时间。

蒙古包成为蒙古人的日常居所。大多数蒙古人是游牧部落,终年赶着他们的山羊、绵羊、牦牛、马和骆驼寻找新的牧场。蒙古包可以打点成行装,由几头双峰骆驼驮着,运到下一个落脚点,再重新搭起帐篷。

蒙古包也称“毡包”。蒙古族传统民居。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牧区。

一种用厚羊毛毡制成的圆形凸顶房屋。分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牧区多建移动式。

通常高约2.5米,直径4米。包顶有圆形天空,通烟气。

包门小,朝南或朝东南。具有制做简便,便于搬运、耐御风寒,适于游牧等特点。

目前蒙古包大多用在内蒙古草原旅游区,有着蒙古民族特色。并发展特色农业。

关于蒙古包的资料

3楼:小草的心闯天涯

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种呈圆形尖顶的天穹式住屋,由木栅、撑杆、包门、顶圈、衬毡、套毡及皮绳,鬃绳等部件构成。木栅蒙语称“哈纳”,是用长约2米的细木杆相互交叉编扎而成的网片,可以伸缩,几张网片和包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圆形的墙架,大约60根被称作“乌尼”的撑杆和顶圈插结则构成了蒙古包顶部的伞形骨架。

牧民们用皮绳、鬓绳把各部分牢牢地扎在一起,然后内 外铺挂上用羊毛编织成的毡子加以封闭,一个精美观的蒙古包就建造完成了,可以说是用最简洁的手法和最省料的工艺完成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创造。

蒙古包搭好后,人们进行包内装饰。铺上厚厚 的地毡,摆上家具,四周挂上镜框和招贴花。现在 一些家具电器也进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畅欢乐。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 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 哈纳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

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双轮牛车就可以 运走,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扩展资料

很多世纪以来,蒙古包就是蒙古这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特征物。正如丹麦著名探险家亨宁·哈士伦所说:“蒙古包神圣的火焰是家庭与部落生活的中心。

传统就是在这里产生的。那些围绕在蒙古包周围的,有着部落最古老和基本特征的语言和氛围被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成为沟通古与今的桥梁。”

进入近代,国际上对蒙古包的研究比较活跃。中国人类学家吴文藻先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锡林郭勒盟考察蒙古包并发表考察报告《蒙古包》,他在报告中写道:“蒙古包是蒙古族人物质文化中最显著的特征。

可以说,明白了蒙古包的一切,便是明白了一般蒙古族人的现实生活。”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蒙古包在游牧人生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当代的学者,如内蒙古的嘎林达尔,蒙古国的麦达尔、达力苏荣、沙日布道尔吉等均出版了研究蒙古包的专著,其中麦达尔、达力苏荣合著的《蒙古包》一书结合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知识,对蒙古包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学者郭雨桥撰写的《细说蒙古包》,为中国最详备的蒙古包专著。

4楼:匿名用户

蒙古游牧人民族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蒙古语称格儿,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

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

蒙古包分固定式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区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拉运。

5楼:匿名用户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

据《黑鞑事略》记载:“穹庐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马上可载。

草地之制,以柳木组定成硬圈,径用毡挞定,不可卷舒,车上载行。”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庐或毡帐逐渐被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

普通蒙古包,顶高100-150尺,围墙高约50尺左右,包门朝南或东南开。包内四大结构为:哈那(即蒙古包围墙支架)、天窗(蒙语“套脑”)、椽子和门。

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区分大小,通常分为40个、60个、80个、100个和120个哈那。120个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是罕见的,面积可达6000多平方米,远看如同一座城堡。过去几十个如此大的蒙古包聚在一起,十分壮观。

  蒙古游牧人民族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又称毡帐、于游牧。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600米左右,用条木编围砌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上,寒风呼啸,大地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

它们就是蒙古包。   蒙古包是许多蒙古人的日常居住地。大多数的蒙古人是终年赶着他们的山羊、绵羊、牦牛、马和骆驼寻找新的牧场。

蒙古包可以打点成行装,由几只骆驼运到落脚点,再起帐篷。  古族传统民居。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牧区。

一圆形天空,通烟气。包门小,朝南或朝东南。具有制做简便,便于搬运、耐御风寒,适牧等特点。

多用在族“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纳20个人。

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蒙古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便可以开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  蒙古包搭好后,人们进行包内装饰。铺上厚厚的地毯,四周挂上镜框和招贴花。

现在一些家具电器也进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畅欢乐。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

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40峰骆驼或10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20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http://baike.baidu.

***/view/24592.htm

写蒙古包的作文,关于介绍蒙古包的作文

1楼 号 美丽的大草原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住着蒙古包呢? 关于介绍蒙古包的作文 2楼 匿名用户 世界上不有几个民居是 建在草原上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居是可以携带组装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居是挡风能力极强,可以让屋内温暖舒适的呢? 蒙古包历史悠久,早在匈奴时代就出现了,为了可以在草原上随意更换军营...

关于蒙古族的一样工艺品的简介,关于蒙古族的一样工艺品的简介200字

1楼 匿名用户 蒙古刀形成的因素主要有生产及生活方式 民族交往及宗教信仰等。从公元九世纪开始,蒙古诸部明显分化成草原游牧民和森林狩猎民。草原游牧民从额尔古纳河一带的山林迁移到斡难 克鲁伦 土拉等三河流域以后逐渐形成。 水草丰美的自然条件与长期积累的游牧经验使蒙古族畜牧业发展很快。生畜既是生活资料又是...

关于草原的作文(包含蒙古人民的特点)

1楼 滤埔男茑狭堆 1 草原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 教材解读 我身边的特色建筑一蒙古作文200字 2楼 双鱼帅气的小子 在那辽阔无边的草原上,居住着一个少数民族 蒙古族。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马奶酒 手扒肉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马奶酒性温,有驱寒 舒筋 活血 健胃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