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五观的内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五观是什么

2021-03-06 17:13:46 字数 4850 阅读 4129

1楼:穿甲燃烧爆破弹

马克思主义五观分别指:

1、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2、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3、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4、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5、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资料拓展: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劳动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这个道理跟卢梭揭示的人类不平等起源是一样滴。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必然代表一个统治阶级意志滴。然后,中国就定位自己为无产阶级**,永恒的压制资产阶级。

一个完美的人人平等的世界,一个消灭了私有制和人类不平等的世界,那还需要国家么?这就是马克思的理想国中最终的政治形态。国家,其起源就在于分工和私有制。

这个定义,蕴藏着深刻的智慧。前面解毒的柏拉图主义对于公平的定义,就在于如何发挥劳动分工的本质,也就是维护国家和社会存在的本质,是集体主义。

看似很简单的国家概念的理解,都隐藏着极其深的思想内涵。之前,对哈耶克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解读,就很明显是***主义,渴望形成一个绝对小小的**,让自由人联合起来随便干。后果呢?

显而易见,干预主义必须要上台,国家变得越来越大,美国也只能遵循干预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1.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形成、发展到消亡的客观规律。

2.民族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

3.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

4.各民族平等的联合,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础理论或基本原理由宗教的本质,宗教的发生和发展,宗教存在的根源和消亡的条件,宗教的社会功能,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几方面构成。

由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后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占有重要位置。其内容包括两方面:在理论方面,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分析了宗教的社会功能及其与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的关系;在基本政策方面,阐明了工人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提出了一系列处理宗教问题和涉教关系的策略方针。

宗教观的核心是怎么看宗教和怎么对待宗教,前者属于认识问题,后者属于方法问题。与其他宗教理论的区别主要在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运用唯物史观对宗教的本质、根源、社会功能、发展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是我们认识宗教和宗教问题的科学理论。

研究证明,青年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活动是从对宗教的认识和批判开始的,关于宗教的观点散见于他们的诗歌习作与通信之中。从他们当时形成的思想看来,主要是高扬了人的主体性以及对自由的追求。他们认为社会存在是由于人有自我意识,只有人的自我意识才具有最高神性,不应该有任何“神”能够与人的自我意识相并列。

尽管后来他们的世界观经历了从有神论到无神论的转变,他们当时也不是研究宗教和宗教问题的专家,但由于他们能够很好地运用唯物史观这个“批判的**”,尤其是随着《**教的本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论著的撰写,便逐渐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对“宗教是什么”(即宗教的本质)这个问题,马克思在19世纪中期运用唯物史观进行了回答。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宗教以通俗的形式,反映了“唯灵论的荣誉问题,它的狂热,它的道德约束,它的庄严补充,它借以求得慰藉和辩护的总根据”。

构成了系统的世界观和包罗万象的形式,因而“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马克思接着写道:宗教一旦产生,便形成“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因为它们是颠倒的世界。

”他进一步分析产生宗教的根源,是因为“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他得出的结论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人。

” 在现实生活中,万能的“神”是不存在的,为何人类社会却产生了宗教呢?因为“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以上论述说明,马克思虽然受过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关于宗教批判思想的影响,却走出了一条认识宗教的新路子。他系统地总结了德国哲学对宗教的批判,还原了真理——把人从“神”那里解放出来,并力图结合社会现实来批判宗教,从而使“人的全面自由解放”成为可能。

马克思的宗教理论不仅是对宗教本身的超越,而且这个理论从批判宗教出发,进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马克思的挚友恩格斯对宗教的本质也有类似论述,从青年时期起就写下了一系列论述宗教问题的论著。他分析,最初的**徒来自哪些人群呢?他认为,正像作为革命因素所应该的那样,最初的**徒来自下层人民群众中“受苦受难的人”。

他指出,宗教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不直接反映经济基础,而是被一系列中间环节弄得模糊不清,采取了人类自我异化的反映形式——对现象进行折射反映。即通过人对“神”的惧怕和崇拜,更有利于宣传和传播,便成了一种社会文化,于是宗教就产生了。他在《反杜林论》这部书中写道:

一切宗教虽然都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只“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6]这段话的内涵非常深刻:说明了宗教世界是幻想出来的,在客观上并不存在;指出了宗教采取“超人间”的特殊表现形式,这些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只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之中;揭示了宗教的崇拜对象不是超出经验之外、不可捉摸的神秘物,而是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并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

在这里,恩格斯一针见血地剖析了宗教的本质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根源和社会作用,并把宗教这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

四、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普通称为唯物史观。但这不是马克思自己用的名称。此名称乃马克思的朋友恩格尔在一八七七年始用的。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亦称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恩格斯1892年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英文版导言中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在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以前,人们总是从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种隐秘的理性,即从某种精神因素出发去解释历史事件,说明历史的发展。其结果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

资产阶级历史观用“人”的观点解释历史,比起中世纪用神的意志说明历史的神学观点是一个重大进步。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种抽象的人,即脱离历史发展条件和具体社会关系、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学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虚的“自我意识”。从这种抽象的人出发,必然把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归结为人类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

这仍然是用非历史因素、人们想象和思考出来的东西去解释历史,因而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历史以及历史研究的对象。

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只有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动,才能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它的任务就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五、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马克思就“文化”的界定,提出了“扬弃”的原则。文化是与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的历史性的情况密切相关的,可以说,历史造就了文化,文化就某方面展现了历史。

2楼:life离尘

马克思主义“五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具体内容分别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1.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形成、发展到消亡的客观规律。

2.民族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

3.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

4.各民族平等的联合,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础理论或基本原理由宗教的本质,宗教的发生和发展,宗教存在的根源和消亡的条件,宗教的社会功能,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几方面构成。

四、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普通称为唯物史观。但这不是马克思自己用的名称。此名称乃马克思的朋友恩格尔在一八七七年始用的。

五、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马克思就“文化”的界定,提出了“扬弃”的原则。文化是与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的历史性的情况密切相关的,可以说,历史造就了文化,文化就某方面展现了历史。

3楼:匿名用户

民族、国家、宗教丶历史丶文化

4楼:绝恋の鱼

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五观是什么

5楼:绿蓑江上

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1、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2、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形成、发展到消亡的客观规律。

3、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础理论或基本原理内容构成。

4、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马克思的历史观称为唯物史观。社会的变革便是历史。

5、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马克思就“文化”的界定,提出了“扬弃”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主要内容是什么?急急急

1楼 无线电师 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亦称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 。 关于人生目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倡导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因此,有时把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简称为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 关于人生态度,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倡导积极进...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重要意义是什么

1楼 南充求知 1 从总体上把握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承认物质世界是在时间 空间中依其固有的规律运动 变化和发展着,这是正确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物质 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对世界本原和统一基础的最高...

马克思主义五观,认同,离不开学习心得体会

1楼 匿名用户 马克思主义 五观 三个离不开 四个认同 内容 马克思主义 五观 国家观 民族观 历史观 文化观 宗教观。 三个离不开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四个认同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