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问题。12分1该图

2021-03-05 18:14:12 字数 5159 阅读 2802

1楼:迷迭逆夏劅

试题分析:

(1)沿①一②一③一④方向自赤道向两极自然带递变,属于自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变化为基础,其根本原因在于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的分布差异;沿③一⑤一⑥方向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递变着,属于自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基础是水分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中纬度地区最为明显。

(2)喜马拉雅山自山脚向山顶反映了垂直方向的地域分异,类似于自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选a。

(3)③、⑥分别处在温带的沿海和内陆,体现了干湿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由于距海远近的不同,引起水分条件自沿海向内陆递减。③对应温带季风气候,相应动物为松鼠;⑥对应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动物为耐饥渴、善奔跑的骆驼。

点评:本题以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为载体,考查自然带的分布及地域分异规律,难度一般。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图中①→④反映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是因为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造成的以热量为基础。图中③→⑥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主要是距海远近不同造成的以水分为基础。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相似。

主要是因为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条件也发生的变化。不同气候类型对应不同的植被类型,生活的典型动物也不尽相同。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为基础产生的

2楼:世嘉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的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分异规律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其中在低纬度和高纬度最为显著.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纬度越来越高,热量越来越少,所以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变化以热量为基础.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分异规律是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其中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显著.具体表现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图中的③在沿海地区,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⑥是内陆地区,为温带荒漠带,水分越来越少,所以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③⑥差异大的原因是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水分差异大.

(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关于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中,一般山地的迎风坡自然带的分布界线偏高(迎风坡上水分和热量丰富),而雪线则是在迎风坡低(因为在迎风坡上降水多).一般山区的垂直自然带的多少与纬度和海拔有关.山体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是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体现,这个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所以是与a相似.南坡复杂的原因是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发生变化.

(4)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又称夏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中部是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亚洲东部的夏绿林,包括我国东北和华北、日本群岛、朝鲜半岛、苏联的堪察加半岛和萨哈林岛等地区,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阔叶树种类成分较欧洲丰富.欧洲西部的夏绿林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往往形成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根据图中的③的位置分析,③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

(5)非地带性又称隐域性.是由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无规律分布.海陆分布、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南纬60°附近海洋面积大,缺少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所以没有亚寒带针叶林带.

故答案为:

(1)热量由赤道到两级

(2)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水分差异大

(3)a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发生变化

(4)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5)否南半球相应纬度位置主要为海洋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_

3楼:灾俷镾烽

(1)热量由于纬度位置不同,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导致热量不同,使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做有规律的更替。(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从沿海向内陆水分由于海陆位置不同,从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受海洋水汽的影响程度不同)

(3)a由于海拔高度不同,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使得自然带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形成垂直气候带)

试题分析:

第(1)题,沿①一②一③一④方向自赤道向两极自然带递变,属于自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变化为基础,其根本原因在于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的分布差异。

第(2)题,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草原带—荒漠带反映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以水分差异为基础;产生的原因是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因而受海洋水汽的影响程度不同。

第(3)题,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基带为常绿阔叶林,类似于自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近似于a:②→③→④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形成垂直气候带。

点评:本题以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为载体,考查自然带的分布及地域分异规律,难度一般。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和垂直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图中①→④反映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是因为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造成的以热量为基础。图中③→⑥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主要是距海远近不同造成的以水分为基础。

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相似。主要是因为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条件也发生的变化。不同气候类型对应不同的植被类型,生活的典型动物也不尽相同。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⑴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为基

4楼:手机用户

(来1)热量

自 太阳辐射在bai各纬度分布不均

(2)a地势越高,气温越低,du水热状zhi况变化大。

(3)距海远近不同dao

(4)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5)**带常绿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 **带常绿硬叶林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布。(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呈南北变化,自赤道向两极方向,故表示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原因:

太阳辐射自赤道向两极递减。(2)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相似。原因:

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条件的变化。(3)③⑥分别处在温带的沿海和内陆,体现了干湿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由于距海远近的不同,引起水分条件自沿海向内陆递减。

(4)③表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西两岸的温带季风和温带海洋性气候。(5)②若在我国南方地区则表示**带季风气候下的**带常绿阔叶林带。同纬度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形成**带常绿硬叶林带。

(7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反映的是 地域分异规律,这

5楼:沫韩

(1)从赤道向两级热量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或者纬度位置不同)

(2)a地势(或者海拨)越高气温越低

试题分析:

(1)读图,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反映的是从赤道向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纬度位置不同,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多少不均,随着热量的变化,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 于a ,从①→②→③→④的景观变化。山地的垂直变化特点,地势或者海拨越高气温越低,与从赤道向两极变化一致。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 (1)自然景观①至②

6楼:发酵的恋

(1)热量;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匀

(2)a;地势高,气温低,水热状况变化大

(3)距海远近不同

图为“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体

7楼:手机用户

(1)纬度地

带(2分) 热量(2分)

(2)干湿度地带(2分)水分(2分)中(2分)试题分析:(1)直接根据图示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沿纬度方向更替,从赤道向两极由于热量条件的差异而形成自然景观的差异,故属于纬度地带性。(2)直接根据图示自然景观从③→⑤→⑥的变化沿经度方向更替,从沿海向内陆由于水分条件的差异而形成自然景观的差异,属于干湿度地带性分异,在中纬度地区分布最明显。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自然景观的更替方向的特征,并能结合两种地域分异的基本特征进行比较判断。

图1—5—8是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产生的根本原

8楼:手机用户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b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小题1:图示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为南北向的自然带差异,为纬度地带性。

小题2: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⑥为温带荒漠,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距海远近的差异,为经度地带性。

小题3:自然景观③—⑤—⑥的变化为经度地带性,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最为典型。

小题4:福建受**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带常绿阔叶林,故②自然带符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反映的是______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是

9楼:湛青丝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的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分异规律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其中在低纬度和高纬度最为显著.图中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方向是南北方向,自然带是南北更替,东西延伸,因此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喜马拉雅山的南坡自然带较多,景观的变化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所以是图中的①→②→③→④,因此是a答案.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

故答案为:

(1)从赤道向两级热量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或者纬度位置不同)

(2)a地势(或者海拨)越高气温越低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景观从

1楼 世嘉 1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是热量的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分异规律是东西方向延伸 南北方向更替,其中在低纬度和高纬度最为显著 自然景观从 的变化,纬度越来越高,热量越来越少,所以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变化以热量为基础 2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形成...

读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图,完成题小题1:形成图中自然景观

1楼 雨落小号 小题1 b 小题2 b 小题3 d 试题分析 小题1 图中自然景观东西方向更替,其地域分异的基础是距海远近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 小题2 图中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因为自然景观东西方向更替,南北延伸。 小题3 自然带的丰富程度受纬度位置和山地的相对高度的影响。一...

读图,回答问题:(5分1)图甲所示为

1楼 柔情 1 城市 乡村 2 地势较低 3 b 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 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 1 根据图示景观进行判断,甲的城市建筑高大,为城市聚落,乙建筑物低矮,地形狭窄,故判断为乡村聚落。 2 据图丙中信息分析abc地势低平,有利于耕作。 3 根据图中的位置可以判断,b位置有两条支流汇合,交通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