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高人指点大江健三郎的《为什么孩子要上学》读后感。重谢

2021-03-05 11:41:30 字数 4711 阅读 3202

1楼:小马识途

用了很长时间才看完一遍这本书。作者大江健三郎说,这是写给孩子们看的书,在最后一节里他承认,里面加入了为高小或是高中生写的内容,但我觉得即便是这些对象,书中有的部分也算很难了。 这体现在他引用的一些东西和回忆的一些东西,与他希望借此阐明的道理之间的关系,是需要用心理解才能明白的。

而不像普通的儿童读物那样,脉络分明、中心思想明确,内中道理一目了然。

我想这不同之处恰恰体现了大江健三郎对孩子们的尊重。

对我算很难的东西,也许正好说明我现在算个大人了,有些地方正在僵化。在我们的儿童时代,没有太多人和物引导我们去思考,结论就摆在眼前,我们要做的只是记住它。所以我读这本书,多少算晚了一点。

孩提时代最需要思考,需要在一切开始之前,提出自己的问题,做自己的判断,建立自己的思考系统。

我觉得书中关于“自己的树”和“树为什么直直地向上长呢”的问题最值得读。祖母告诉大江健三郎:每个人在山谷中都有一棵属于自己的树,灵魂从树中出来钻到刚降生的人的身体里。

聪明的灵魂是记得自己出来的那棵树的。有一天你进入林子,无意站到自己的树下,上了年纪的自己就会和那幼年的自己相见。如果小小的自己向年迈的自己发问:

你是怎么生活过来的,这时候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回答呢?

2楼:大笑啊

到目前为止的人生当中,我曾经两度思考过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虽然痛苦,但是,除了沉思之外别无他法。不过,就算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拥有过沉殿思考的时间,日后回想起来,就知道其实非常具有意义。

当我思考此事的时候,很幸运地,两次都得到了好答案。我认为这是自己人生里所得到不计其数各式问题的答案中最好的一个。

初次遇上小孩子为什麼要上学这个问题,与其说是思索不如说是强烈质疑,那发生在我十岁那年的秋天。当年夏天,我的国家在太平洋战争战败。在这次战争中,日本和美、英、荷、中等联盟国开打,核子弹第一次降落在人间都市。

因为战败,致使日本人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那以前,我们小孩子,甚至大人,都被教育著去相信,我们的国家里具有强大力量的天皇是个「神」。但是战败后,很显然天皇也不过是个凡人而已。

战争的敌对国家里,美国是我们最为恐惧,也最憎恨的敌人。然而现在,它却是我们要从战争的伤害中重新站起来时最依赖的国家。

我认为这样的变化是对的。我也很清楚,与其让「神」来支配著现实社会,还不如施行民主,让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权利更好。我渐渐感受到,我们不再有军队,不用因为有了敌人,就必须去杀别国的人(也可能会被杀),是个很了不起的变化。

战争结束的一个月后,我就不再去上学了。

直到盛夏之前,老师们原本说著天皇是「神」,要我们朝著相片膜拜,还说美国人不是人,是鬼、是野兽;突然间他们毫不在意地开始说著完全相反的事情。完全不提之前的想法、教法错了,现在需要反省,只是非常自然地改口说,我们天皇也是人,而美国人则是朋友。美国驻军部队乘著几部吉普车,进入位在森林山谷间的小村庄里--我出生长大的地方,学生们站在道路两旁,摇著手制星条旗,大叫著hello,夹道欢迎。

那天,我离开了学校,走入森林里。

从高处向下望著山谷,像迷你模型的吉普车沿著河旁的道路驶来,虽然瞧不清楚豆粒般大小的孩子脸上的表情,但确实听到了hello的叫声,我突然流下了眼泪。

从隔天早上开始,我一到学校就马上从后门溜出,跑进森林里,一个人待到傍晚为止。我带著一大本植物图鉴。把森林里树木的正确名称对照著图鉴,一一地确认并牢记在脑中。

我家从事某项和森林管理有关的工作,所以,我只要把森林里的树木名称和性质都记起来,将来生活上一定派得上用场。森林里树木种类非常多,每一棵树的名称和性质都各不相同,我觉得有趣极了,几乎沉迷於其中。到现在我还记得的树木拉丁文学名,大多是这时候经过实地学习而来的。

我已经不打算再去学校上课了。我认为独自在森林中,从植物图鉴里学好树木的名称和性质,就算是长大了,生活也一定不成问题。另一方面,也因为在学校里并没有可以互相讨论的老师或同学,聊聊我打心底觉得有趣的树木。

我为什麼要去这样的学校,学些和长大之后的生活似乎完全无关的东西呢?

其他回答 共3条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

到目前为止的人生当中,我曾经两度思考过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虽然痛苦,但是,除了沉思之外别无他法。不过,就算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拥有过沉淀思考的时间,日后回想起来,就知道其实非常具有意义。

当我思考此事的时候,很幸运地,两次都得到了好答案。我认为这是自己人生里所得到不计其数各式问题的答案中最好的一个。

初次遇上小孩子为什么要上学这个问题,与其说是思索不如说是强烈质疑,那发生在我十岁那年的秋天。当年夏天,我的国家在太平洋战争战败。在这次战争中,日本和美、英、荷、中等联盟国开打,核子弹第一次降落在人间都市。

因为战败,致使日本人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那以前,我们小孩子,甚至大人,都被教育着去相信,我们的国家里具有强大力量的天皇是个“神”。但是战败后,很显然天皇也不过是个凡人而已。

战争的敌对国家里,美国是我们最为恐惧,也最憎恨的敌人。然而现在,它却是我们要从战争的伤害中重新站起来时最依赖的国家。

我认为这样的变化是对的。我也很清楚,与其让“神”来支配着现实社会,还不如施行民主,让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权利更好。我渐渐感受到,我们不再有军队,不用因为有了敌人,就必须去杀别国的人(也可能会被杀),是个很了不起的变化。

战争结束的一个月后,我就不再去上学了。

直到盛夏之前,老师们原本说著天皇是“神”,要我们朝著相片膜拜,还说美国人不是人,是鬼、是野兽;突然间他们毫不在意地开始说着完全相反的事情。完全不提之前的想法、教法错了,现在需要反省,只是非常自然地改口说,我们天皇也是人,而美国人则是朋友。美国驻军部队乘著几部吉普车,进入位在森林山谷间的小村庄里--我出生长大的地方,学生们站在道路两旁,摇着手制星条旗,大叫着hello,夹道欢迎。

那天,我离开了学校,走入森林里。

从高处向下望著山谷,像迷你模型的吉普车沿着河旁的道路驶来,虽然瞧不清楚豆粒般大小的孩子脸上的表情,但确实听到了hello的叫声,我突然流下了眼泪。

从隔天早上开始,我一到学校就马上从后门溜出,跑进森林里,一个人待到傍晚为止。我带著一大本植物图鉴。把森林里树木的正确名称对照著图鉴,一一地确认并牢记在脑中。

我家从事某项和森林管理有关的工作,所以,我只要把森林里的树木名称和性质都记起来,将来生活上一定派得上用场。森林里树木种类非常多,每一棵树的名称和性质都各不相同,我觉得有趣极了,几乎沉迷于其中。到现在我还记得的树木拉丁文学名,大多是这时候经过实地学习而来的。

我已经不打算再去学校上课了。我认为独自在森林中,从植物图鉴里学好树木的名称和性质,就算是长大了,生活也一定不成问题。另一方面,也因为在学校里并没有可以互相讨论的老师或同学,聊聊我打心底觉得有趣的树木。

我为什么要去这样的学校,学些和长大之后的生活似乎完全无关的东西呢?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一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一部自传体散文集

3楼:匿名用户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内容概要:作者凭借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将自己从日本战败后的生活与成长,以优美的文字向我们娓娓道来。大江夫人也应丈夫之邀,亲手为《为什么孩子要上学》绘制插图,使我们在阅读文字、欣赏图画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来自家庭的脉脉温情……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读后感

看这本书,回到了简单的美好。像是在听一个长者在给我们温柔地讲他过去的故事,让我们去追求相信美好,那些有道理的话和谆谆教育我们像在延续他自己那样,看了心暖。1994年大江健三郎成为了日本第二个拿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他对智障儿子light光的教育,就知道他是个多有爱的人。光成为了作曲家,在这之前,父亲留意到了他对鸟叫的敏感,这就是教育,不放弃懂挖掘未被开发的才能和赞扬。 丈夫写故事,妻子配图,多和……

《孩子为什么要上学》 读后感

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作者,日本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刚毕业的时候喜欢读**,当时就读过大江健三郎的书,也是冲着他的名气读的,一本是《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结果是没读完,还有《性的人》这本好算读完了,但是也没感觉好在**。可能是文化差异和翻译的原因吧。

像这样的经历在那个读经典的时代遇到的多去了。多数经典都感觉不好读,读不下去,读下去了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那时候没有人指导所以走了很多弯路,不过那些弯路也都变成了有价值的财富。

不过一直知道大江健三郎有一个智障的孩子,名字叫做光。这次看到这本书,我还以为是写他的孩子的呢。书的介绍里说这是大江写的唯一一本给孩子看的书。

于是就下了订单。书里有很多空页和插图,插图是他太太画的,虽然不是很专业,不过在业余水平中,也已经很了不得了。字数不多,今天用了两个小时就看完了,感觉一般,也许是不太符合我现在的阅读兴趣了吧。

我现在更喜欢真实的故事,更喜欢有逻辑的分析,更喜欢写实的**,更喜欢精心设计的结构,可惜都没看到……

从《为什么孩子要上学》,谈学习的意义

4楼:名字响亮呃

我能通过一本书,让孩子自己找到为什么要学习的答案吗?

老师,可以告诉我,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吗?

老师,除了背书、写考卷,我还能做什么?

老师,生活好无聊,每天都找不到努力的目标怎么办?

那天是冬雨绵绵的午后,孩子在下课时猛然围住了我,七嘴八舌地问了这几个问题。

听完他们求救的声音,我的心也隐隐作痛。刹那间,我竟无法说出任何话来安慰他们,只能静静地体会着他们的焦虑。

那群年轻孩子的眼神原本应是闪烁着梦想的熠熠眸光,如今,个个都像战败的公鸡,找不到一丝年轻的豪情。

上课钟响了,适时地打破师生面面相觑又尴尬的无声时刻,孩子贴心地和我挥手再见,但身为师者无能为力替孩子撑起学习半边天的焦虑,让我的脚步变得沉重起来。此刻,校园正弥漫在烟雨濛濛的氤氲中,非常美丽,但心情蒙上愁苦的阴霾,让我无心观赏。

走着走着,突然,脑海中窜入前些日子读过大江健三郎的几句话:“如果连大人都不信有美好的未来,却要孩子们相信明天会更好,这无疑是不负责任;不过为了下一代,我们大人应该要鼓起勇气,替下一代找寻新的思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