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失街亭,到底谁之过失街亭谁之过

2021-03-05 09:43:51 字数 4662 阅读 8410

1楼:天命5c啃

三国时期,诸葛亮率领兵马北伐,第五次出征魏国。在战役进行到关键时刻,诸葛亮派马谡驻守战略最重要的街亭。结果,只会死读兵书的马谡踞山屯兵,刚愎自用,未按照诸葛亮的布局之意,还自以为是“居高临下,俯?

察敌的好计策。司马懿率兵来到街亭后,见此阵式,大喜过望,打听到守卫街亭的是马谡后,司马懿笑着说:“徒有?

名,其实是个庸才,诸葛孔明用这样的人,怎么能不误事呢?

马谡失街亭

于是司马懿派张?略施小计,简简单单就攻下了街亭。诸葛亮出征魏国的行动因误失街亭宣告失败。马谡也因此掉了脑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谡失街亭”的故事。

然而,马谡真像司马懿所说的那样是个庸才吗?

马谡真的是无用之人吗?

在此之前,当孔明率军准备讨伐南方时,曾问马谡:“吾奉天子的命令,削平南藩。久闻你很有高见,能否赐教呢?”

马谡说:“我有几句话,希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势远险,心里不服已经很久了。虽然今天能肯定令其臣服,然而,一旦我军班师回朝,再攻打魏国时,南蛮之兵如果知道我军防备空虚.

一定会立即造反。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希望丞相能够降服他们的心,就足够了。”

刚愎自用的马谡

孔明叹道:“你真是深知我心啊!”由此可见,马谡决不是一无是处的笨蛋,天下才子很少有全能型的,孔明聪明一世,但在用马谡时却糊涂一时,因为马谡是谋士,而非将才应该用的是他的计谋,而不是派兵打仗。

结果,街亭失守,孔明使出“空城计才得以脱身。挥泪斩马谡,难道此仅仅为马谡之错吗?

世人都说诸葛亮料事如神,用人出奇,那在这种关键时刻,而且,先帝刘备在临终前还特意叮嘱过诸葛亮马谡这个人不宜重用,诸葛亮竟然还是用马谡去守街亭,一个人领导人连这种判断能力都没有的话,由此可见,马谡失街亭的真正主要原因,最大的责任人应该是诸葛亮自己本人。

2楼:阚暖旷苑杰

诸葛亮不该不听刘备的话!有过!马谡狂妄自大!有过!主要责任在马谡!

失街亭,谁之过

3楼:匿名用户

诸葛亮真实的马谡,其实是

一个难得的高级参谋和战略型人才。

据史载:马谡自幼熟知兵法,才气过人。诸葛亮十分敬重他,行军打仗,二人常常促膝常谈,彻夜谋划。

针对南人难以驯服的特点,马谡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攻心策略。这一策略被诸葛亮实施为“七擒孟获”,保证了南方边境的长治久安。针对蜀国“兵马疲蔽”,民怨沸腾,马谡适时提出“只宜存恤,不宜远征”的休养策略。

北伐前夕,靠马谡的计谋,诸葛亮成功地离间魏国曹睿、司马懿君臣,为北伐奠定了胜利基础,才使得诸葛亮败夏侯,收姜维,破羌兵,灭王郎,紧接着连克南安、安定、天水三郡,曹魏举国震惊。

善于小征小战的能手不一定是个运筹帷幄的将军,一个运筹帷幄的将军也不可能是个能征善战的将士。汉高祖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人各有其才,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方面 ,马谡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高参。

正如***思想里,包含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一样,诸葛亮的智谋,很大一部分里包容了马谡的聪明和智慧。“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的典故,就说明了这一点。在群体皆曰马谡该杀的时候,参军蒋琬说:

“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刘禅更为冷静,他说:

“胜败乃兵家常事。”

事情的发展,恰恰证实了蒋琬的“冷静”的正确。马谡死后,诸葛亮用兵打仗远不如以前,原因就在于身边缺少了善于谋划的智囊型人才。因为少了心腹马谡参与,晚年的诸葛亮食少事繁,事事躬亲,最后凄惨地劳累而死。

以至于临死之时,诸葛亮发出了“吾遍察诸将,皆无人可授”的悲叹,可见诸葛亮对马谡情有独衷。

因而,诸葛亮评价马谡“匡世奇才”并不过分。过分的是作为上级领导的诸葛亮明知马谡缺少一线的经验,却不顾众人的反对,违反常规,硬要马谡这个机关兵一线挂职锻炼。培养人才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好心办坏事,结果导致人才严重 错位 。

出任先锋总司令一职,理应由久经沙场的老将魏延、吴懿、赵云等人担当。诸葛亮不顾众人的反对,“逆天行事”,一意孤行,让一个没有实战经验的机关兵担任先锋军总司令,同魏国名将司马懿的大军对阵,显然有点以卵击石的味道。由于魏军来势凶猛,东线老将赵云尚且抵挡不住,马谡失街亭亦势所难免。

诸葛亮听不进马谡“不宜远征”的忠告,楞是以弱谋强,即便不失街亭,诸葛亮也不会有大作为。街亭失陷与其说是马谡咎由自取,倒不如说是诸葛亮战略失误的必然。马谡的悲剧,一定程度地掩盖了诸葛亮战略失误的悲剧,使一代悲剧的制造者成为一个完人。

追究马谡错位悲剧的社会根源,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失街亭之前,刘备、诸葛亮为了调动将领的积极性,偏爱刺激法。激将法在激励人才自我表现的同时,也助长了将领们不切实际地好大喜功倾向。

关羽、赵云、黄忠、魏延等人为了抢头功,也都有动辄拿人头担保抢签军令状的经历。成事,签订者大捞资本;败事,也没有人认真追究。所以,在一定程度地助长了盲目签订责任状的恶习。

受大气候的影响,作为没有一线资历的马谡,比任何蜀将都急于捞取一线的资本,加上马谡同诸葛亮非同一般的关系,错位的马谡“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凭着多年默默无闻地为诸葛亮甘当绿叶这一情份,事前事后的马谡都没有预料到诸葛亮会对自己依法处置。而事实上的诸葛亮,也并非不想从宽处理马谡,只是自己违规拔谡,将军们多有情绪和猜疑。在 斩或留 问题上,众将官不满情绪无疑成了诸葛亮执法的准绳。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与其说是执法严明,倒不如说不得已形势下的无奈之举。

张心阳说:“在中国官场似有一种‘责文化’就是从部署一项工作任务开始,就言必称‘不成任务,我拿你是问’,‘拿不下城池,就提头来见’。他将一切责任推给下级,而从不检验自己的决策是否周密。

”一旦下级圆满完成任务,便是自己英明果断,否则便是下级刚愎自用,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在**制度下,人才错位的始作俑者是他的上级。

事业的成败往往并不取决于人才的得失,而在于人才的有效使用。世上只有错位的人,但没有无用的才,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量材使用人才。

刘邦在评价张良、萧何、韩信等人才,说过:“此三这,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得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假若诸葛亮真能做到知人善任,各得其所,怕马谡、魏延、李严、杨仪等人才也不会是因错位而落到悲惨凄凉的结局。如果董卓、袁绍、曹爽善待谋士,不搞越俎代庖的话,怕三国的历史将会改写。

赵括错位,导致四十七万赵国子弟兵,被杀的被杀,活埋的活埋,重大事故,难道问题的根源仅仅是赵括纸上谈兵缘故吗?!避讳领导重大责任而不追究而专门干“舍卒保帅”的勾当,是我们历史悲剧的悲剧,也我们不断重复历史悲剧的根源。解放后,几十万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接受人民的再教育,难道这么多人错位也应该由知识分子承担吗?!

马谡该死,罪在错位。假如因为马谡错位,而把他的功绩一笔勾销,显然不是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为何在我们眼里只有失街亭的马谡,而没有智慧过人的马谡呢?!

我不禁要问:社会颠倒了,还有历史来评说,那么历史颠倒了,又有谁来评说?!

4楼:┕¨o嫵衣

失街亭,谁之过?

《三国演义》中“马谡拒谏失街亭”的故事是文人墨客常常议论的话题,提起它,人们总要对孔明、马谡叹息一番。的确,街亭一役,损兵折将,甚为惨重。蜀国不得不由战略**转为战略防御,这是谁之过?

马谡刚愎自用,固然是直接原因,但究其根本,却在孔明身上,是孔明在街亭一役中屡屡失败,最终导致了令人扼腕的历史结局。

首先,孔明不该派马谡去守街亭,古人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孔明深知“街亭干系甚大,倘有失,大军皆休”,且“司马懿非等闲之辈,先锋张郃乃魏之良将”,深恐“马谡不能敌之”,更何况刘备在永安宫托孤时曾明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可见,孔明是深知其中利害的。

既如此,又何必派不放心的人去守要塞呢?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孔明正好犯了兵家大忌。虽注重人才,却不能知人善用,这样也酿成了意料之中的悲剧。

其二,孔明并未真正认识马谡。平素马谡“好论军事,才气过人”,在征讨南蛮,七擒孟获时出谋划策,颇有建树,可谓“将才”,但掌管帅印,规划全局之职却非马谡做的来的。殊不知“只有所短,寸有所长”,就如今日之倪光南,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白手起家,在技术方面,为创建高品质的联想电脑立下汗马功劳;但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因缺乏现代化管理目光,他也只能急流勇退。

而“联想”现今总裁杨元庆虽非科技界精英,却对管理经营颇有自己的见地。在科技领域,倪光南稳操胜券,而在经济领域,杨元庆却棋高一着。两人之所以进行职位的更替,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要与所处的发展领域相一致,试想一下,叫世界文豪莎士比亚到居里夫人的实验室工作,恐怕他永远发现不了镭。

反之,让居里夫人坐在阁楼里构思着四大悲剧,到头来,怕是两手空空了。可见,只有人才就其位,才能显其才,致其用。孔明误以马谡为帅才最终导致千古遗憾。

第三,孔明不该斩马谡。当时蜀主新立不久,南蛮也才刚平静,而“王虎上将”或早逝,或年事已高,蜀国后继乏人。而且大敌当前,正当用人之际,又有“马谡自缚跪于帐前”。

俗话说“智者干虑,必有一失。”孔明应该给部下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若孔明让其戴罪立功,想必马谡也会变得成熟老练。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芦,周文王渭河肃立,魏公子忍辱迎侯生,正由于他们有一颗宽大的心,才引得无数英雄为之折腰。

马谡街亭失守,不能不说是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但若能平静对待,指陈其错,必能使其大受感化,精神升华。从这个意识上说,失街亭也并非是坏事。曾有位哲人说过,“上帝允许年轻人犯错误,因为错误是送给年轻人最好的礼物,就像是带刺的玫瑰,它最终会引来幸福的成功,虽然它曾刺伤过我们稚嫩的双手。

”综上所述,诸葛亮平时识人不深,用人失误,事前轻率作决,事后求全责备,这才是失街亭的关键。孔明虽自比管仲、乐毅,却不及他们知人善用,因此,关键时刻失误连连,从而导致惨败。

这也许是失街亭留给后人的启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