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
“太太”称呼的由来,有一段历史渊源:
夏、商、周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其中周代是我国西部一个小部族建立的。这个小部族出了三位圣人,周文王、周武王,还有周公旦,他们推翻了暴虐的商纣王,建立周朝,开创了八百年的太平基业,也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三位圣人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跟三个女人有密切的关系,她们就是太姜、太妊和太姒。
这三位女性被后人推尊为周朝“三母”,因为她们的名字里都有个“太”字,所以又并称“三太”。后来人们把已婚女性称为“太太”,就是从这“三太”而来的。
周朝“三母”有:
1、太姜是周太王的后妃,也是周文王的祖母。
太姜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人,她教导儿子常常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们的品德行为,让他们从小到大,在品行上都没有过失。太姜的两个儿子为了把侯位让给弟弟王季,一起逃到了荆蛮之地,怎么也不肯回去。
太姜的这两个儿子这样做事为了能让弟弟王季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姬昌顺利继承侯位。
2、太妊,姬昌的母亲,也就是太姜的儿媳妇,就是太妊。太妊生性端正严谨、庄重诚敬,凡事合乎仁义道德才会去做。她在怀孕的时候,非常注重胎教,生下周文王以后又很注重对他的培养教育,因此周文王从小就非常聪明,教一知十,在品德方面没有任何缺失。
正因为周文王有这样的禀赋,他的两个伯父才会执意要让位给他的父亲,好让他将来继承侯位。周文王伯父这段让贤的故事是历史上兄弟礼让友爱的千秋佳话,而他们兄弟这么友爱跟母亲太姜的良好教育又分不开。至于周文王那么受人尊敬和爱戴,则跟他的母亲太妊的教导有关。
3、太姒(读:si,音同似)是周文王生命里另一个重要的女人。
太姒在没有出嫁的时候,就有贤德的声名,她生活俭朴,对老师一直恭敬有加。文王听说后非常仰慕,亲自到渭水边去迎娶她。当时渭水上没有桥,为了过河娶到太姒,周文王让人把舟连接起来,造成一座浮桥,才把太姒迎回了家。
嫁给周文王以后,太姒保持了自己仁爱和顺,深明大义的秉性。她非常仰慕祖母太姜和婆婆太妊的贤德,继承了婆婆完美的德行,每天勤勤勉勉,极尽妇道,从未有过失礼和过失。
太姒共生了十个儿子,包括讨伐商纣的周武王,以及巩固了周朝基业的周公旦。太姒不但自己极尽孝道,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十分成功。太姒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做过不好的事,长大以后文王又继续教导,兄弟们才成就了太平天下的大事业。
2楼:谢绝的闲聊
周朝“三母”:太姜、太妊、太姒合称“三太”,是周朝三位开国先君的夫人,母仪天下的典范,辅佐和教化了开万世太平的几位君王。
3楼:放飞的纸鸢
太太称呼的起源于周族太王古公亶父有贤妃曰“太姜”,即泰伯、仲雍、季历三兄弟之母。太姜有美色,而且性情贞静柔顺,并且极有智慧。教导诸子,至于**,从来没有过失。
古公谋事,必与太姜互相商量。随便古公要迁徙到什么地方,她都不辞劳怨,顺从追随。 季历即位,又娶有贤妃曰“太任”,史载,称其端庄诚一,德行无缺失。
及有身孕,即自开始胎教,所谓“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因此而生文王。 文王又有贤妃,曰“太姒”。《史记周本纪》说:
“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列女传》称其“生十男,亲自教诲。自少及长,未尝见邪僻之事。
文王继而教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 周室由古公亶父到季历、文王三代,都有贤妃良母助兴周室。所以能形成姬周王室七八百年的宗室王朝,都是由其上辈“齐家、治国”的德育教化而来,并非偶然徒然的提三尺剑,一战功成而得的天下。
因此,后世尊称别人的妻子叫“太太”,便是从周室有三位“太”字辈贤妻良母,母仪可风的典故而来,并非是随随便便的口头语。 汉哀帝时,“太太”原为尊称老一辈的王室夫人。到后来,汉室又称皇太后为皇太太后。
太太的称谓,汉代在贵族妇女中逐渐推广起来。明代时称太太要具备这样的条件:“凡士大夫妻,年来三十即呼太太”,即司眷属,中丞以上的官职才配称太太。
清朝的人,则喜欢叫家庭主妇为太太,不过都以婢仆呼女主人的居多。北洋**和**时期,太太的称呼开始泛滥,从大帅到芝麻绿豆官,其眷属都可相称太太,官太太、经理太太、校长教授太太,到处都是,不过无形中多少还有些限制,至少是在有知识阶层之上。二十多年对外开放以来, 随着港澳台和外籍华裔、侨胞的归乡入里,“太太”的称谓同小姐、先生一样又时髦起来,成为人们对朋友间已婚女子的敬称,而且从广泛性来说似乎已更少含有什么官职的味道,变得更平民化了。
“太太”称呼的由来 周朝“三母”都有谁
4楼:匿名用户
“太太”称呼的由来,有一段历史渊源:
夏、商、周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其中周代是我国西部一个小部族建立的。这个小部族出了三位圣人,周文王、周武王,还有周公旦,他们推翻了暴虐的商纣王,建立周朝,开创了八百年的太平基业,也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三位圣人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跟三个女人有密切的关系,她们就是太姜、太妊和太姒。
这三位女性被后人推尊为周朝“三母”,因为她们的名字里都有个“太”字,所以又并称“三太”。后来人们把已婚女性称为“太太”,就是从这“三太”而来的。
周朝“三母”有:
1、太姜是周太王的后妃,也是周文王的祖母。
太姜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人,她教导儿子常常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们的品德行为,让他们从小到大,在品行上都没有过失。太姜的两个儿子为了把侯位让给弟弟王季,一起逃到了荆蛮之地,怎么也不肯回去。
太姜的这两个儿子这样做事为了能让弟弟王季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姬昌顺利继承侯位。
2、太妊,姬昌的母亲,也就是太姜的儿媳妇,就是太妊。太妊生性端正严谨、庄重诚敬,凡事合乎仁义道德才会去做。她在怀孕的时候,非常注重胎教,生下周文王以后又很注重对他的培养教育,因此周文王从小就非常聪明,教一知十,在品德方面没有任何缺失。
正因为周文王有这样的禀赋,他的两个伯父才会执意要让位给他的父亲,好让他将来继承侯位。周文王伯父这段让贤的故事是历史上兄弟礼让友爱的千秋佳话,而他们兄弟这么友爱跟母亲太姜的良好教育又分不开。至于周文王那么受人尊敬和爱戴,则跟他的母亲太妊的教导有关。
3、太姒(读:si,音同似)是周文王生命里另一个重要的女人。
太姒在没有出嫁的时候,就有贤德的声名,她生活俭朴,对老师一直恭敬有加。文王听说后非常仰慕,亲自到渭水边去迎娶她。当时渭水上没有桥,为了过河娶到太姒,周文王让人把舟连接起来,造成一座浮桥,才把太姒迎回了家。
嫁给周文王以后,太姒保持了自己仁爱和顺,深明大义的秉性。她非常仰慕祖母太姜和婆婆太妊的贤德,继承了婆婆完美的德行,每天勤勤勉勉,极尽妇道,从未有过失礼和过失。
太姒共生了十个儿子,包括讨伐商纣的周武王,以及巩固了周朝基业的周公旦。太姒不但自己极尽孝道,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十分成功。太姒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做过不好的事,长大以后文王又继续教导,兄弟们才成就了太平天下的大事业。
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女性,周朝“三母”:太姜、太妊、太姒合称“三太”,是周朝三位开国先君的夫人
5楼:匿名用户
周朝“三母”
我们谈一谈中国的历史上三位伟大的母性--周朝“三母”,也叫周室“三母”。说的是周朝三位开国先君的夫人,她们都是母仪天下的典范,辅佐和教化了开万世太平的几位君王。她们是:
太姜、太任和太姒三位贤妃。
太姜的贞顺之德
太姜是周朝先祖太王的夫人、王季的母亲。太王就是人们所熟悉的古公亶父。古公广积善行、以仁厚待人,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他不忍心看到人们受到外族的侵掠,决定迁徙。百姓们扶老携幼,纷纷追随他迁居到岐下。太王带领人民建设家园,定立了**制度,人们作诗作乐来歌颂他的德政。
太姜,是有 邰(tai) 氏的女儿,她端庄美丽,性情贞静柔顺。太姜生了太伯、仲雍和王季三个儿子,她能够以身作则教导儿子,使他们从小到大,在品德行为上都没有过失。太王钟爱王季的儿子姬昌,太伯和仲雍为了让位给弟弟王季,以便传位于姬昌,兄弟俩一起逃到荆蛮之地,这成为了历史上兄弟礼让友爱的千秋佳话。
这一切与母亲太姜对儿子的良好的教育分不开。
太姜是丈夫贤明的辅佐,她以“贞顺”的女德,成为丈夫最得力的左膀右臂,是周朝创业之时的贤德的妇人。
太任端良的胎教
周朝以仁德立国,母亲、后妃的德行起了重要的作用。太姜的儿媳太任,是挚任氏的二女儿,是王季的夫人、周文王的母亲。太任生性端正严谨、庄重诚敬,凡事合乎仁义道德才会去做。
太任的夫君王季具有父亲的仁德风范,因而各地诸侯都很拥戴他。王季的事业,得力于太任的辅佐。太任非常仰慕婆婆太姜的美德,她主持后宫立身端正,使得宫廷上下有着一派肃穆祥和的正气。
太任怀孕的时候,眼不看邪曲不正的场景,耳不听淫逸无礼的声音,口不讲傲慢自大的言语。睡从不歪着身子睡,坐也不偏斜着坐,站不曾跛着脚站。不吃气味不正的食物,切割不正的食物不吃,摆放不正的席子不坐。
所以文王生下来就非常聪明,圣德卓著,太任教他一,他就知道十。人们赞叹说,这都是太任的胎教做得好。
现在人们讲胎教,实际上太任才是历史上有记载的胎教的先驱。所不同的是,现在人们在怀孕期间给胎儿听轻**、流行**,重视对孩子的智力和技能的培养和开发;而太任则是身体力行,对孩子以至于胎儿教之以德,重视道德的培养。
据《尚书》记载,文王姬昌出生后不久,有一只“赤雀”,嘴里衔着丹书,飞到了文王的屋子里。丹书上说:“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
凡事不强则枉,不敬则不正。枉者废灭,敬者万世。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
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不及其世。” 这是文王出生时的瑞兆。
由于他自幼就与众不同,因而深得祖父太王的疼爱,继承了王业的大统,并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这与母亲太任给予端良母教的不无关系。
仁慈贤德的太姒
周文王的夫人太姒,是有莘国姒姓的女儿,是周武王和周公旦的母亲。太姒仁爱和顺,贤德而深明大义。在娘家时,她的生活很俭朴,用度十分节省,对她的女老师更是恭敬。
文王十分仰慕太姒的美德,亲自到渭水去迎娶她。渭水没有桥,文王把舟连结起来,造了一座浮桥,把太姒接到了彼岸,体现了他真挚的深情。
太姒成为文王的夫人之后,性情仍然没有改变。她非常仰慕祖母太姜和婆婆太任的贤德,继承了婆婆完美的德行。她早晚勤勤勉勉,极尽妇道。
她遵守媳妇应尽的礼数,从未有过失礼和过失,还极尽子女之孝道,经常回家探望和安慰父母。太姒能够以妇礼妇道教化天下,被人们尊称为“文母”,文王治外,而文母治内。
太姒的夫君文王姬昌,人称“西伯”,他秉承先祖的遗风,以仁德治国,敬老爱幼,对贤者谦虚礼敬,为了接待他们,自己常常都顾不上吃饭,很多贤德的士人都来归附他。历史上有名的长者伯夷、叔齐,听说文王对老人很敬重,也特地前来归顺于他。
虞国和芮国的国君争夺土地,争夺了很久都没有结果,于是就想去找文王来主持公道。他们来到周国边境,看到农夫相互让田,路人相互让路。来到城镇,看到男女分开走路,头发斑白的老人不负重上路(表示尊老)。
来到朝廷,看到士人礼让大夫,大夫礼让卿相。于是就很惭愧地说:“我们所争的,正是周朝人所羞耻的。
像我们这样的小人,怎么能来践踏君子的厅堂呢?”于是他们把土地全都让了出来。这一美谈,体现了周文王不言而教的深远影响。
文王的夫人太姒共生了十个儿子,包括讨伐商纣的周武王,以及巩固了周朝基业的周公旦。太姒教育孩子十分成功,使他们从小到大,都没有做过邪僻不正的事情。儿子长大之后,文王继续教导他们,从而成就了武王、周公的圣德。
《诗经.关雎》是周朝人赞颂文王及夫人太姒的一首诗。说明只有像太姒这样娴静贞洁的好女子,才得以匹配君子。诗文描述了君子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在追求淑女,历经追求不到之时的忧伤,与求得之后的喜悦。
《关雎》之义赞颂的是后妃之德。君子爱贤进贤,喜爱她的文静娴雅,仰慕她的美德善行,而不贪求美色,没有不善的妄念。戴震在《诗经补注》中说:
此诗阐明了夫妇伦常的重要性,通过歌咏吟唱,能使人了解夫妇之伦的正道。
后人做诗赞颂道:“周室三母,大姜任姒,文武之兴,盖由斯起。大姒最贤,号曰文母。
三姑之德,亦甚大矣!”大概意思是说:周室三母,太姜、太任和太姒,周王朝的兴起与这三位伟大的母性分不开,大姒最为贤德,号称文母。
资料**《列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