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特点白族的特点15

2021-03-04 15:50:08 字数 5242 阅读 6138

1楼:楼主的老王

1、白族服饰

总体上看,男子的穿戴简洁朴素,中老年服饰较为淡雅,姑娘和小孩服饰比较艳丽。以年轻姑娘的服装为例,上衣多为白色或浅色襟衣或衬衣,紧袖管上镶有各色花边。外罩多为红色,浅蓝色为主的领褂。

2、白族文学

首先属于文学的范畴,自然具有文学的共性。同时,白族民间文学又是白族民众创造出来的属于白族这个群体的文学,它与白族文化、白族社会、白族历史、白族民众的生活紧密关联,必然又打上白族烙印,体现出自身的鲜明特色。

3、白族节庆

白族风情浓郁,也有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大型的有大理的“三月三”、农忙前的游春歌舞盛大集会“绕三灵”,参与至其中,都能较为直接、深刻的体验当地的白族文化,以及白族人们的热情好客。

扩展资料:

习俗传统节日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佳期。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举行。

绕三灵,农历四月下旬,为期三四天。

石宝山歌会,农历七月末的在石宝山石钟寺举行三天;

剑川骡马会

本主节蝴蝶会

火把节茈碧湖歌会

海西海歌会

朝鸡节,农历一月初一至十五在宾川鸡足山举行;

耍海会,农历八月初八在大理才屯举行;

葛根会,农历一月初五在大理三塔寺内举行。

2楼:

白族崇尚白色,服饰以白色为贵。

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肥宽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而在山区或与其他民族居住的白族男子,在白色对襟衣外面穿一件羊皮褂或腰系蓝色土布腰带。

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红坎肩或浅蓝色上衣配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蕴含着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词语,它就是:风花雪月。解释:白族少女的帽子,垂下的惠子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

白族姑娘出嫁时要制一套首饰,有蛇骨链,三须、五须、银质挂链,悬上针筒、金鱼等饰物;还有金、银,玉、藤手镯,纽丝锡,扁桃镯,串珠镯,小腿镯等。以玉器手镯和银质技链最为名贵,戴此二物者是已婚妇女的象征;还有各种戒指、耳环、管子、帽花、八仙、冠针、龙凤、蝴蝶、头排锁、围腰牌,顶圈等。

3楼:双子薇月

白族:聚居于点苍山下、洱海之滨的白族人民,在生活习俗和服饰等方面,一直保持着本民族鲜明的传统特点。白族男女普遍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重。

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喜缠白色或蓝色包头,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套黑领褂,下身穿宽桶裤,系拖须裤带,有的还喜佩带绣有美丽图案的挂包。其他一些地区的白族男子,则又喜欢头戴瓜皮帽,穿大襟短上衣,外套羊皮领褂或数件皮质和绸质的领褂,谓之“三滴水”。显得敦厚英俊,洒脱大方。

享有“金花”美誉的白族妇女的服饰,更是色泽鲜美,绚丽多彩。大理一带的妇女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配丝绒黑坎肩,右衽结纽处挂“三须”、“五须”的银饰,腰间系有绣花飘带,上面多用黑软线绣上蝴蝶、蜜蜂等图案,下着蓝色宽裤,脚穿绣花的“白节鞋”。手上多半戴纽丝银镯、戒指。

已婚妇女梳发髻,未婚少女则垂辫或盘辫于顶,有的则用红头绳缠绕着发辫下的花头巾,露出侧边飘动的雪白缨穗,点染出白族少女头饰和发型所特有的风韵。剑川一带的年轻女子则又喜戴小帽或“鱼尾帽”。洱源西山及保山地区的白族妇女,常束发于顶,上插银管,再以黑布包头,穿右襟圆领长衣,系绣花腰带,衣袖和裤脚喜镶绣各色宽窄不同的花边,有的还喜束护腿,显得十分匀称协调和俊俏美观。

总之,各地白族的服饰虽呈现出某些地区性的差异,但色彩明快、映衬协调、挑绣精美、古雅端庄等,则又是共有的特征。白族服饰因聚居地不同而略有差异,但所体现出的总体特征是:用色大胆,浅色为主,深色相衬,对比强烈,明快而又协调;挑绣精美,一般都有镶边花饰,装饰繁而不杂。

将其地域特点与白族服饰特色联系考察大致可寻出这样的变化趋势:白族服装越往南显得越艳丽饰繁,越往北越见素雅饰简;就山区与坝区比较,山区白族穿着较艳,坝区白族相对较素。

白族妇女的衣饰堪称造型与色彩调配的艺术杰作。青年女性的衣饰,主要有头帕、上衣、领褂、围、长裤几个部分。上衣多用白色、嫩黄、湖蓝或浅绿色,外套黑色或红色领褂,右衽结钮处挂“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或深色短围腰,下着蓝色或白色长裤,或上下一体,色调一致,或衣、褂、裤、围腰各为一色,于多色块对比中求和谐。

有的以嫩黄色上衣,配同样颜色的长裤,点缀大红丝绒的领褂,有的以湖蓝色或绿色上衣,配上黑色丝绒领褂,再以镶深色边、缀深色带的浅色围腰抬色,明快之中显素朴,秀艳之中见端庄,醒目大方,毫无细碎之感。

白族妇女的头饰比较华丽,往往与其上身穿着相映成趣。不同地区的白族妇女所戴头饰有不同特点。大理的妇女皆戴头帕,未婚者编独辫盘于顶,辫上多缠红白绒线,左侧垂有红白绒线流苏;已婚者多挽发髻,用腊大理市白族姑娘绣花服饰。

大理市白族中年妇女蜡染镶边服饰。染或扎染花布为头帕。洱海东部地区妇女爱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住,或绾上簪子,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剑川的青年女子则喜戴小帽或布满玉兔银泡的“鼓钉帽”、“鱼属帽”之类;鹤庆一带的白族妇女所戴帽子像个大圆盘,形状别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各地妇女都爱佩戴耳坠,戴手钧镯。

“要得俏,一身孝”。尚白的白族,以白色作为服饰的基色(大理)。白族男子一般穿白衫、长裤、裹腿、草鞋、外罩黑领褂,或皮质或绸缎,质料考究,俗称“三滴水”,腰系兜肚,下著黑色或蓝色长裤。

剑川县白族服饰。白族服饰既是适应于白族人生产劳动、生活文化以及气候特点的产物,又是秀丽的湖光山色潜移默化地对白族人审美观念陶冶的结果,具有独特的风格。在服饰方面,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尊贵。

大理一带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海东(洱海东部地区)男子则外套鹿皮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鹿皮或绣花兜肚,下著蓝色或黑色长裤。女子服饰则各地不同。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右掖结纽处接“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

未婚妇女编独辫盘于顶,已婚者改为挽昌。海东则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佐,或缩以管子,均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剑川未婚女子则戴小帽或布满玉兔银泡的“鼓钉帽”或“鱼尾帽”。

大人小孩均喜报羊皮。约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内地城镇妇女,多有缠足者。后来,随着社会风气的进化,已逐步废弃。

解放后,白族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不断提高,民族服装也向着更有利于生产,更美观大方的方面发展。

4楼:超级福尔摩轩

我是白族!听妈妈说白族姑娘头上带的头饰有也有“风花雪月”不过具体是怎么个说法不太清楚不过一说到大理就可想到,上关的风,下关的花,苍山的雪,洱海的月!我的家乡很美有机会你可亲自去看看!

白族:聚居于点苍山下、洱海之滨的白族人民,在生活习俗和服饰等方面,一直保持着本民族鲜明的传统特点。白族男女普遍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重。

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喜缠白色或蓝色包头,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套黑领褂,下身穿宽桶裤,系拖须裤带,有的还喜佩带绣有美丽图案的挂包。其他一些地区的白族男子,则又喜欢头戴瓜皮帽,穿大襟短上衣,外套羊皮领褂或数件皮质和绸质的领褂,谓之“三滴水”。显得敦厚英俊,洒脱大方。

享有“金花”美誉的白族妇女的服饰,更是色泽鲜美,绚丽多彩。大理一带的妇女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配丝绒黑坎肩,右衽结纽处挂“三须”、“五须”的银饰,腰间系有绣花飘带,上面多用黑软线绣上蝴蝶、蜜蜂等图案,下着蓝色宽裤,脚穿绣花的“白节鞋”。手上多半戴纽丝银镯、戒指。

已婚妇女梳发髻,未婚少女则垂辫或盘辫于顶,有的则用红头绳缠绕着发辫下的花头巾,露出侧边飘动的雪白缨穗,点染出白族少女头饰和发型所特有的风韵。剑川一带的年轻女子则又喜戴小帽或“鱼尾帽”。洱源西山及保山地区的白族妇女,常束发于顶,上插银管,再以黑布包头,穿右襟圆领长衣,系绣花腰带,衣袖和裤脚喜镶绣各色宽窄不同的花边,有的还喜束护腿,显得十分匀称协调和俊俏美观。

总之,各地白族的服饰虽呈现出某些地区性的差异,但色彩明快、映衬协调、挑绣精美、古雅端庄等,则又是共有的特征。白族服饰因聚居地不同而略有差异,但所体现出的总体特征是:用色大胆,浅色为主,深色相衬,对比强烈,明快而又协调;挑绣精美,一般都有镶边花饰,装饰繁而不杂。

将其地域特点与白族服饰特色联系考察大致可寻出这样的变化趋势:白族服装越往南显得越艳丽饰繁,越往北越见素雅饰简;就山区与坝区比较,山区白族穿着较艳,坝区白族相对较素。

白族妇女的衣饰堪称造型与色彩调配的艺术杰作。青年女性的衣饰,主要有头帕、上衣、领褂、围、长裤几个部分。上衣多用白色、嫩黄、湖蓝或浅绿色,外套黑色或红色领褂,右衽结钮处挂“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或深色短围腰,下着蓝色或白色长裤,或上下一体,色调一致,或衣、褂、裤、围腰各为一色,于多色块对比中求和谐。

有的以嫩黄色上衣,配同样颜色的长裤,点缀大红丝绒的领褂,有的以湖蓝色或绿色上衣,配上黑色丝绒领褂,再以镶深色边、缀深色带的浅色围腰抬色,明快之中显素朴,秀艳之中见端庄,醒目大方,毫无细碎之感。

白族妇女的头饰比较华丽,往往与其上身穿着相映成趣。不同地区的白族妇女所戴头饰有不同特点。大理的妇女皆戴头帕,未婚者编独辫盘于顶,辫上多缠红白绒线,左侧垂有红白绒线流苏;已婚者多挽发髻,用腊大理市白族姑娘绣花服饰。

大理市白族中年妇女蜡染镶边服饰。染或扎染花布为头帕。洱海东部地区妇女爱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住,或绾上簪子,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剑川的青年女子则喜戴小帽或布满玉兔银泡的“鼓钉帽”、“鱼属帽”之类;鹤庆一带的白族妇女所戴帽子像个大圆盘,形状别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各地妇女都爱佩戴耳坠,戴手钧镯。

“要得俏,一身孝”。尚白的白族,以白色作为服饰的基色(大理)。白族男子一般穿白衫、长裤、裹腿、草鞋、外罩黑领褂,或皮质或绸缎,质料考究,俗称“三滴水”,腰系兜肚,下著黑色或蓝色长裤。

剑川县白族服饰。白族服饰既是适应于白族人生产劳动、生活文化以及气候特点的产物,又是秀丽的湖光山色潜移默化地对白族人审美观念陶冶的结果,具有独特的风格。在服饰方面,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尊贵。

大理一带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海东(洱海东部地区)男子则外套鹿皮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鹿皮或绣花兜肚,下著蓝色或黑色长裤。女子服饰则各地不同。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右掖结纽处接“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

未婚妇女编独辫盘于顶,已婚者改为挽昌。海东则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佐,或缩以管子,均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剑川未婚女子则戴小帽或布满玉兔银泡的“鼓钉帽”或“鱼尾帽”。

大人小孩均喜报羊皮。约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内地城镇妇女,多有缠足者。后来,随着社会风气的进化,已逐步废弃。

解放后,白族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不断提高,民族服装也向着更有利于生产,更美观大方的方面发展。

白族的建筑特点是什么,白族建筑特点

1楼 百度用户 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筑艺术的一大景观。 与游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来从事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定居是农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征 ,因此,注重居住条件就成了白族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客籍和土著杂居的地方,过去曾有 这样的俗语流行 说白族人是 大瓦房,空腔腔 ,客籍人则是 茅草房,油香香 ,意思 是...

男孩子15岁是不是基本已经定型了,不再长高了

1楼 小谢最帅萌萌 孩子在18岁以前身高都会增长 只不过增长的速度会一年比一年 缓慢 2楼 匿名用户 不是的 15岁正是长高的时候 这时间要加强营养这对长高有很大的帮助 可以长到24岁。长的最快的时间段是13 19岁。 3楼 坪驮段潭浪宰酵 还能再长的了 有的发育慢 现在的男孩子是不是在15岁左右身...

傣族服饰有什么特点,傣族的服饰特点是什么?

1楼 易书科技 傣族是新平世居民族之一。古代的 百越 滇越 等族群就是今傣族的先民。新平傣族根据其服饰上的特征,习惯上称为 花腰傣 。 纵观之,我国虽有众多的民族,但以服饰特征来命名支系的民族却是凤毛麟角。由此可见,新平傣族服饰特点之显着。 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