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热词课代表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端阳节、五月节等!还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楼:地下水污
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是夏季(午月)开端,古人形容此间“恶月恶日”“五毒尽出”,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
在这一天,通常是一吃、二拴、三采。一是吃“五黄”,即名称中带有黄字的食物,寓意“青黄不接”的时候“接起来”;也有饮雄黄酒的习俗,古语曰“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二拴是要拴葫芦、扫把,挂五毒图。三是采艾蒿,把整棵艾蒿插在门上。民间还有给孩子戴五彩绳、挂小辣椒、穿老虎鞋,在孩子头上写“王”字等习俗。
都有驱除灾害、瘟疫,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里面。
因此端午节可谓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节点,类似于今天的“公共卫生日”。
后来端午节因屈原之死而有了浓烈的悲壮色彩和“祭祀”风俗。其实,它也是另一位古代英雄伍子胥的纪念日。当年吴王夫差罔顾辅臣伍子胥谏言,反而听信奸臣挑唆,赐其自杀,并于五月五日将其尸体投入江中。
由此,伍子胥成为民众在这天必须追思的冤魂。
扩展资料:
端午节的习俗
一,除粽子外,吃“五黄”、吃“五毒饼”也是端午节的重要食俗。
在江浙一带,人们把黄色食物,即黄鱼、黄鳝、黄瓜、咸鸭蛋黄、雄黄酒,混在一起吃,认为可以利用端午节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五毒”指的是蝎子、蜈蚣、蜘蛛、蟾蜍和毒蛇。五毒饼是用雕刻了五毒虫图案的印模子,加盖在玫瑰饼上制成。吃五毒饼寓意把一切毒虫吃(消灭)掉,使它不再伤害人。
二,佩香囊拴五色线防疫去邪。
端午节佩带香囊的习俗由来已久。香囊内装有具有挥发性香味的雄香、桂枝、花椒、辛夷、丁香等中草药,有一定的祛病健身之效,古人除佩带还常放在床前及枕边。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三,“插五端”以辟不祥。
“插五端”,即在门窗上插挂菖蒲、艾草、葫蒜、榕枝和石榴花,以辟不祥。
四,“游百病”一年吉利。
游百病”是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男女老幼往往在端午节穿上新衣,到野外游玩。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了手抱花草的人群。
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
3楼:没得感情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
“飞龙在天”。
端午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4楼:匿名用户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
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时至今日至少有
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是一个被我们逐渐遗忘的节日。实际上,我国的传统节日日渐淡化是近年来的一个趋势。这已经不仅仅是端午节所要面临的严峻局面。
春节这么重要的节日不照样有人抱怨“年味不浓”了吗?比起圣诞节和情人节,传统节日普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对于端午节,在大城市的生活中,人们仅仅被简化为去超市买几只速冻的粽子,很多人除了知道它和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有关外,对它所蕴含的其他文化意义知之甚少。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功,引发的一场“端午节保卫战”,总算让人们高度关注了一下这个节日,但“风波”过后,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仍然没有明显的改观,通过节日复兴传统文化的想法,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我们太过于强调节日的文化内涵,忽视了人们参与其中的行动培养。就像端午节,如果仅仅是吃个粽子,那对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就是简单地测量了一下,大超市到自己家的那一段距离有多远而已。
中国的端午节使人们必须保持肃穆心态的节日。在这一天,要给孩子身上挂荷包,以雄黄在小儿额头画“王”驱毒镇邪,带孩子制作弓箭等等,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孩子节”、“娃娃节”,让孩子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气氛,是传承文化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人们对待传统节日,也往往采取快速消费的敷衍态度,显然不利于传承其文化涵义。
端午节被列为法定节日,为人民过好端午节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从时间上予以保证,使其象征意义上得以重视,会唤醒更多人关于端午节的文化记忆。但是,如果仅仅是“双休日”变成了“三休日”,不是简单的放假了事。必须复兴这一节日在公众生活中的重要位置,维护它被权威化了的文化含义,更要深入挖掘它质朴而美好的一面,并赋予它可以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的活力。
端午节的象征意义,有什么意思
5楼:a縉縉
端午是夏季唯一大节,在2009年与羌年一道,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端午节,在当代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重大意义。
端午正是追念与崇拜高尚灵魂的节日。端午时节是充满生命挑战的时节,也是卫护生命、强健灵魂、激扬精神的时节。追念与祭祀为国为民奉献生命的先贤,高扬家国情怀是端午节的鲜明主题。
以屈原为代表的一个个忠烈人物,至今仍是各地祭祀的对象。
“哀民生之多艰,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诗人屈原,因其人格高洁,成为端午节中国人普遍追念的精神偶像。宋代苏轼在三峡地区亲见屈原故乡人在端午水上竞渡追念屈原的情景,写下“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的诗句,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节日画面。
屈原等历史先贤的精魂依然传承于故乡的江河大地。时至今日,每到端午,人们在江上抛粽子、赛龙舟、吟唱招魂与安魂曲。“有也回,无也回,莫待江边冷风吹”的古老歌谣,依然回荡在屈子故乡人的心头。
秭归人以粽子象征屈原的经历与人格,当地流传着这样的《粽子歌》: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熬煎。
原本是夏至时节象征阴阳二气互相包裹的时令食品粽子,成为屈原人格象征的纪念物。节日的自然属性向历史人文属性的升华,在汉魏六朝时代已经发生,它赋予端午节日以灵魂,将其从普通节日提升为重大民族节日。
6楼:燕独飞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
念屈原,一说源于田文端午立新规。
据说当初屈原投江之后,每到五月五日屈原的祭日,人们都把米饭扔到河里纪
念屈原。一天晚上,有人梦见屈原面黄肌瘦,就连忙上前询问。原来,百姓投往河
里的米饭,都被鱼鳖虾蟹吃掉了。屈原无食充饥,所以日渐消瘦。他左思右想,不
知怎样才能不让鱼鳖虾蟹吃米饭。屈原告诉他,如果用箬竹叶包饭,做成尖角的角
黍(即粽子),鱼鳖虾蟹见了,以为是菱角,它们就不敢再吃了。那人醒后,就把
此梦转告给乡邻。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梦中屈原说的方法去做。不久,屈原
又托梦给那人,感谢人们送去的粽子。后来,人们都这样去做,渐渐形成了包角粽
的习惯。
老百姓把源于田文的说法都称为“躲五”。传说古代的时候,人们把五月称为
恶月,五月五日为恶日,此日生的孩子为“五日子”。“五日子”是父母的克星,
谁也不敢抚养。齐国的田文是“五日子”,父亲几次要害死他,多亏母亲保护,他
才幸免于难。但父亲命令他,每到五月初五这天,他必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
田文长大以后,做了宰相,便下令改“躲五”为“端午”,说五月五日是个端端正
正的吉利日子,此日生的孩子一律不准加害,也毋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自此以
后,便有了端午节。
在端午节的风俗中,除人们熟知的赛龙、吃棕子、插艾蒲、戴荷包、洗药浴等祭
奠、庆贺、文体活动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奇趣。
名称最多的节日
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堪称节日别名最多。究竟有多
少,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权威的统计。据统计的资料就达二十多个,但含义不
尽相同。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
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棕子节等等。
同风异俗的节日
同为端午节,全国多在五月初五日过节,唯有福建有些地方是在五月四日过节
原因是说五代十国时闽国建立者(即闽王)王审知死于五月五日,故避之。
同为赛龙舟,湖北秭归(屈原故乡)正式比赛是在五月十
三、十四、十五三天
别的地方是在初五这天。江西一些水浅干旱之地,不是在水上龙舟竞赛夺标,
而是在陆上跑旱船、爬高比赛。同是佩符避邪,各地佩带物也有差异:江苏女
子带用各色草花做成的五毒花,妇女头上插绒制虎,儿童背上负绸制虎,而河
北丰润一带却用棉花布缝制成小狗、小人、小口袋带在孩子身上。青海湟源一
带所带香包,已不单是别处的驱秽作用,而成了爱情的信物,女子精心缝制于
端午节送于情人。在各地除了吃粽子风俗外,还有吃年糕、馄饨、油果、咸甜
鸡鸭、鹅蛋、蒜瓣等习俗、浙江端午的骆驼蹄糕就很有名气。
在外国过的节日
外国也有端午节。在朝鲜,端午节这天也有用艾蒲的习惯。不同的是,中国插
艾叶、插菖蒲,或饮雄黄菖蒲酒;而朝鲜是吃艾饼,洗菖蒲澡。他们不是祭屈
原,而是用艾饼、松皮饼祭祖先。他们不竟龙舟而是摔跤、打秋千。日本的端
午节与我国的习俗差不多:插艾草、吃粽子,沿海也要举行类似赛龙舟的活动
叫“相会”、“爬龙”。有男孩的家庭,还要挂鲤鱼旗,期望儿子“鲤鱼跳龙
门”。新加坡在端午节这天举行全国龙舟大赛。在美国从1979年开始,在
波士顿儿童博物馆举行一年一度的波士顿龙舟会,并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文
化节日!
端午节习俗和注意事项,端午节的习俗和饮食
1楼 匿名用户 来历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
端午节的别称是什么,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1楼 名字上限不够长 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 端五节 端阳节 重五节 重午节 天中节 夏节 五月节 菖节 蒲节 龙舟节 浴兰节 粽子节 午日节 女儿节 地腊节 诗人节 龙日 午日 灯节等等 2楼 热词课代表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
为什么端午节不见青蛙,为什么端午节,看不到癞蛤蟆!原来说癞蛤蟆躲端午是什么意思
1楼 陈心哒林 因为青蛙躲单五 这天乡俗传人们要到河边捕捉青蛙来治病祭奠等 2楼 匿名用户 因为有一个故事 在端午节的前一天,一位蛙王说啦句梦话,说 端不宁,说以端午节不见青蛙 为什么端午节,看不到癞 !原来说癞 躲端午是什么意思 3楼 天凉好个秋 古代端午节捉癞 的风俗现在仍在河南农村流行。民间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