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介绍一下《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词曲作者及创作背景啊

2021-03-03 18:41:18 字数 5290 阅读 9628

1楼:匿名用户

施光南(1940年8月22日—1990年5月2日),男,汉族,中**员,祖籍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叶村,被称为“时代歌手”,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作曲家、**家。

1940年8月22日在重庆市南岸出生,父亲施复亮是共青团早期领导人,母亲是重庆江津人。施光南1948年回源东叶村老家上小学,1949年在金华城内小学毕业。解放后随父母移居北京,在父亲影响下开始学习作曲,1957年中学毕业后被****学院破格录取,1959年转入天津**学院作曲系学习,先入****学院附中补习两年,再转****学院作曲系学习。

1964年毕业于天津**学院作曲系。1964年毕业后分配到天津歌舞剧院任创作员。曾任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副主席。

主要作品有:c小调钢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青春》,管弦乐小合奏《打酥油茶的小姑娘》,小提琴独奏《瑞丽江边》。获奖作品有:

《祝酒歌》获庆祝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一等创作奖及1980年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第一名,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亚洲文化中心选为在亚洲青少年中推荐的歌曲;朱逢博首唱的《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在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中获奖;《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1980年文化部及中国音协主办的优秀群众歌曲评选中获奖;《立功喜报寄回家》在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中获优秀创作奖。1990年5月2日逝世,享年49岁。

2018年12月18日,***、***授予施光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谱写改革开放赞歌的**家”。[1]

中文名施光南

国籍中国民族汉

出生地重庆市南岸

出生日期

1940年8月22日

人物关系

施存统父亲

佟铁鑫学生

快速导航

人物生活家庭情况主要作品社会影响圆梦歌剧妻子回忆与祝酒歌后世纪念人物荣誉人物评价

人物生平

施光南,祖籍浙江金华,1940年8月22日出生于重庆南山,从小酷爱**。中学时代先就读于北京圆明园旧址上那所从张家口迁来的101中学,后进入****学院附中,在校期间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付于了**。

**家--施光南

1964年,从天津**学院作曲系毕业后分配到天津歌舞剧院。他创作的女中音独唱曲《打起手鼓唱起歌》旋律流畅上口,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深得群众喜爱。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施光南把万马齐喑后民众扬眉高歌的心情与自己的一腔喜悦化成一曲《祝酒歌》,顿时传遍了华夏大地,它陶醉了亿万中国人民,成为一代颂歌。

1979年7月,施光南调入原**乐团,他接连创作了《月光下的凤尾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上百首带有浓 厚理想主义色彩的抒情歌曲,无论是对当代青年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讴歌,或是对祖国的深深热恋和对家乡的殷切期望,都唱出了中国人民走向未来的心声,唤起了亿万人民的强烈共鸣,成为经久不衰的时代之歌,激励着一代青年在他的歌声中奋发进取。

1981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施光南创作了大型歌剧《伤逝》,他以满腔热情和崭新的手法,成功地用**塑造了鲁迅先生于二十年代笔下所刻化的一代追寻与彷徨的青年形象。

1984年7月施光南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年后,他作为文艺界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出席了党的十三大。1985年,施光南被选为中国**家协会十五个副主席中最年轻的副主席。同年,全国30万个团支部投票评选首届“当代青年最喜爱的歌”获奖的30首歌曲中,施光南的作品占三首。

1986年,施光南被选为全国青联副主席。成为许多青年,特别是文艺界青年人的挚友,许多著名**家、词作家、歌唱家都被他团结在周围。

1980年10月、1987年10月和1989年10月,分别在天津、武汉和广州举行了《施光南声乐作品**会》。

1990年3月,在施光南心中孕育了20余载的另一部大型歌剧《屈原》初步完成,并举行了歌剧《屈原》**演唱会。一部歌剧酝酿半生,在当今如此不景气的中国歌剧舞台上,竟能不屈不挠地开花结果,是何等难能可贵。孰不知《屈原》竟成为**家最后的绝响。

施光南1990年5月2日去世,享年49岁。

施光南老师英年早逝,但他留下的作品,将伴随着时代永远回旋于中华大地上,施光南无愧于“时代歌手”、“人民**家”的美称!施光南老师也是天津的骄傲!

2楼:匿名用户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歌曲演唱:刀郎

出自**:披着羊皮的狼

作词:瞿琮

【歌词】

克里木参军去到边哨,临行时种下了一棵葡萄,果园一姑娘阿娜尔罕,精心培育这绿色的小苗。

啊,引来了雪水把它浇灌;

葡萄根儿扎根在沃土,长长蔓儿在心头缠绕。

葡萄园儿度春风秋雨,小苗儿已长得又壮又高,当枝头结满了果实的时候,传来克里木立功的喜报。

姑娘遥望着雪山哨卡,捎去了一串串甜美的葡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

【创作背景】

祖国情、生活情、爱情结出的葡萄熟了

远方飘来三弦琴伴奏的歌声。

浑厚、甜美、深情的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歌声送来了微风中绿茵下的葡萄,成就了一个名叫阿娜尔罕的维吾尔族姑娘和驻守边防哨卡的克里木的真实爱情,这故事已经广为传诵。

以抒情见长,发音甜美、行腔委婉、情真意深、吐字清晰、语法讲究、音色变化丰富而富有韵味的罗天禅,通过女中音的声音,又送来令人心醉的葡萄,使人沉醉在祖国情、生活情、爱情之中。

3楼:竹葉綪

是施光南写的曲子~他写的曲子都很好听的~~作词:瞿 琼

4楼:詹必夫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是一个爱情故事歌曲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的曲作者是谁?

5楼:安静的绅士

该歌曲创作于1978年。

创作背景

艺术就是这样打动人的。一个好的主题的发掘,就应有它的深度、高度,《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是把对祖国、对生活的爱和对情人的爱融合在一起,这不能不说是一首构思新、情趣高、不落俗套的诗歌。

歌词如此的高意境,可一到了作曲家手中又进行了再度的艺术加工,又上了一个境界。于1978年,人民**家施光南,选用新疆维吾尔族的**素材,采用二部曲式,全曲贯穿着新疆民族歌舞中手鼓的典型节奏“0××××”与级进回返式的旋律进行,通过上、下模进等变化手法衍生发展而成。

中文名称: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歌曲原唱:罗天婵

填 词:瞿琮

谱 曲:施光南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介绍 10

6楼:上帝爱喝酒

瞿琮 词 施光南 曲

克里木参军去到边哨,临行时种下了一棵葡萄,

果园一姑娘阿娜尔罕,精心培育这绿色的小苗。

啊,引来了雪水把它浇灌;

葡萄根儿扎根在沃土,长长蔓儿在心头缠绕。

葡萄园儿度春风秋雨,小苗儿已长得又壮又高,

当枝头结满了果实的时候,传来克里木立功的喜报。

姑娘遥望着雪山哨卡,捎去了一串串甜美的葡萄,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

[赏析]

祖国情、生活情、爱情结出的葡萄熟了

远方飘来三弦琴伴奏的歌声。

浑厚、甜美、深情的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歌声送来了微风中绿茵下的葡萄,成就了一个名叫阿娜尔罕的维吾尔族姑娘和驻守边防哨卡的克里木的真实爱情,这故事已经广为传诵。

以抒情见长,发音甜美、行腔委婉、情真意深、吐字清晰、语法讲究、音色变化丰富而富有韵味的罗天禅,通过女中音的声音,又送来令人心醉的葡萄,使人沉醉在祖国情、生活情、爱情之中。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看到这似曾相识的歌词名字,就想起闻捷的《葡萄熟了》这首美丽的新诗,不妨摘录于下:

“马奶子葡萄成熟了/坠在碧绿的枝叶间/小伙子从田里回来了/姑娘们还劳作在葡萄园//小伙子们并排站在路边/三弦琴挑逗姑娘心弦/嘴唇都唱得发干了/连颗葡萄子也没尝到//小伙子们伤心又生气/扭转身又舍不得离去/‘吝啬的姑娘啊!你们的葡萄准是酸的’//姑娘们会心地笑了/摘下几串没有熟的葡萄/放在那排伸长的手掌里/看看小伙子们怎么挑剔......//小伙子们咬着酸葡萄/心眼里头笑咪咪/‘多情的葡萄!她比什么糖果都甜蜜’”。

这两首诗打开的是同一扇哈萨克民族生活风情的窗口,让人们了解到他们劳动与爱情交相辉映的习俗,感受新疆兄弟民族特有的风采,体味到姑娘们明净美丽的心灵,品尝到歌词和新诗一样的又有新奇感又有魅力的美的境界。

试比较一下。《葡萄熟了》带有喜剧性,采用错位的方法,先说小伙子的三弦琴没能挑逗成姑娘的心弦,故意说出“吝啬的姑娘啊!你们的葡萄准是酸的”,而姑娘就此“请君入瓮”,真的“摘下几串没有熟的葡萄”放在小伙子们的手里,而他们尝了,却感觉“甜”,这是因为它是“多情的葡萄!

她比什么糖果都甜蜜”,这是浓缩的生活美,爱情的波澜笼罩着诗意的氛围。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却是正剧性,暗喻与陪衬的手法,讲述了克里木参军种葡萄,姑娘精心培育它,这是“爱”的“长长的蔓儿在心头缠绕”,葡萄就是那个克里木。后来葡萄成熟了,结了一串串甜美的葡萄,而姑娘捎葡萄却又传克里木立功的喜报,葡萄的成熟结果也就是爱情的成熟结果。

经过这两番叠映,最后又融汇成:“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这是又一个诗意的境界。

两厢比照两厢逗趣,真是三弦琴飘来的哈萨克爱情的经典歌声。

可是仔细一琢磨,就有一个问题产生,《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为什么把小伙子们换成驻守边防哨卡的克里木呢?而在《葡萄熟了》以男主人公唱主角而到了《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却以维吾尔族姑娘阿娜尔罕作为抒情的主人翁呢?我们说美在生活中到处存在的,重要的是如何发现如何选取,选取后又从什么角度发掘而转化为富有诗情的歌唱。

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还想请出开头所说的故事:

关牧村演唱《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后不久,她突然收到了一位陌生的新疆姑娘的来信,信上说要谢谢关牧村挽救了她的爱情。原来,那真是一个名叫阿娜尔罕的维吾尔族姑娘发来的。她说,自己和歌里唱的很像,原来的男朋友恰巧就是叫克里木,也是一个边防的战士。

因为克里木一心驻守边防哨卡,老是回不了家,两人见不了面,阿娜尔罕一气之下就写信与克里木断绝了关系。后来,听了《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被歌里忠于爱情的阿娜尔罕感动了,于是就主动写信给克里木,支持他守边疆。信中感激的说:

太惭愧了,是《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让她主动写信给克里木和好如初的。

艺术就是这样打动人的。一个好的主题的发掘,就应有它的深度、高度,《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是把对祖国、对生活的爱和对情人的爱融合在一起,这不能不说是一首构思新、情趣高、不落俗套的诗歌。

歌词如此的高意境,可一到了作曲家手中又进行了再度的艺术加工,又上了一个境界。于1978年,人民**家

施光南,选用新疆维吾尔族的**素材,采用二部曲式,全曲贯穿着新疆民族歌舞中手鼓的典型节奏“0××××”与级进回返式的旋律进行,通过上、下模进等变化手法衍生发展而成。风格浓郁、新颖别致,像姑娘轻声俏语般娓娓动听。表面上讲的是第三人称“她”,实际上却表现了姑娘自己等待思念远方情人的炽热情感。

音域不宽,只有十度。歌曲谱好后,又找到了歌唱家罗天婵和关牧村来演唱,演唱家又进行演唱艺术加工,通观她们对歌曲的理解,用浑厚甜美深情的声音,使歌曲深受听众的喜爱,1980年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