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倪微微
太白是李白后主是李煜永叔是欧阳修少
游
是陆放翁陆游白石是姜夔东坡是苏轼稼轩是辛弃疾
2楼:
李白 李煜 欧阳修 秦观 姜夔 苏轼 辛弃疾
3楼:江夕云暮兰楚月
李白bai 李煜 欧阳修du 秦观 姜夔 苏轼 辛弃疾人间词话中zhi的“太白dao纯以气象胜回,后主词以血书者答
,永叔词豪放中有沉着,少游词境凄婉,白石写景终隔一层,东坡词旷稼轩词豪”都是谁?
太白是李白后主是李煜永叔是欧阳修少游是陆放翁陆游白石是姜夔东坡是苏轼稼轩是辛弃疾望采纳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出自哪一年?哪个出版社?在书的第几页?
4楼:相约上高寒
出自《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正文第11页。
5楼:x小樱
这句话出自《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的,在书的上卷四六页
6楼:夫子孔丘
《人间词话手稿本全编》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3年1月第1版
p195
【一一四】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原文
7楼:綯綯愛
人间词话原文
―― 清 王国维
8楼:匿名用户
〖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王国维评价白石词“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怎样理解
9楼:今人轶事
看看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境界说《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
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清朝词派,主要有浙派和常州派。浙派词致力纠正明末词流迂缓淫曼的毛病,崇尚清灵,学习南宋姜夔,张炎的词,不愿迫近北宋词人,不师秦观,黄庭坚,只学张炎,其流蔽在于主清空而流于浮薄,主柔婉而流于纤巧。于是常州派词起而纠正浙派的流弊,提倡深美闳约,沉着醇厚,以立意为本,发挥意内言外之旨,主张应有寄托,推崇周邦彦而轻薄姜夔,张炎。
这的确使词论前进了一大步。[1]
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突破浙派,常州派的樊篱,克服两者之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浙派词主清空柔婉,结果导致浮薄纤巧,不真切,王国维的境界说提倡不隔,以纠正浙派词的流弊。他强调写真景物,真感情,要写得真切不隔。
这确实击中了浙派词的要害。对于常州派,他反对所有词都必须有寄托的说法,认为并不是有寄托的词才是好词。他指出:
“若屯田之《八声甘州》,东坡之《水调歌头》,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并引牛峤等词,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他认为,伫兴之作,写情语,写景物,只要真切不隔,有境界,便是好词。
这种观点有利于纠正常州派词偏于追求寄托的狭隘见解。[1]
情景交融
《人间词话》在词论方面超越了浙派和常州派的范围,而其美学观点,一方
人间词话
面受叔本华的影响,一方面又有所突破。王国维的“无我之境”和“以物观物”直接承继了叔本华的哲学观点。而其“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这源于叔本华的天才论。
但《人间词话》并没有陷入这种境地而不能自拔。王国维区分了两种境界,与叔本华不同的是,他没有贬低常人的境界,相反还十分看重,认为“故其入于人者至深,而行于世也尤广。”王国维一面推重“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一面又推重”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
“这与叔本华只强调天才具有赤子之心不一样。此外,叔本华讲天才强调智力,王国维则强调感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在诗人与现实的关系上,王国维主张:“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这显然透显出朴素的唯物因素和辩证法睿智。
从理论上说,"境界"所要求的正与以形象反映现实的艺术规律相通;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既要有轻视外物之意,又要有重视外物之意,这与作家必须深入生活,又要高出生活的创作要求相一致。王国维的“境界”说具体地,明确地揭示出艺术境界内在的特殊矛盾,说明了文艺的本质特征。与前人相比,这是一个新的贡献。
文学批评史上,那种只重“言志”“抒情”的论点,偏执一端;那种只重形象,画面的论点,偏执另一端。清初的王夫之关于“情景互”的观点,叶燮关于“形依情,情附形”的观点,虽然已为境界说中的本质论奠定了基础,但毕竟是王国维最明确,最系统地阐述了艺术境界中“景”与“情”的关系,自觉地“探其本”,完成了境界说的本质论。王国维认为,景多无限,情也说不尽,“境界”本质上是“景”和“情”两个元质构成的。
但不论是客观的“景”,还是主观的“情”,都是“观”——人的精神活动的结果。“情”“景”这种特殊矛盾的多样化的对立统一,便形成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1]
10楼:明哥归来
这两句大意是:隔着一层雾看花,朦朦胧胧,像中间隔了一层似的。
这是作者化用了杜甫《小寒食舟中作》“春水船如天上坐,老来花似雾中看”的诗意,杜甫原是形容老眼昏花,王国维化用来品评姜白石的写景之作。这句话可用于文学批评,也常用来比喻对事物看不清晰。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11楼:改改改改
是一本词论。颇有创见,为文学理论史上重要著作。
12楼:匿名用户
呵呵,前不久买了本
上面解释的蛮详细的,不错,
值得一看,
13楼:匿名用户
记得说了词有狂,狷,乡愿之分
意思分别是,积极进取,独善其身,同流合污
代表人物分别为辛弃疾,姜夔,吴文英
14楼:手机用户
zhi词人风格等方面评dao价词之回
高下,认为有“有我之答境”“无我之境”特别重视词的开阔意境,举李白一句“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阕”。他的评价算是比较客观,而且有他独特的标准,但是也对一两个词人有成见,不提。他书后附了一些自己的词,也有可取之处。
王国维《人间词话》全文
15楼:睡影望空
全文: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白话译文:
词是要以境界为最高标准。有境界的词,就自然而然会有很高的格调品位,自然而然出现著名的诗句。五代、北宋的词之所以那么独创绝世的原因就在这里。
词中既有诗人想象造出的虚拟意境,又有描写现实的真实意境,这就是理想派和写实派这两个词派相互区分的地方。
但是这两个词派很难完全区分开,这是因为大诗人所想象出的虚拟意境一定符合自然规律,而描写的现实意境同样必然接近诗人的理想信念。有的诗词表达出诗人自我的情感,也有的诗词表现出诗人忘我的境界。
例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就是写出的景物带有诗人自己的情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就是没有写到自己的情感经历,纯粹写景物。
写有我境界的诗人,从主观去看事物,所以写出来的景物都带有作者情感的主观色彩。写忘我境界的诗人,客观地看待事物,所以诗词中分不出哪句抒写自我感情,哪句描写事物。
以前的诗人作词,写有我境界的主观诗比较多,却不一定有能力写出无我境界的客观诗,所以能写出无我境界的诗人在众多文人墨客之中能独树一帜。无我境界只有在诗人心境澄明、自由静穆、超越欲念之时才能获得。
有我境界,需要诗人在强烈感情冲突经自然迸发过后再静静回想和深切感受时,构思创作得到。所以将有我境界和无我境界分别形容为优美和宏壮。
境界有大小之分,但是不能据此来区分它的高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怎能认为不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意境呢?“宝帘闲挂小银钩”怎能认为就不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境界呢?
出处:出自**时期王国维的《人间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