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后手里带了块红布好不好,人去世后亲属手上戴的黑纱为什么上面有块红的小布,而有的却没有?

2021-02-25 21:50:33 字数 1765 阅读 8224

1楼:匿名用户

老人去世后手里带了块红布,应该是有说法的,可能是辟邪的意思,当然每个地方的风俗不同。

比如穿寿衣嘴里放铜钱等,都是当地的风俗习惯,也是有讲究的。

人去世后亲属手上戴的黑纱为什么上面有块红的小布,而有的却没有?

2楼:匿名用户

因为不同辈分的人戴的不同。

《仪礼·丧服》就详细地记载了周代的仪礼,丧服分为五个等级,即斩衰(读cui)、齐衰(读zicui)、大功、小功、缌(读si)麻,按照生者与死者之间的亲属关系的远近而制定。若在“五服”之外,就不再是亲属,即所谓“六世亲属竭矣”(《礼记·大传》)。

上述的第一种丧服用粗麻布,第二至第四种丧服用熟麻布,第五种丧服用细麻布,用布越粗,关系越近。另外,丧服的缝制也有特别的讲究。

19世纪末,洋布逐步被国人所接受,城里人披麻戴孝,开始不再用麻布,改用粗布、漂白布等替代。随之,后来披麻戴孝也逐渐有了变化,从时代上分,就有明、清、**之分;

从地方上分,就有南礼、北礼之分;从民族上分,又有汉满蒙回等之分。中华民族的仪礼源远流长,尽管纷杂,但互相融合,大同小异,仍有固定的规律可循。

以浙江绍兴地区为例,只有送葬的女性才戴“孝兜”,孝子仍戴孝帽——“三梁冠”。这种装束应属南礼。

另外,穿孝的人不分男女都应穿孝鞋,可是剧中人个个穿皮鞋,与传统礼俗毫无共同之处。还有,明明是传统的葬礼,剧中人却有意露出西装领带,真是不伦不类。

其次,什么人打幡、打什么幡,与过去的丧葬习俗大相径庭。实际上,在送葬队伍中,只能由孝子中的长子打幡,谁打幡,谁就是财产的继承人,这可不能胡来。听老人讲,幡是有固定样式的,一般都是在冥衣铺定制的,不会做得那么高,那么简陋。

第三,哭丧棒是次子以下的孝属手持的,它是把白纸剪成穗糊在秫秸棍上的,绝不能为了画面效果,把棍的一端做成一束短的“哭丧棒”,还让部分送葬人用双手高高举着。

扩展资料

汉族传统习俗,父母死亡,儿女必奔丧,否则为不孝。而亲朋好友将来哀悼祭奠死者,称之为“吊丧”或“吊唁”。

奔丧者均要丧服。古代汉族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织麻五种,称为“五服”,用粗、细不同的麻布制成,按亲疏关系不同而穿不同的丧服,称为“披麻戴孝”。近代多用白布做丧服。

现代城市一般兴胸佩白花,臂戴黑纱。

3楼:禹冬冬

小的红布表示是

死者的孙辈

1.儿女辈只戴黑纱;孙辈黑纱上加一小块红色。

2.死者为男性时,戴在左臂上;死者为女性时,戴在右臂上。

3.戴黑纱本是西方的传统,上个世纪初传入我国,被国民**以法的方式推行,因比中国传统的丧服制度(五服制度)简单易行,又可体现出居丧者与逝者的关系,因此在中国流行起来.本来,西式黑纱的戴法并没有着红布或兰布,只是受中国传统五服制度的影响才加以中国化改进的.

改进行,各地的用法并不一样,一些地区受西方影响较重的,女子只戴白花,不戴黑纱.

另有一种系白孝带的,逝者为男结系在左边,逝者为女,结系在右边.如果逝者夫妇还有一人健在,则孝带的头不能是一齐的,而双方都去世的,则应为齐头.为了表示辈份关系,也在孝带的一端缀有红布或兰布.

4楼:本人珠光

在我们辽北地区。逝者的兄弟姐妹。儿女的黑纱是不带红的小布。孙辈及以下各辈分带各不一样的红的小布。

5楼:蓑蓑烟雨

其他地区的情况我不知道,在武汉,子女佩带纯黑色黑纱,孙辈佩带黑色带红点的黑纱,曾孙辈就佩带纯红色。

6楼:匿名用户

那是区分辈份的。孙辈孝箍上缝块小红(蓝)布。

亲人去世黑纱从什么时候戴起,亲人去世后黑纱要带多久?49天还是百天以后才能穿其他颜色的衣服?有没有人知道大七都应该烧什么?

1楼 一老夫 按着风俗和惯例,亲人去世佩戴黑纱是从出殡开始,过了五七后就可以摘掉了。参加娱乐活动需要亲人去世百天以后可以恢复。当年春节大门紧闭,不拜年也不接受别人百年。 亲人去世后黑纱要带多久?49天还是百天以后才能穿其他颜色的衣服?有没有人知道大七都应该烧什么? 2楼 尚付友贵仪 要看关系吧,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