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的名作《春望
》中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专
。”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这属句诗说明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家书对于诗人杜甫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大家想一想,如果在和平的年代,家书抵得上万金吗?抵不上。
再比如,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做“春雨贵如油”,意思是春天的时候,天气很干燥,很少下雨,如果雨能买的话,比油都贵。但是在雨水充沛的时候,雨比得上油吗?也是比不上的。
这说明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时候价值不同。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现代文阅读的题 怎么答才能得到高分
2楼:应孤鸿
我说个实用的技巧,诗歌鉴赏先看题、作者和注释,弄清楚作者的生平,然后再做具体分析会事半功倍
现代文阅读中有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的问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
3楼:匿名用户
诗歌鉴赏严格按照步骤,根据背景环境及作者生平结合手法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一般有:诗歌通过......的意象,营造了一种........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诗歌通过.....手法或......意象塑造了一个.......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咏史怀古诗必须先弄清史实,通过与作者对比就很容易洞悉所包含的感情。
鉴赏诗歌中所运用的手法最重要,认真审题,问表达方式只有抒情议论描写,表现手法为用典象征烘托,抒情方式分直接跟间接,间接分借景抒情和融情于景,一般有明确意象的是借景抒情。这都是我们语文老师说的,要静下心来认真做才能拿高分的哦,另外最好多练,没事找两篇来做一做。
4楼:裸婚不行
形式加内容 根据平时积累的答题语言和对材料内容的判断 加上材料的具体内容答题 紧靠主旨答题
5楼:匿名用户
http://wenku.baidu.***/view/32302bacd1f34693daef3ee1.html
诗词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6楼:信仰
一、用典
(一)用事:借
古抒怀,借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场态度等。
(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意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二、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三、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四、衬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五、渲染
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六、象征
用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也就是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整理。
7楼:匿名用户
1.比喻、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双关、顶针、设问、反问;
2.虚实相生、虚实结合、正反结合、动静结合、细节描写、白描;
3.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
4.衬托、对比、象征、比兴、渲染、烘托、用典、以小见大、以景抒情。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
8楼:匿名用户
1、衬托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鲜明。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
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
2、对比
对比,是为了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把具有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它既是表现手法,也是修辞手法。
3、象征
借用某种具体的物象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托物言志,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4、烘托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鲜明突出。用于艺术创作,与渲染不同,烘托多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
5、比兴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或营造氛围,或兼有“比”的意味。
6、用典
用典,也就是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以抒情或表达主旨。
扩展资料
一、正衬指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构成的衬托。它包括两个方面:
1、 以“乐”衬“乐”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中抒发对钱塘湖春行所见美景的喜悦欣赏之情,这由尾联可以看出。中间两联写春天鸟和花草的情趣和生机,是为抒发后文“最爱”之情所作的铺垫。这里,美好景物和喜悦情感是和谐统一的。
2、以“哀”衬“哀”
凄凉之景也可以用来烘托凄凉的气氛,而且更为常见。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全诗集中表达的是对朋友杜甫的思念之苦,为此,第二句的“高卧”是孤独的诗人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不得已之举,第四句的“秋声”更是明显地渲染了诗人凄苦的心情。
二、反衬是指利用事物相反的条件构成的衬托。这种衬托包括四个方面:
1、以“乐”衬“哀”
杜甫的一首《绝句》:“碧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前两句是美好的春景,可后两句是伤感的怀乡之情。而全诗的中心恰恰是这后两句而不是前两句。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白,前面的美景就是为反衬后面的伤感之情服务的。
2、以“哀”衬“乐”
景是为情服务的,若全诗是“乐”情,前面的“哀”景完全有可能是为反衬“乐”情服务的。李白的《塞下曲》:“***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且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的,就全然不是悲哀之景了。
3、以动写静
即用动态景物来表现寂静。王维的《萍池》:“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诗中巧借绿萍的开合之动来反衬萍池的幽静。
4、以声衬寂
王维的《秋夜独坐》:“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诗人在空堂独坐,夜深之时,听到了秋雨中山果从树上坠落的声响,昏暗不明的灯影下草虫的哀鸣。用果落、虫鸣之声来写静,更显得寂静。
9楼:518姚峰峰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一共只有四种: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表现手法:赋、比、兴。
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1)修辞方法。例: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例: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3)篇章结构。例: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10楼:窝草
诗词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这些:
1、【渲染】
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
2、【衬托】
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一种是反衬。
3、【烘托】
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
4、【动静结合】
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
5、【化动为静】
就是在诗中将动景化为静景来写。
6、【虚实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相同的情感。
7、【以乐景写哀情 】
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8、【抑扬 】
对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9、【比兴】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在诗的开头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文。
10、【白描与工笔】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启知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11、【意象组合】
意象组合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诗歌中的意象组合是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将一些意象按照生活的逻辑,有机地组合在诗中,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12、【铺排】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
13、【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14、【以小见大】
指写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一种写法。
15、【曲笔】
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
11楼:要当技术宅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
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2、夸张
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
3、借代
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