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五一劳动节门票吗,黄帝陵五一劳动节门票免费吗

2021-02-25 09:29:31 字数 5466 阅读 4588

1楼:匿名用户

黄帝陵门票:bai

2,清明国家公祭容仪式进行期间,普通游客是不能进入景区参观的。到中午仪式结束后,可正常游览。

【门票优惠政策】

1. 身高1.2米以下儿童免票;身高1.2~1.4米儿童,门票半价优惠。

2. 65~69周岁老年人凭有效证件,门票半价优惠;70周岁以上(含70周岁)老年人凭有效证件免票。

3. 大、中、小学学生(不含**教育学生)凭学生证,门票半价优惠。

4. 残疾人凭有效证件免票。

5. 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门票半价优惠。

传统礼仪是什么?

2楼:匿名用户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

,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这里只就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礼仪择要介绍。

一、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二、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

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三、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

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四、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

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

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

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

五、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

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元旦**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

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

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小孩长大**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传统社会称为冠笄之礼。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

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

婚嫁是人生的大事,传统社会十分看重。传统婚礼有六道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

婚礼的高潮在亲迎,新郎要到女家亲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妇拜堂之后入洞房,行结发礼与合卺礼。大婚之日,亲友纷纷前来恭贺,主人要大宴宾客。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开始举行。

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贺。最后一道人生仪礼是丧礼,谁也逃脱不了。中国人重视送亡,丧礼发达。

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亲戚朋友都来吊唁热闹。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

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内入殓安葬。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

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

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传统的礼义标准。传统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

当然现在我们对传统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

3楼:桓素芹罕妆

古代礼仪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

1.祭祀之事为吉礼;

2.冠婚之事为嘉礼;

3.宾客之事为宾礼;

4.军旅之事为军礼;

5.丧葬之事为凶礼。

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礼仪的起源,

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

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

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见中国宗法)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

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三礼]的出现标志着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

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

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

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4楼:匿名用户

礼仪调查问卷

一,今天的社会是否需要有民族传统的中国礼仪?

1) 需要 2) 不需要 3) 无所谓

二,您认为“礼”应该是:

1) 内外兼修的必然结果

2) 外表彬彬有礼就行了

3) 人际交流的润滑剂

三,您怎么看待中国的传统礼仪?

1)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2) 仅仅是待人接物礼节

3) 是封建社会的糟粕

4) 不知道传统礼仪是什么

四,您认为中国传统礼仪在当今社会的作用和价值是什么? 【可多选】1) 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中国文化根脉

2) 促进社会的文明与和谐程度

3) 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 在国际上展示中国文化,增强“软实力”

5) 提高中华民族的人文素质

6) 其它

五,您更了解中国礼仪还是西方礼仪?

1) 中国礼仪; 2) 西方礼仪; 3) 都了解; 4) 都不了解;

六,您参加过中国传统礼仪的活动吗?

1) 经常参加;

2) 偶尔参加;

3) 从不参加;

八,您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传统礼仪知识?

1) 家中长辈的教诲;

2) 通过学校教育;

3) 电视节目;

4) 通过书本知识的阅读;

九,您认为现在是否需要提倡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1) 希望能够提倡

2) 复古文化,不需要提倡

3) 有选择地提倡

4) 说不清

十,您认为**是否应该为中国的礼仪提供礼仪指导规则?

1) 需要

2) 不需要

3) 根据社会需求确定不同的礼仪

4) 说不清楚

十一,当前教育是否有必要加入传统礼仪文化?

1) 有必要; 2) 没有必要; 3) 说不清楚;

十二,是否需要将传统礼仪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1) 需要 2) 不需要 3) 无所谓

十三,您认为可以将西方的商务礼仪作为我国的通行礼仪吗?

1) 不可以 2) 可以 3) 无所谓

十四,您心目中最能够代表中国礼仪的社会活动是: 【可多选】1) 婚礼; 2) 丧礼; 3) 祭祀; 4) 节日庆典;

5) 社交; 6) 行业礼仪; 7) 日常生活礼仪 8) 其它十五,您是否了解中国传统冠、婚、丧、祭等中华基本礼仪?

1) 了解; 2) 知道一点; 3) 不了解十六,您比较欣赏哪一种婚礼礼仪程式?

1) 中国传统型;

2) 中西结合型;

3) 当代西方型;

4) 移风易俗,不需婚礼;

十七,您认为现在通行的生日庆祝方式有没有变革的必要?

1) 传统中国式;

2) 中西结合;

3) 无需仪式;

十八,您认为是否有必要恢复传统的成年礼礼仪“冠礼”、“笄礼”?

1) 有必要; 2) 没必要; 3) 说不清楚;

十九,您是否知道先秦的“乡射礼”是什么意思?

1) 知道; 2) 不知道; 3) 说不清.

二十,您认为是否有必要把传统的“乡射礼”搬上2008奥运会?

1) 有必要 2) 没有必要

二十一,您认为洋节对我国传统礼仪文化产生:

1) 积极影响;

2) 消极影响;

3) 说不清楚;

二十二,您认为是否需要制订公务员礼仪?

1) 需要 2) 不需要 3) 无所谓

二十三,您认为外国人到中国来应该用怎样的礼仪?

1) 中国礼仪 2) 他们本国的礼仪 3) 无所谓二十四,您认为怎样的微笑是最美丽?

1) 会心的笑

2) 露出六颗牙齿

3) 不露出牙齿

二十五,造成如今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

1) 马路太窄

2) 交通管理水平太差

3) 司机不懂得礼让

二十六,您认为最能够弘扬我国的传统礼仪文化的方式是:

1) 国家倡导;

2) 列为学校必修课程;

3) **宣传;

4) 民间人士及组织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