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陕西省书协主席 被誉为西北书界泰斗 刘自犊 篆书对联真迹
2楼:梦山茶叟
刘自犊的篆书的确自成一家,不愧为西北书界泰斗。
春节对联能不能用篆书写法写法
3楼:enjoy蘰踄繧鍴
春节对联可以用篆书书写,大篆小篆皆宜,字号大小不限。
【篆书对联好处】
篆书对联能彰显主人的品位,体现主人的内涵修养。
篆书对联还能显得庄重大气,提升主人住宅的档次。
篆书对联显得凝重,能体现中华名族传统新年的气氛。
【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4楼:陕西德得轩画院
当然,写春联是不限书体的,楷书行书隶书篆书草书均可。但是,用篆书或狂草来写春联,对懂得篆书的人当然没问题,但对一般人来说就像看天书,让人难以辨认。此其一,由此派生出二三四。
其二,春联是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是祈福纳祥的。祈福纳祥需要聚集人气,书写的内容应该能让看春联的人读懂意思,在心里与贴联者形成共呜,才能聚集人气。而篆书和狂草认识的人不多,所以,这两种字体就很少用。
其三,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作为喜庆实用的春节对联,是必须大众化、通俗化的,所以,不宜用篆书和狂草来书写。
其四,用篆书和狂草写春联,要是被别人误认别解,或者被不认识篆字和狂草的人指责,无论是表面或心里,那就不吉祥了,就把过年的喜庆气氛破坏了。
所以,有些讲究的人,那怕自己篆书或狂草写得再好再老辣,也绝不用它写春联!
5楼:匿名用户
当然有,篆书只要写得好,写春联也不失为特色。
6楼:千里草行書
一般来说,写春联是不限书体的,但是,用篆书或狂草来书写,就像天书,让人难以辨认。
篆书对联就应该这么写,美极了
7楼:匿名用户
王福庵,现代书法篆刻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原名禔、寿祺,字维季,号福庵,以号行,别号印奴、印佣,别署屈瓠、罗刹江民,七十岁后称持默老人,斋名麋研斋。浙江杭州人,年五十居上海。
精篆刻,是。书法工篆、隶。得吴昌硕鼓励,另辟蹊径,专工小篆与金文。
所书小篆工整规范,秀美遒劲。所篆《说文部首》字帖、《说文作篆通假》,向为行家肯定,成为学篆范本。
父同柏,精究金石,有《石鼓文集联》、《塘栖士心》、《武林丛话》等书传世。福庵先生幼承家学,於文字训诂、诗文,皆富修养。十余岁即以工书法篆刻闻於时。
年二十五,与叶铭、丁仁、吴隐等创设西泠印社於西湖孤山,共相擘划,以底於成。早岁以其精擅之算术及测绘技术服务於铁路。一九二二年曾漫游湘楚鄂渚。
後应邀赴北京任印铸局技正,共事者有唐醉石、冯康侯诸公,皆并世俊彦,时全国官印,悉由印铸局篆铸。又兼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监定委员,《金薤留珍》之辑,与有力焉。—九三○年南归,定居上海,鬻艺自给,於四明村置屋一所,日夕钻研是间,所诣益进。
好蓄青田旧石,所藏极富,自称印佣。得未刻之石,暇则奏刀以自存。海内外求印者门限为穿,生平刻印,数以万计。
四十六岁时,因手拨电风扇开关触电伤脑,曾卧病两年,愈後每伏案稍久,即感头晕目眩。此後,刻印必仰卧於藤榻之上,右手执刀,左手握石以外,小指上悬以小镜,两手擎空*作,边刻边以小镜照示,习以为常,作边款亦复如此。胸间石屑遍陈,不之顾也。
因印面向下,刀锋取势较难,於笔力不无影响。
喜吸烟,凡刻印写字,唇间必含—烟斗,烟之熄灭与否在所不计,以为如此可助文思,否则便感若有所失。书工数体,金文、小篆,均匀整而劲健;晚年从汉洗文字悟得天趣,参以缪篆排叠之法以作篆隶,朴厚古拙,尤独出冠时;隶楷亦自出机杼,别树一帜。平居和易,乐於扶掖後辈。
不独悉心传艺,即对生活上困难者,亦竭力相助。
福老晚年,被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及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并任中国金石篆刻研究社筹委会主任。以摄护腺肿胀开刀未能愈合,寻复转化为肺炎,不治逝世。
学习篆书应当从小篆人手,至于以哪本帖为范本,前人总结出不少 成功的经验,无论是先秦刻石,还是清季诸家之帖,均对习篆者产生过 很大影响。近代著名书法篆刻家王福庵《说文部首》一经行世,习篆者 多作为临摹范本,并受到广泛的赞誉。
篆书对联100副欣赏
8楼:一凡尘梦
上联:好好学习好好读书
下联:频频工作频频行路
上联:好好学习好好读书
下联:乖乖工作乖乖饮酒
上联:好好学习好好读书
下联:明明工作明明饮酒
上联:好好学习好好读书
下联:乖乖工作乖乖下笔
上联:好好学习好好读书
下联:乖乖工作乖乖落笔
上联:好好学习好好读书
下联:常常工作常常饮酒
上联:好好学习好好读书
下联:乖乖工作乖乖行路
篆书之美:篆体书法对联
9楼:匿名用户
天地有大美。中国文字是大美。篆书是中国文字华美之巅。
本是秦始皇统一之后使用的文字,远看像一张画,一张由曲线和弧度构成的曲线,近看,仍然是画。看着那样古朴,却又那样烟雾缭绕。
篆书,刻在甲骨文上,也刻在青铜器上。那石鼓、毛公鼎上,全是这样的文字。书法的美,历经岁月洗练,达到了无法述说的程度。
而篆书多么华美,像可远观不能近爱的女子,着装太过华丽,密不透风的华丽。像提香的画,华美到让人以为只能看看而已。
。。。。。。
黄士陵篆书对联十二副
10楼:匿名用户
黄士陵,字牧甫(一作穆甫),号倦叟,别号黟山人。黟县西武乡黄村人。晚清著名篆刻家、书画家。
黄士陵幼年承继家学,读书、写字、制印、绘画并举。青年时期,父母相继去世,黄士陵迫于生计,离开家乡前往江西谋生。在南昌时,因为篆刻技艺出众,受到江西学政汪鸣銮的赏识,并辗转认识了盛昱、王懿荣、吴大澄等著名学者,得到上述名流的引荐和指点,并跟随他们外出游历,观览了各地所藏的金石彝器和书画珍品,眼界大开。
黄士陵是清代印坛的一代宗师,他突破了笼罩艺坛的皖、浙两大流派,创立了独具一格的'黟山派'。作为印坛一代宗师,其书法成就甚少人知,他的篆书不以外露张扬为能事,具有较强的个人风格。主要以小篆为主体,但加入不少金文结构及用笔,给人的感觉似乎全是金文,因此古雅、朴茂,格调极高。
结字吸取金文特点,字的大小、长短一任自然,并不强求一致,字多“头大脚小”,脚多悬针。用笔内敛、含蓄,线条无半点弱笔,黄士陵的篆书在结字上他许多笔画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