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阿狸路路的城堡
指如果去当铺,用
袭10元物品抵押,当期3个月,月息就是1元,每个月需要纳息1元;但在当物时,当押物品价值10元的话,当押店只付出9元,这就是“九出”;客人到期取赎时,却要加收三个月的利息3元,共收13元,所以称为“十三归”。
九出十三归简直血盆大口、重利盘剥。 由此,在生意场上,如果认为对方“吃水”太深、置别人利益不顾的,民间就称之为“九出十三归”。
2楼:匿名用户
我们粤语的一种说法,就是找财务公司借钱,我们所说的高利债。比如说你想借1000元,你能够拿到手的只有900,但是你还钱的时候就要还1300元,利息非常高的说~~~~
3楼:匿名用户
《赌神》里面,刀仔就讲过,九出十三归,哈哈
什么是九出十三归
4楼:我是谁
九出十三归:是指高利贷的一种计算方式。
所谓的“九出”,并不是借款本金就是九,比如借款1万,这个九出就是只给9000;这个扣下来的1000,可以说就是“手续费”;十三归就是到期要还1万3千。只要签下借款协议,第二天还钱也是这个数。借款期限一般是一个月,或者三个月为一期,到期必须还钱,不然利滚利将永远还不起。
到期后,每个期限将在原有的本息总额的基础上,加收3成的利息,按借款1万来算(到手9千),到期1万3未还,那么在逾期后要还的总额为169000,再逾期累计计算,这就是利滚利的方式。
如果一期为三个月,也就是说四个月就要还这么多,而在古代的实际借款中一期最多一个月,算下来年化就很惊人了,约借款数额的五倍(5万)还多,简直就是吃肉不吐骨的血盆大口。
5楼:结果是已收到
九出十三归解释:高利贷的一种计算方式。指如果去当铺,用10元物品抵押,当期3个月,月息就是1元,每个月需要纳息1元;但在当物时,当押物品价值10元的话,当押店只付出9元,这就是“九出”;客人到期取赎时,却要加收三个月的利息3元,共收13元,所以称为“十三归”。
6楼:匿名用户
“当铺”是从前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行业。据史载,早在宋朝这个行业就已经风生水起,当时,称当押业的从业人员为“朝奉”。清初,当押店要向朝廷上缴饷项,供皇后作胭脂水粉的靡费。
所以当押店总是悬挂招摇一对色彩斑斓的彩凤作为标志。由于当时的当押业利润可观,所以,民间有说“若要富,开当铺”。
其中一种利息特别高、盘剥最重的,称为“九出十三归”。即是指如果当期3个月,月息就是10分,即当10元物品,每个月需要纳息1元;但在当物时,当押物品价值10元的话,当押店只付出9元,这就是“九出”;客人到期取赎时,却要加收三个月的利息3元,共收13元,所以称为“十三归”。简直血盆大口、重利盘剥。
但人或为穷困所迫、或为解燃眉之急,虽知是火坑也不得不舍身。恨之而无奈之下,只有希望雷公诛灭之,所以这一类的当押又被人们诅咒为“雷公轰”。
由此,在生意场上,如果认为对方“吃水”太深、置别人利益不顾的,民间就称之为“九出十三归”。
7楼:霁雨若初
高利贷的一种计算方式。
指如果去当铺,用10元物品抵押,当期3个月,月息就是1元,每个月需要纳息1元;
但在当物时,当押物品价值10元的话,当押店只付出9元,这就是“九出”;
客人到期取赎时,却要加收三个月的利息3元,共收13元,所以称为“十三归”。
此为血盆大口、重利盘剥。 由此,在生意场上,如果认为对方“吃水”太深、置别人利益不顾的,民间就称之为“九出十三归”。
拓展资料:
1、计算方式:
九出十三归约相当于13%的复利月息.算法如下:
9*x^3=13
x=1.13
2、当铺:
当铺是抵押机构、典当业的经营场所,最早产生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时称“寺库”。收取动产和不动产作为抵押,向对方放债的机构。旧称质库、解库、典铺,亦称质押,又有以小本钱临时经营的称小押。
被称为典当行。
当铺有“三不当”,即神袍戏衣不当,旗锣伞扇不当,低潮手饰不当。“神袍戏衣不当”,防的还是那些死人的寿衣、殓服。“旗锣伞扇不当”“低潮手饰不当”,主要的还是指那些拿琐物来游戏开涮的人。
8楼:酒鬼无情
大耳窿放债收取利息一般是10%%左右,有的高达50%%,视不同放贷公司有不同的日数、周数及月数计算方式。而借贷人借钱都是未借先亏,因为其中一部分钱会当做手续费和抵押金扣除出来。如果赌客要借1万港币,签字画押后拿到手的只有9000元,到期还款时却要交给大耳窿1.
3万元,在赌场中这叫“九出十三归”。
9楼:oo徘徊d迷茫
借你9元 你要还13元 一般都是放高利贷的做的
10楼:匿名用户
the sting of a reproach,is the truth of it.
11楼:匿名用户
例如借一百块钱,扣除利息,只能借到九十元。还的时候连本带息需要还一百三十元。就叫九出十三归
12楼:甄i桦
http://baike.baidu.***/view/1338289.htm
“十三点”是什么意思??在香港电影中经常听到男人这么骂女人
13楼:一个厨师
“十三点”这个俗语,词义等同于痴头怪脑,愚昧无知。 是沪语中使用率最高的词之一,用以形容那些傻里傻气或言行不合常理的人,有时也用来作为取笑、嗅怪或不伤感情的骂人话。
上海人常以“十三点”隐指“痴”,除了形容人做事没脑子或举止轻浮,也指口无遮拦、傻得可爱,像赵薇扮演的“还珠格格”恐怕是最标准的“十三点”了。但是,当这个词在异性间跳出来时,它的意思就变得暧昧起来,表面上是骂人痴头怪脑,实际上却不是真的怪罪,而是“嗔怪”,也就是说不是鲁智深打蒋门神的“杀博博”一拳头,而是王熙凤扇琏二爷的嗲溜溜一记耳光。所以,“十三点”多半出自女人之口,骂的时候往往女人脸上笑眯眯,眼里泛着“侬哪能个能介个啦”的挑逗光芒,被骂的男人也常常骨头更轻。
比如有一位四十好几的彪形大汉,在大庭广众与老婆卿卿我我,并喜老婆唤自己为“囡囡”,这样的男人谁见了都忍不住在心里送他“十三点”,但是他老婆当面抛一句“十三点”就好像当众给他发一张奖状一样,顿时立刻他脸上有光。
关于“十三点”的来由
第一种说法:
“十三点”**于赌具牌九中的“幺五”、“幺六”两张牌。这两张牌都是“短对”,碰在一起不配对,暗指人的言行“不对”。六和七加起来是十三,还可成为一句歇后语,如“他这个人有点幺五么六”,故意把“十三点”这个不入耳的话“歇”去。
第二种说法:
“十三点”是上海市井俚语,因为解放之后大量上海人南移,才变成趣怪广州话。“十三点”初时意谓“敲乱钟”,原来旧时的时钟,每逢一小时便报时一次,例如下午四时,钟摆便会敲响四下,五点敲五下,至多系十二点,也不过敲十二下,但居然敲出十三响,唔通有十三点不咩?当然系出咗问题,正如俗语所讲癫癫地!
所以,“十三点”就系代表人既性格“癫癫地”。
第三种说法:
上海滩上对“十三点”另有一种“戏说”性的解释。《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十八相送”一折戏中,祝向梁反复借景喻情,暗送秋波,几次三番向梁表露求爱之情,可梁竟傻乎乎的无动于衷。这是剧作者的艺术手法,故意为后来的悲剧所作的铺垫和伏笔。
上海人口中的梁山伯与“两三八”谐音,这三个数相加是十三,讥讽梁山伯是“十三点”、“侬真是梁山伯,伊主动对侬有意思,侬还格能戆搭搭!”
其它:据1922年般《上海指南,沪苏方言纪要》中释痴字共十三画,故沪人以“十三点”隐指痴显然这一解释比较符合。由于“十三点”来自“痴”的十三笔,以后又派生出许多与“十三点”完全同义的词,如“b拆开”、“**听筒”(旧**听筒中设13个小孔)等。
14楼:天下事无所不知
大概是不正点的意思。
借钱那些人口中的(九出十三归)是什么意思?
15楼:匿名用户
“当铺”是从前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行业。指如果当期3个月,月息就是10分,即当10元物品,每个月需要纳息1元;但在当物时,当押物品价值10元的话,当押店只付出9元,这就是“九出”;客人到期取赎时,却要加收三个月的利息3元,共收13元,所以称为“十三归”。简直血盆大口、重利盘剥。
由此,在生意场上,如果认为对方“吃水”太深、置别人利益不顾的,民间就称之为“九出十三归”。
16楼:匿名用户
意思就是,你要借10块钱,我只给你9块钱,到了约定的时间,你要还我13块钱。一种高利贷的机制。
17楼:似叹息
借你9块钱,但要还13块钱
相当于44.44%的利率
这图什么意思。经常看到,这张图是什么意思,经常看到,出自哪里..
1楼 星辰s暗影 求好运咯,就是希望六月份日子过得很顺利很棒棒 2楼 百度用户 就是说希望在6月份可以变得更好,就是对未来的期待。 3楼 匿名用户 烧香祈福,虽然不见得有神灵保佑,有时的确可以让自己变得乐观坚强一些,俗话说,可以去心病。 4楼 风吹大地处处春 希望六月好运气的虔诚的祈福照 这张图是什...
你喜欢的那个人老出现在梦里,这是什么意思呀
1楼 匿名用户 日有所思夜有所想 希望你们可以早点团聚 2楼 匿名用户 荷尔蒙,确定那是喜欢的人 如果有个人对你说,他喜欢的人经常出现在你的梦里,是什么意思?? 3楼 匿名用户 想太多的话,经常出现在你的梦里的人是你 4楼 假装多好真 暗示他喜欢你,你首先想想,做梦是不是通常都会梦到自己各种情况 5...
电影上警察是什么职业,在电影里经常看到警察、特工什么的亮出自己的证件。什么样的单位部门才有这样的证件啊?
1楼 匿名用户 电影里的就多了 关于侦破的有刑事警察 经济警察 检查院的 2楼 游吟诗人 地狱 分很多种。。有交警。。武警。。特警。。 在电影里经常看到警察 什么的亮出自己的证件。什么样的单位部门才有这样的证件啊? 3楼 卢烁猪 局 刑警 等等 其实什么工作都可以亮证件啊 只不过是在不同的领域 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