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诗歌《散步》
散步的时候
我走之路
儿子却故意
把路走弯
我说专把路走直
就是捷径
属儿子说
把路走弯
路就延长
这首诗歌体现的人生哲理:
1、父辈总是用自己的经验教育孩子,孩子却总想体验更丰富、更刺激的人生。
2、一路通畅的人生是没有风景的,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只有经历更多的困难挫折,只有在艰难的道路成长,只有风雨更多的人生,在看到彩虹后才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成功,才能看到更多的风景,人生之路才会觉得丰富多彩。
带有哲理的《古诗》
2楼:汤旺河边
登鹳雀楼①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②。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③。
题解:作者在这首诗中,运用极其浅显而朴实的语言,深刻地说明了两点哲理:
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二、事无止境,希望达到更高的目标,就必须不畏艰难,勇于登攀。
一般说来,诗忌说理。但这是只是说,诗歌不能枯涩、生硬而抽象地议论。相反,形象化的说理,常能给读者以某种哲理的启示。
便如王之涣的这首诗,巧妙地把道理和景物、情和事融为一体,水**融,使读者乍看并不觉得它是在言理,而细一玩味,却感到妙理无穷。象这样的说理诗,由于成功地运用了形象思维来阐示哲理,更为读者所喜爱,故能历传不衰。
注释 ①、此诗一作朱斌诗。鹳雀楼:清《一统志》;“山西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唐属河东道)府:
鹳雀楼在府城西南城上。旧志:旧楼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五云:“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山名),下瞰大河。”雀:
一作鹊。
②、此二句写景,言夕阳西下,黄河东流,景象壮阔。引起下文说理。
③、此二句因景悟理,言寄深远。穷:尽,尽目力所及。
3楼:淡淡清香飘千古
哲理胡秉言
欢乐滋福寿,
慈悲静养心。
爱家身健动,
诚友旺财勤。
4楼:匿名用户
题西林壁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楼:匿名用户
哲理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备受文学爱好者的青睐。它以质朴的叙述,生动的描写,精彩的议论,鲜明的形象,通过比喻或象征等手法,揭示某种人生感悟、社会哲理,促人联想,启人心扉。那些哲理名句,常常被人们铭记、征引,乃至被视为诗文创作的楷模。
世界丰富多彩,哲理诗自然也就多种多样,诸如自然、社会、人生、理想、爱情、艺术等方面,都有许多优秀的哲理诗,值得我们欣赏和研究。
描写自然景物的哲理诗最多,也最为人们所熟悉。
诸如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虞世南的“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许浑的“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描写社会政治的哲理诗,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启迪深思。
诸如左思的“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地位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咏史》);
白居易的“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放言》);
曹松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己亥岁》)等。
描写人生理想的哲理诗,往往都是诗人的感情宣泄,真切自然,读了催人奋起。
诸如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画菊》);
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等。
描写文艺创作的哲理诗,也同样是异彩纷呈,对人们的写作很有借鉴意义。
诸如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
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子聿》);
郑板桥的“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画竹》);
张问陶的“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论诗绝句》)等。
描写爱情的哲理诗,也不乏名篇,不过这类作品,大都是借助比喻或象征来表现感情的。
诸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等。
其实,哲理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久唱不衰,就在于后人在吟唱引用中赋予了更多更深的意蕴。
下面仅举几例,谈谈与我们学习相关的诗句,以期共同受益。
陶渊明有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时不我待,要惜时勤读。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后两句哲理明显: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
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再如朱熹的《泛舟》:“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次日中流自在行。”这首诗就想象地把学习中的积累的重要性和作用简明透彻地告诉大家。
让我们感受古诗,品味古诗吧: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鼓励人们不断追求进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歌颂生命力之顽强,教我们面对困境不屈不挠的奋斗。)
“山外青山楼外楼。”(教育我们不要骄傲,不要自满。)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告诉人们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所迷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面临困难,身处绝境,依然相信会有转机的。)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花开堪折只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及时努力。)
要懂得孝敬父母,懂得感恩: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要知道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要珍惜朋友之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黄沙始到金
6楼:匿名用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的吟诵《思旧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7楼:我从不曾离开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
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唐宋哲理诗
8楼:匿名用户
“唐宋皆伟人,各成一代诗”
——从《登鹳雀楼》和《题西林壁》的对比中看唐宋诗异同
按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点,似乎只有宋词和唐诗相提并论,“诗至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矣”,甚至有认为宋代“诗无可观者”。一方面可见古人对唐诗的推崇之至,另一方面也可看到在宋词这种新的文学样式在宋代达到全盛的状况下,人们对于宋诗的的一种习惯性忽略。其实不然,诗歌在唐代达到极盛后,在宋代仍未衰落,反而转向追求另一种趣味,并最终与唐诗形成双峰并峙的局面。
正如“宋荦所说的‘明自嘉、隆以来,称诗家皆讳言宋,至举以相訾謷,故宋人诗集庋阁不行。近二十年来乃专尚宋诗,……孟举序云:黜宋者曰腐,此未见宋诗者也.
今之尊唐者目未及唐诗之全,守嘉、隆间固陋之本,陈陈相因,千喙一倡,乃所谓腐也.又曰;嘉、隆之谓唐,唐之臭腐也.宋人化之,斯神奇矣!
清叶燮批评"从来论诗者,大约伸唐而绌宋,有谓'唐人以诗为诗,主性情,于三百篇为近;宋人以文为诗,主议论,于三百篇为远'.何言之谬也!……为此言者,不但未见宋诗,并未见唐诗".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虽在浩瀚的盛唐诗海中难推浪尖,但亦可从中放眼盛唐气象,同苏轼《题西林壁》作比不会让人有卑尊之感。且两诗均为诗人游景后之作,其中颇多较量可观。
王诗开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开篇即有一种大气派,呈现一幅大图景。在读者看来,虽未置身其中,但已神游画中。仿佛同诗人一道站在鹳雀楼上,指点山河。
顺诗人之口吟出此句,思绪随落日、逝水西沉东流而去。诗人为我们所构造的图景极尽辽远、渺茫,展现的是一种由眼前之景所引起的无限想象和无穷趣味,由此勾起观景者欲与此景同在的追求。此刻以近黄昏,眼前之景虽还清晰可辨,但毕竟目力有限,加之夕阳已没山后,给观景者应是一种模糊之景,这显然与诗人所追求的时空瞬间定格存在无法克服的矛盾。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语道破机关,秉承陈子昂开创的“初唐风气”一以贯之,达到了精神境界的至高完美,其中又无不体现一种“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时代风韵的个人气质。从而把这种图景无量数地绵延,具备了这种民族精神的诗人也就站在了时空的原点,虽没有“千里目”,但胜似具有通观古今的“望远镜”,一切风云皆在目下流走。正如严语《沧浪诗话》“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晶莹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不露痕迹的“化工”美表现得自然而然,而又韵味深长,晶莹透彻而又飘渺悠远。
同为游景后作的《题西林壁》风格与《登鹳雀楼》明显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像是一个精致的锦盒在诗人手中把玩,翻转之后得到的是另一种雅趣。“远近高低各不同”,又像是坐在画架前的蒙娜丽莎,美无处不在,一时无从下笔。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时庐山之实一出,令人惊叹!原来是座山,非锦盒亦非美人。全系诗人误入其中,迷惑其中。
写景时不断变换角度,化一为多,一步一步,犹如作画一般,由虚到实,最后落笔乃成。
从写景角度看,两诗均有可取之处,一为即兴之作,一为胸竹之画。然细观之,王诗意境阔大之处有灵动,由“白日”“黄河”构成的色彩斑斓图景中,兴起诗人感物之怀。苏诗略显呆板,***称“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
其中不免偏激,但也指出其中弊病,“诗体尚赋而比兴寡”,但写景变化有序,有“理趣”之致。
其次二诗同属哲理诗,都包含有一定的哲理在其中。王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追求的过程中,只有不懈的进取精神才能实现自我与外物的统一。苏诗整首诗句每句都富含“理趣”。
“这种理趣是形与神、情与理结合而产生出来的,已不是单纯的情理,更不是将二程所说的那种除情去欲的抽象性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角度不同,得出结论不同。“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主客观原因未能形成一致的看法,对于同一事物,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不识庐山真面目”,在面对一个复杂事物时,人往往会被迷惑,结果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只缘身在此山中”,需要我们有宏观的眼光,从总体上把握,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前提下进入理性概括、判断,得出正确科学的结论。苏轼“将自然之理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的理趣”,达到物我为一的妙处。
两诗之旨趣的差异同时离不开诗人个人经历和时代生活。
唐初统治者采取对文艺较为宽容的政策。李世民亲自撰写《晋书·陆机传论》,称赞陆机“文藻宏丽”。以后的统治者延续了这种政策,致使宫廷集团和“文章四友”、“沈宋”等兴起。
这种有利的政治环境孕育了盛唐气象的勃发。处于盛唐时期的王之涣正是在这种意气风发的时代精神的激荡下,虽一生中只担任过主簿、县尉等吏职,但不屑于“屈腰之耻”拂衣去官,表现出在诗歌中是一种追求不懈、进取不息的气度。透过诗歌意象表现出一种刚健明快的意境,展现出的是盛唐气象下的“自信”
苏轼则不然,生于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北宋,面对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局势,他积极要求改革,终身从政,虽几经贬谪,仍能始终以天下为己任,表现在创作上,“论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他吸收儒道佛三家思想精华,既能以积极心态应对,忍辱负重,又能置身事外,谈笑风生。苏轼在对待诗歌创作上,“与‘贵远贱近’论者、‘一代不如一代’之论相反,他强调的是诗歌发展一代胜过一代,这是极尽诗家之**的积极成果”。
在注重理的前提下,他能达到自然而然,“不有意于变而能极尽变之能事”,其诗歌最终“寄至味于淡泊”,表现一种“宠辱偕忘”的达观态度和“人生如梦”的超脱世界。
“唐宋诗之争,正式开始于南宋,以江西派与永嘉派之争为代表”。严羽《沧浪诗话》中推崇唐诗,谓“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天下为诗,夫岂不公,终非古人诗也。
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其实不然。唐诗、宋诗“乃体格性分之殊。
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人诗多丰神情韵擅长,宋人诗多筋骨思理见胜”。宋诗乃是唐诗的一种发展,提出“活法”之说。
叶燮在《原诗》中把中国诗歌发展历程比作房屋建构,“唐诗则于屋中设帐帏床榻器用诸物,而加丹垩雕刻之土。宋诗则制度益精,室中陈设,种种玩好,无所不蓄。
从王诗和苏诗的比较中也可看出,唐诗和宋诗是对于诗歌两种审美境界的开拓。唐诗开创了大唐气象的雄浑,宋诗开创了理学世界的自然.缪钺《诗词散论》中称“唐诗如芍药海棠,秾华繁重;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
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则生涩,而回味隽永。……”正所谓读唐诗有“豁然开朗”之感,而宋诗有“曲径通幽”之趣,两种诗各有特色,无高下优劣之别,同属古代诗苑奇葩耳。
莫怀戚散步改写成诗歌,莫怀戚的《散步》改写成一首现代或者古代风格的诗歌。
1楼 匿名用户 散步我和母,妻和儿。 看风景,真开心。 在路上,遇分歧。 但母亲选大路, 儿子喜欢小路。 责任权利在我这, 我选陪母亲。 最终还是和谐的, 我背母,妻背儿。 就是背了全世界。 2楼 song宋园园 初春的田野上 两对母子 两种生命 产生了一个分歧 粼粼的波光中 一对夫妻 一种肩膀 承...
《散步》改写为现代诗,莫怀戚的《散步》改写成一首现代或者古代风格的诗歌。
1楼 匿名用户 《散步》 茉棉 我们也是树上的一片叶子 现在,是绿色的 你倒退着走,和我说着什么 斜坡。路灯朦胧 你伸来的右臂,迷人的弧度 在淡紫色泡桐花的空气中 短暂停顿 来,带你走另一条山路 2楼 匿名用户 thus the best books are treasuries 莫怀戚的《散步》改...
以莫怀戚的散步为题写一首诗,“以莫怀戚散步”原创一首诗怎么写?
1楼 匿名用户 散步我和家人去散步 途中突然遇分歧。 母亲想要走大路 儿子想要走小路。 责任权利全在我 最终决定走大路。 母亲却愿走小路, 妻背儿 我背母。 两人背上整世界 2楼 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文中的两段景物描写抓住了春天景物的特征,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衬托了一家人散步的快乐心情,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