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人首领西伯侯姬昌被纣王囚禁于哪在第几集

2021-02-11 15:56:04 字数 6868 阅读 1140

1楼:匿名用户

周人首领西伯侯姬昌被纣王囚禁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县)。在100集封神榜的第十一集: 羑里城囚西伯侯。

周文王被纣王囚禁的处所是何地方

2楼:牙牙的弟弟

羑里,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

姬昌受封为三公,拥有雍州之域,势力扩展到江汉地区(丹江汉水流域),诸侯归附者有六州之众。

周的国力增强壮大,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商纣王的亲信谗臣崇侯虎,暗中向纣王进言说,西伯到处行善,树立自己的威信,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于商王,纣王于是将姬昌拘于羑里。

3楼:黛妮

一、汤阴羑里。

周文王被纣王囚了7年。

二、地名简介:

羑里  古地名,一作牖里,在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北4.5公里的羑里城遗址。羑水经城北东流。

羑里城是一处龙山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文化层七米,羑里城也是我国遗存下来的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监狱遗址,是“西伯(即文王)拘羑里而演周易”的地方,周文王名姬昌,是商末周族领袖。他广施仁政,引起殷纣猜忌,被纣囚于羑里。姬昌被囚七年,将伏羲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著成《周易》一书,于是羑里便成为《周易》(世称中华文化之源)的发样地。

后人为纪念这位伟人,在城址上修建了文王庙,成为人们朝敬先贤周文王的圣地。《史记·殷本纪》:纣囚西伯(即周文王)羑里。

”三、人物简介:

1、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陕西岐山)人。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

在位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文王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收附虞、芮两国,攻灭黎(今山西长治)、邘(今河南沁阳)等国;建都丰京(今陕西西安),为武王灭商奠基;旧传《周易》为其所演。除此之外,创周礼,被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称文王为“三代之英”。

周文王五十年(前1056年),文王崩,葬于毕原。西周王陵(周公庙遗址)位于陕西宝鸡岐山县凤凰山南麓。

前1046年,姬昌嫡次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追尊姬昌为文王。

690年,武则天称制时自称武家为姬昌后代,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

2、帝辛(约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5年),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乙少子。子姓,名受(一作受德),谥号纣,世称殷纣王、商纣王。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

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其父帝乙欢心。帝辛继位后,重视扩张领土 ,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把中国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则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

商汤所建立的商王朝,除了商汤把国家治理的很好以外,其余的多数时间国运不济,君与臣、统治阶级内部充满了杀戮。据《竹书纪年》记载商王太甲潜回王都诛杀了重臣伊尹。在经历了“九世之乱”之后,到了帝辛即位时期,已日薄西山,积重难返。

此时商的西部,一个国势如日中天的诸侯国——周,正对商朝虎视眈眈。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中,周武王率领诸侯联军击败商军,帝辛在鹿台(今河南鹤壁)**而死,商朝灭亡。

4楼:匿名用户

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在“羑里”,今河南汤阴北。

5楼:匿名用户

羑里  古地名,一作牖里,在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北4.5公里的羑里城遗址。羑水经城北东流。

  羑里城是一处龙山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文化层七米,羑里城也是我国遗存下来的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监狱遗址,是“西伯(即文王)拘羑里而演周易”的地方,周文王名姬昌,是商末周族领袖。他广施仁政,引起殷纣猜忌,被纣囚于羑里。姬昌被囚七年,将伏羲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著成《周易》一书,于是羑里便成为《周易》(世称中华文化之源)的发样地。

后人为纪念这位伟人,在城址上修建了文王庙,成为人们朝敬先贤周文王的圣地。《史记·殷本纪》:纣囚西伯(即周文王)羑里。”

西伯侯姬昌的长子伯邑考是怎麽死的?…

6楼:9点说史

被商纣王烹杀而死。

伯邑考是姬昌的嫡长子,关于他的生平历史上介绍的不多,不过关于伯邑考的死倒是有一段故事性很强的传说。姬昌被纣王囚禁起来,七年之后伯邑考为了救父亲出去,想用自己换父亲。

妲己却偏偏看上伯邑考,伯邑考不同意和妲己同流合污,于是他被陷害,纣王一气之下将伯邑考杀死,而在他死后被纣王做成了肉饼拿到姬昌面前。

纣王认为若是姬昌连自己亲生儿子都吃的下去,那他就不算是圣人。姬昌明白面前的食物是由自己儿子的肉做成,但是为了打消纣王的疑虑,姬昌还是将食物吃了下去。正因为如此姬昌被放回去,在回去之后姬昌吐出三只兔子,这是伯邑考的三魂所化,后来这三只兔子被嫦娥带回了月宫。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紫微星由来

伯邑考是伐纣之役的第一位牺牲者,周武王伐纣成功后,姜子牙代玉虚封神,念其忠孝之心,封为中天北极紫微大帝之神,命为尊贵之神,代表尊贵、权力、帝皇。

此为紫微斗数以紫微星为首**。姬昌回国后,誓言为子报仇,但不幸壮志未酬身先死,而报仇之事就交给伯邑考的弟弟周武王来继续完成。

周武王于是振兴国力,强兵富国,并得到一代军师姜子牙的助力,打败了商纣,建立周朝。

7楼:封2012号

一说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后,伯邑考在殷商做人质,为纣王驾车。纣王烹杀了伯邑考将他做成了肉羹赐给周文王,并说:“圣人应当不会吃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

”周文王最后还是吃了肉羹。纣王评价说:“谁说西伯昌是圣人?

吃了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尚且不自知。

另一说周文王舍弃了伯邑考立次子发为太子。孔颖达、王国维、阎若璩认为周文王舍弃伯邑考及伯邑考的儿子而立周武王为太子,是遵循殷礼。梁玉绳则认为伯邑考是早死,并非被周文王废掉太子之位。

伯邑考的后裔不详被分封在何处。

8楼:微米

被商纣王和其宠姬妲己一起害死的,电视上演的是被剁碎蒸成包子让西伯侯吃掉了,但是那个时候应该还没有包子现世,肯定是后来加工过的。

9楼:道可道揭谛揭谛

表示怀疑有这个人存在。

10楼:单身贰拾年

周文王是知道那肉羹是他自己儿子的肉做成的,他知道纣王这个人是说杀就杀的,所以周文王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为了顾全大局。也就是为了完成《易经》这部**,所以才忍辱偷生。他在牢里完成了易经。

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西伯侯怎么死的

11楼:匿名用户

西伯侯是病逝的

周文王五十年,崩,享寿九十七岁,葬于毕。太子姬版发继位,是为周武王。权

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人。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在位四十二年后,正式称王,史称周文王。

12楼:影风阁主

是在自己家里老死的,纣王把西伯侯囚禁在朝歌,姬昌的儿子伯邑考就带了宝物去赎回自己的父亲,后来被纣王杀死做成肉丸给西伯侯吃,

西伯侯姬昌是老死的

西伯侯姬昌的儿子伯邑考被纣王杀死

13楼:寻窗的人

西伯侯卒于西岐(今陕西扶风附近),终年九十七岁,是自然衰老而死的。

14楼:心随我动

被纣王以炮烙之刑处死,就是将铜柱烧红,然后把人绑在铜柱上,活活烫死

历史上的西伯侯的家乡是现在**?西伯侯

15楼:月露倾寒

西伯侯就是周文王,现在的陕西岐山人。上古时期,伏羲演出了先天八卦。商纣王时期,周文王被纣王囚禁于羑里,根据先天八卦简化出了易经。周公是周公旦,和西伯侯不是一个人。

16楼:匿名用户

那时候就没听说过苹果。

商纣王和周文王是怎么回事,当时周文王没被他儿子加封为周文王,周文王当时是干什么的?是商纣王的大臣?

17楼:小草的心闯天涯

周文王在商纣王时期是西伯侯,是商纣王的封疆大臣。

商纣王发明了名为炮烙的酷刑,也就是命犯人走在涂满油的铜柱上,一滑倒就会跌落到火坑里,顿时皮焦肉烂,死于非命,但商纣的宠妃妲己看见此惨状却笑个不停,所以商纣就一直强逼犯人这样做,以博得妲己一笑。西伯侯姬昌很是气愤,诸侯和人民无不痛恨的咬牙切齿。西伯侯姬昌向纣王表示愿意献上周国洛河西岸的一块土地,以此换取废除炮烙之刑。

纣王答应了西伯的要求,废除了炮烙之刑,姬昌得到了天下百姓的爱戴。

西伯侯姬昌受封为三公,拥有雍州之域,势力扩展到江汉地区(丹江汉水流域),诸侯归附者有六州之众。周的国力增强壮大,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商纣王的亲信谗臣崇侯虎,暗中向纣王进言说,西伯到处行善,树立自己的威信,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于商王,纣王于是将姬昌拘于羑里。

周国大臣散宜生重价购得驺虞、鸡斯之乘、骊戎文马、有熊九驷及有莘氏美女给纣王。纣王大悦,“仅此一物(指美女)就足够了,何况宝物如此之多!”于是下令赦免西伯侯姬昌出狱,赐给弓矢(shǐ)斧钺(yuè),使姬昌得专征大权。

此时西伯侯姬昌也还是一介诸侯,却已成为天下诸侯们的道德楷模。西伯昌断虞、芮之讼,也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周人将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告邑”的命名无疑也有着秉承这一制高点的意义 。

诸侯纷纷拥载,于是西伯昌称王,史称周文王。

扩展资料

周文王所奠定的西周政体是为中国几千年封建**集权之先声;而《周易》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则有着深刻影响与巨大改变,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改变了古代的文化发展轨迹,影响了今天的文化基质。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历来就有所谓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六十四卦之说。《史记》也认为《周易》的作者就是周文王。

当然,也有人因为《周易》六十四卦的爻辞中记有周文王之后的史事而提出质疑,认为卦爻为周文王推演,而辞文出自周公或他人之手。其实,像《周易》这样的经典之作,其成书难以一蹴而就,肯定得有一个从雏形到充实、完善的漫长历程,必须经过多人乃至数代人的构思、采辑、撰写、订正、增补与润色才有可能形成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周易》文本。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肯定作者就是周文王一人,但至少可以推断,周文王在《周易》成书的过程中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代以复周礼为己任的人数不胜数。由于年代久远,文献残缺,人们对周文王的了解未必很多,周礼也未必很完美,但是作为人们对清明之君、清明之制的一种向往,意义是积极的,抽象意义的周文王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

后世的儒家,为了把道德与政治联系起来,把文王当成一个“内圣外王”的典型加以推行,文王的影响就越来越大了。孔子就特别推崇文王,他做梦都想恢复“郁郁乎文哉”的周礼。

18楼:春风十里吹翻你

周文王叫姬昌,活着的时候没有称王,是商朝的一位诸侯,商纣王是天子。管辖的一部分叫“西岐”。

后来,“西岐”造反,但姬昌没有称王,只是给儿子打下了江山。周武王正式称王,追封姬昌为“周文王”。

周文王,生于前1152年,死于前1056年,享年94岁,在位时广招贤才,礼贤下士,使周朝一步步走向了强盛,为后来讨伐商纣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在位四十二年后,正式称王,史称周文王。 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农业生产。

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制定军国大计,收服虞国和芮国,攻灭黎国(今山西长治市)、邘国(今河南沁阳市)等国,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建都丰京(今陕西西安市),为武王伐纣灭商奠定基础;演绎《周易》,创立周礼,得到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称为“三代之英”。

扩展资料:

周文王功绩:

一、勤政爱才:

姬昌勤于政事,广罗人才,许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从商纣王朝来投奔的贤士,他都以礼相待,予以任用。如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人,都先后归附在姬昌部下称臣。姬昌拜吕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发布“有亡荒阅”的律令,规定奴隶逃亡就搜逋,谁的奴隶归谁,不准藏匿逃亡奴隶。

于是诸侯叛纣而往归姬昌。

《史记·周本纪》记载姬昌遵后稷、公刘之业,效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的社会风气,使周国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在治岐期间,姬昌对内奉行德治,提倡“怀保小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农民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

商人往来不收关税,有人犯罪妻子不连坐等,实行封建制度初期的政治,即裕民政治,就是征收租税有节制,让农民有所积蓄,以刺激劳动兴趣。

二、善施仁德:

商纣王发明了名为炮烙的酷刑,也就是命犯人走在涂满油的铜柱上,一滑倒就会跌落到火坑里,顿时皮焦肉烂,死于非命,但商纣的宠妃妲己看见此惨状却笑个不停,所以商纣就一直强逼犯人这样做,以博得妲己一笑。

姬昌很是气愤,诸侯和人民无不痛恨的咬牙切齿。姬昌向纣王表示愿意献上周国洛河西岸的一块土地,以此换取废除炮烙之刑。纣王答应了西伯的要求,废除了炮烙之刑,姬昌得到了天下百姓的爱戴。

三、迁都丰京:

周文王六年,周灭崇(今西安市户县境内),建立丰邑(今西安市长安区沣河西岸),筑灵台,将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东迁渭水平原,称丰京。

接着周文王又向南扩展势力到长江、汉江、汝水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论语·泰伯》讲的这句话,即说明岐周实际已控制了大半个天下,天下诸侯多归服于周,而殷商已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

四、演化周易:

《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据说文王善演周易,现今的周易就有文王的整理之功,从中可以看出文王的一些政治理念。

相传在上古时,伏羲氏创造先天易(先天八卦),神农氏创造连山易(连山八卦),轩辕氏创造归藏易(归藏八卦)。后来,据说经过文王的悉心钻研,将其规范化、条理化,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人称《周易》 。

它以简单的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显示成千上万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繁,充满变化的特点。再经过后世周公和孔子等人推论解读,才形成留传至今的《周易》一书。

经过历代文人学者与统治阶层的传承,文王《周易》成为中国的圣经、诸子百家之源,乃至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