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背诵朱敦儒《相见欢》

2021-02-11 15:20:52 字数 1232 阅读 7108

1楼:筱鸢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是宋代词人朱敦儒所写的一首词。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帮忙翻译一下《相见欢 朱敦儒》

2楼:纵横竖屏

译文: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原文: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代: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3楼:匿名用户

作品原文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1]

注释译文

注释金陵:南京。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州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

倩:请。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2]译文南京城上西楼,倚楼**清秋时节的景色。

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4楼:匿名用户

没什么好说的 先上词: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缕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跟中国大部分词的格式相通 上阕写景下阕言情。上阕“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金陵是南京的古称,南京的西城门楼正好是对着长江的。这里写的是秋季在南京西城门楼看夕阳下的长江。

风格通过一个“清秋”和“万里夕阳垂大地”基本奠定是一个悲情调。

下阕“中原乱,簪缕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可以发现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言中之物。

北宋南渡,凭借长江天险在扬州抗拒金兵,渴望收复失地。与陆游与辛弃疾的一些诗词颇为类似。

整首词“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与“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写的极秒。写景之句把格调定位的很准,抒情之句拟人手法用的极秒,颇为意外却也表达的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