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赤壁水战

2021-02-09 20:40:43 字数 3529 阅读 4653

1楼:易书科技

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就统一了北方,发展生产,增强军事力量,下一步他就打算进军南方,消灭驻守在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权,统一全国。

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直逼荆州。而此时,驻守荆州的刘表刚刚死去,次子刘琮承袭了他的职位,胆小怕事的刘琮暗地里投降了曹操。受刘表派遣驻守新野一带的刘备,见曹军来势凶猛,想抵抗也来不及了,就匆匆忙忙地向江陵退却。

江陵是一个军事重镇,又是兵力和物资的重要补给地,曹、刘双方都为争夺此地而日夜兼程,在长坂(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北)曹操赶上了刘备,并且打败了刘备,占领了军事要地江陵。

刘备只好从小道到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刘表的长子刘琦相遇,合兵一处,约有2万人。而且在夏口,刘备碰到了孙权的谋士鲁肃。原来,孙权在得到曹军南下,刘表去世的情况后,就接受了鲁肃“联合刘备、抗击曹操”的建议,并派鲁肃以给刘表吊丧为名,和刘备取得联系。

在夏口,鲁肃向刘备坦诚地说明了来意,希望孙、刘两家能够联合抗曹,这正符合了诸葛亮在隆中同刘备讲的对策。刘备当即决定派诸葛亮为代表,同鲁肃前往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面见孙权共商联盟破曹之计。

孙权爱慕诸葛亮的才华,诸葛亮见孙权气度不凡,两个人谈得非常投机。孙权首先向诸葛亮请教,诸葛亮说:“现在天下大乱,曹操占据北方,而且有吞并天下之势。

而将军您占据着江东,刘豫州刘备一心想振兴汉室,两位都有和曹操争夺天下的气势,真是志向相同啊!”诸葛亮一句话就将孙、刘拉到了共同抗曹的立场上。但他见孙权在联合抗曹上仍有些犹豫不决,就对孙权说:

“曹操占领了荆州,名声震及四海,现在他顺江而下,直逼江东。将军您应该根据自己的力量作出决断。刘豫州是汉朝的宗室,才能是他人所无法比及的,许多人都仰慕他,归顺他,如果他抗曹不能成功,那也是天命;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向曹操投降的。

”诸葛亮的几句话分明在激励孙权作出正确的决断。

这时恰巧曹操写信恐吓孙权,说他率80万大军讨伐江东。曹操书信来后,孙权在一次议事会上宣读,要众臣讨论,商讨对策。一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以张昭为代表的文官主张求和投降,以黄盖为代表的武将则力主抗曹。大臣鲁肃,是个主战派,他力主联合刘备势力共同抗击曹军。他见孙权对和战的态度暖昧,非常着急,在散会后他对孙权说:

“张昭的话,主公千万不能听,你身为东吴之主应当三思!”

孙权说:“我何尝不知道和与战的利害关系,只是事关重大,一时难下决心。”鲁肃说:“曹军眼看就要进攻,主公要当机立断。最好先听听周将军的意见,早作抉择。”

孙权猛想起孙策临终遗嘱来,立即派人去通知周瑜回来议事。周瑜这时正在鄱阳训练水军,听说曹操大军来到,未等得到孙权通知,已经连夜赶回柴桑郡,要求见他议决军机大事。

鲁肃见周瑜回来,首先向他讲了和与战的争论情况,希望他促使孙权下决心抗曹,张昭等文官知道周瑜的意见举足轻重,也来求他支持和谈。他们走后,黄盖等武将又来要求坚决抗曹。周瑜听后非常高兴,激动地说:

“我正要与曹操决战,决不投降。诸位将军请回,明日见主公后,自有定议。”

第二天,孙权主持东吴百官再议和战问题。周瑜先发言:“听说曹操来书,要我们归降?

主公如何定夺?”孙权将曹操的信给他看,要他发表意见。周瑜看后冷笑一声说:

“曹操欺我东吴无人,竟敢如此侮辱!”

周瑜见文官们害怕曹操势大,又详细分析敌军弱点。他认为曹操虽然善于用兵,但这一次大军南下,违反兵家常规:曹军在南方久经征战,疲惫不堪;马腾、韩遂等在北方作乱,有后顾之忧;曹军士兵来自北方,只善陆战,不会水战;隆冬严寒,水土不服,易生疾病。

周瑜充满信心说:“曹军人数虽多,但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我方,只要君臣同心,团结对敌,完全可以打败曹军。”

周瑜主战的理由和对敌我力量的透彻分析,获得了武将们的坚决拥护,说得主和派文官们哑口无言,孙权不断微笑点头,表示赞赏。周瑜说完以后,孙权双目扫视了一下分站两列的文臣武将,断然拔出佩剑猛砍下桌子一角,斩钉截铁地说:“从今天起,只准言战,不准言和。

谁再主张降曹,请看桌子下场。”

孙权虽然下了抗曹决心,但一想到曹军有80万之多,东吴只有几万精兵,相差过于悬珠,能否打胜,没有信心,当晚急得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

周瑜早料到孙权的心事,深夜前来求见。他开门见山地说:“主公不要担心曹操兵多,80万大军是吹嘘吓人的数字,曹操从北方带来的军队大约只有十五六万人,劳师远征,疲兵再战,我军以逸待劳,可以稳操胜算。

荆州地区降曹军队不过七八万人,人员复杂,士气低沉,不堪一击。我只请求主公拨给几万精兵,保证打败曹军。”

孙权听了周瑜对曹军的具体分析,心中焦虑顿时消失,高兴地说:“你和鲁肃主战,正合我心,有你们这样英明的将领,何愁曹军不败。”孙权于是拨给3万人马,任命周瑜为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与刘备的两万军队结成联军,协助作战。

曹操的军队在长江北岸赤壁一带扎营,与孙刘联军隔江相对峙。正如周瑜所料,曹军果然不擅水战。冬天寒风怒吼,江上波涛汹涌,船舰不断颠簸,无数士兵晕船,呕吐厉害,加上水土不服,病号日益增多。

曹操与谋士们商量,设法用铁链把战船联结在一起,铺上木板,使船保持平稳,减轻了风浪颠簸,晕船人数大减。

有一天,周瑜和鲁肃带领一批武将和谋士来水寨高台上观察曹营情况,见连环战船一排一排紧密相连,恰似水上小宫殿一般,气势壮观,心中暗自发笑。他想:曹操只知防水,没想到防火,我给你来个火烧连环战船,定叫你全军覆灭,大败而归。

周瑜回营后,与谋士们商议破曹策略,决定实行火攻,但是江面宽阔,要接近敌船纵火,谈何容易。正在周瑜感到为难时,东吴老将黄盖主动请战,他也建议纵火烧船,并且要求承担最艰险的纵火任务。

周瑜见黄盖与他想到一起,非常高兴,但马上说:“火功虽好,无法接近敌船,也是枉然。”黄盖也早想到这一点,他自告奋勇,愿去曹营诈降,趁机纵火烧船。

为了骗取曹方信任,黄盖甘愿承受皮肉痛苦,伪装与周瑜计谋不合,受到严厉惩罚,被打得全身皮开肉绽,然后投奔曹营诈降,执行所谓“苦肉计”。

曹操接到黄盖降书后,开始也不相信,但经安插在吴军中的内线证明,黄盖遭受毒打属实,也就深信不疑。黄盖按着曹操约定的暗号标志,时间和地点,率领20条小舟,装满干柴芦苇,浇上鱼油,铺上硫磺和焰硝等引火易燃品,向驻扎在赤壁的曹方水寨飞快驶去。黄盖站在为首一条船上,高插一面大旗,上写“先锋黄盖”四字,他全副披挂,手握利刃,好不威风。

说也碰巧,这一天东风猛吹,波涛翻滚,曹操在军中高处遥望隔江,自以为不可一世。他说:“黄盖来降,是天助我也!

”20条船离曹营越来越近,曹营有个观察水上敌情动静的武将指着黄盖所率船只对曹操说:“来船有诈,休教近营。”曹说:

“你怎么知道?”他说:“黄盖说乘粮船来,如船中有粮,船必稳重,**来船,轻而且浮,今夜又有东南风猛吹,如果来船假降,是来纵火,就难对付了。

”曹操猛然醒悟,立即派巡逻船去制止来船。但已经晚了,黄盖用刀一挥,前船立即发火,风助火势,火趁风威,船如箭发,烟焰冲天,20条火船,一齐撞入水寨,曹营所有船只猛然着火,烈焰腾空,烧得满江通红。

曹营水寨士兵对突如其来的火攻,毫无思想准备,吓得惊慌失措。战船紧紧相连,根本无法分开,只能眼巴巴瞧着战船烧沉为止。大火很快从船上蔓延到驻扎岸上的曹营,江面上和江岸上到处一片火海。

周瑜挥动令旗,东吴将士们一个个如出山猛虎,奋勇出击,曹军士兵被大火烧得焦头烂额,战船上一片混乱,互相践踏,争相逃命,最后不是被火烧死,就是被水淹死。在孙刘联军的追杀下,曹军20多万人马,损失惨重。曹操见败局已定,只好收拾残兵败将,逃回许昌去。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胜,曹军大败,为曹刘孙三家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势奠定了基础。周瑜指挥有方,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败强的著名战例,不愧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请问赤壁之战历史意义如何,“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楼 匿名用户 赤壁之战之后 三国顶立的格局正式形成 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 第一,曹操 挟天子令诸侯 ,诸侯自然在道义上难以争锋 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 刘两家。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优势,孙刘联军的战绩更以辉煌。 此战,孙刘军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可以算是中...

赤壁之战后的历史写了一段歌,赤壁之战后的历史写了一段七字歌

1楼 深藏bule的故事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的作战 编辑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 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 208年 在长江赤壁 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 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 三大战役 中...

杜牧的《赤壁》的写诗背景,杜牧《赤壁》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1楼 笑悲情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 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 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二 八年 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 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