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质朴也就是一中很自然的状态,我们往往来形容一个人,就是天真自然,心无旁念,任生命纵横往来。
我以前对质朴的理解很简单。可以和朴素画等,但看了下面的文章后,觉得其中两组对比很有意思,所以将其整段文字摘录下来。
以“质朴”论人易于领会。论作品和风格确实易于体验而难以释说的。“质”可解为本质、质地、本色,亦可解为品质的诚信。
“朴”字源意指树皮。引申为未加工的木材,在引申为原始与天然状态。不加修饰之容。
质朴就是本色的淳朴与真率。
民间美术的质朴是不是指它的单纯与朴素那?不尽然。不错,单纯,朴素的形式一般都质朴,如蓝印花布、单色蜡染、扎染、民用粗瓷、草编等等。
原始美术多单色,用简单的材料工具,形象朴拙。也单纯而质朴。高尔基说民间文学“朴素的迷人”,也是用于民间美术,“迷人”的朴素,一定质朴。
但民间美术并不都朴素和单纯,如许多少数民族的挑花和刺绣,不仅纹样复杂多变,色彩及其丰富,还往往表现着某种历史观念与神话传说。陕北的丝绣挂件和香袋,河北蔚县的着色的剪纸,上海金山县新农民画, 也都不知单纯和朴素。但我们的审美感受仍然是质朴,作品心理内含的质朴,风格主观因素的质朴。
他们外形以至内容的复杂、多姿,犹如头戴银饰、身穿盛装的苗族少女,那气质依然质朴无华,而绝不同于既使着素装的扭捏作态的井妇人。它们和另一种复杂与绚丽也大相异趣——如明清工艺中的彩绘瓷、镶金错银的漆雕、富丽而又富贵的景泰蓝、镂刻着殿阁重楼或人骑车马的牙雕等等。后者的华美、高贵属另一种美。
它们和另一种单纯素雅的艺术也不相类——如水墨文人画,那有时极清淡、空疏的形象里常常寄托着极复杂的情感,其品格特征难以用质朴说明。
质朴的是不是粗糙的?应当承认,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存在着许多粗糙的东西。材料选择不精,加工不认真,作者技艺生疏,为了赚钱而粗制滥造等,都会造成粗糙之作。
粗糙的东西未必不质朴,但质朴并不意味着粗糙。朴素、粗犷、刚健也不等于粗糙。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都有粗细与文野之分,因此,尽管民间的东西偏于粗放,粗犷,却不能一概视为粗糙,甚至误把艺术品格的质朴当作粗糙。
质朴是精神品格,粗糙却是质料与加工所造成的外貌特征。
质朴也不能混同于通俗性。民间美术的创造主体和欣赏对象主要是农民,它的内容不深奥,它的形势也不奇崛,因而都具有通俗性。但一般所谓通俗的艺术,还包括贵族地主阶级为了教化所推行的内容和形式都丑陋的东西,如某些《百孝图》之类。
民阶层中所流行的一些庸俗乃至黄色的图画,也可谓通俗,但它们都和质朴不沾边,因而也不能和质朴的民间美术混为一谈。
人的质朴表现为内心与行动,精神与外表的统一。对民间美术来说,质朴是实用与审美、心与物的和谐统一。旧时北方农村,妇女出嫁、走亲戚、回娘家,用包袱包衣物。
被称为包袱或包袱皮的那块方布,多彩印或蜡染而成。山东有一种以桃红为主调的包袱,极其鲜艳。你在平原的大路上,经常可以看见姑娘和新媳妇晚在胳膊上的桃红包,——无论是春夏秋冬,是在村庄或田野上,它一旦出现,就响亮的跳出来,给人以欢乐感。
对于走亲戚的,它透露欢乐;对于结亲戚德,它欢呼迎接亲人的 欢乐。心与物,实用与审美,在这里真是水融的和谐。从这和谐中,我们能感到农村妇女感情与情感表达方式的质朴。
情感表达可以向李双双那样爽直,也可以向春妮那样含蓄,但都是质朴的,“凤辣子”式的、小民中长舌妇试的口若悬河的乖巧的伶牙俐齿,决不质朴。农村质朴姑娘的羞涩 腼腆,扭捏,也已与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的相应情态,这和艺术中的情况几乎一样。质朴的总显示着天性的纯真,不关子,不装腔作势,不搔首弄姿。
民间美术的质朴还显示为这样一个特色:它从不给自己的形势以负载过重的内容。这包括不让它再现*肖的,繁琐的现实图画,以及不让它表现超出其形式所能容纳的观念内容。
磁盘上的几笔似花非花的装饰,并不表现对象质感的泥、布玩具,极尽艳丽之能事而又绝不慕拟对象色彩的儿童午驱邪挂件,几何纹样的蓝印花布。花带,送给情人的烟荷包,鞋垫,袜底,以及门神,灶祃,灯方面等等,都是结合实用目的的赋予作品以简而明,人所熟知的象征观念(如榴子之喻),或者只展示一种情绪,一刹间的心境。人们感受的不过是行色的交织与组合变化所普成的可视的“**小品”。
惟其如此,才能使观者与不觉然之间得到一种内在的满足。对于民间工艺以至许多现代工艺来说,这种形势内容的和谐特质具有规律性,违反他就会受到惩罚。不久前在长沙看到了一些著名的陵陶瓷和湘绣新作,不少瓷瓶,瓷碗上的“装饰”竟都是主题性的人物或山水创作,而湘绣的高超技艺几乎都付与重彩画的慕拟了。
作为欣赏者,我的感受是很不舒服的。 笔者绝非要陵陶瓷和湘绣丢掉自己的特色去靠拢民间粗瓷或一般民用刺绣。但我很希望民间美术的质朴所具有的心与物,实用与审美,内容与形式的和谐,能给它们以启示和借鉴。
质朴的艺术和谐,和谐的艺术不一定质朴。故宫的建筑艺术,它的形势的庄严与辉煌,空间节奏与旋律的变化发展,都与它实施皇权的物质与精神要求高度和谐,但它并不质朴。民间美术的质朴,是将劳动者的质朴心理与相应形势融为一体的和谐,恰如别林斯基论民间诗说“朴素无化的、并且常常时粗糙的形式”的和谐。
劳动的质朴品格,朴实、纯真的心灵,是民间美术质朴特征的内在根源和决定因素。换言之,艺术 品格的本质导源于艺术家的人格本质。唯有诚朴之质,才有质朴之貌,这正如“总是意味着通过特有标志在外部表现中显示自身得内在特性”的风格一样,民间美术的质朴显示的是民间艺术家“自身的内在特征”。
称西里西亚织工民表达意志和情感的方式是“毫不含糊的、尖锐的,直截了当”,这是表达他们的斗争意志时所显示的一种质朴。缠绵之情的倾吐也可质朴无华,陕北民无望的情思:“前沟里糜子后沟谷,哪达想起那达哭。
”何其芳说这两句,“信天游,”“一下子就感到这是一个农村妇女的表白,她得质朴的情感与她所在的环境很和谐”,这种对不的爱情的表白之率直质朴,更使人觉得女只人公情感的火热和真挚。艺术品格于表现方式的这种质朴,也正是审美形态的劳动者的人格特征。
质朴一向成为许多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国古代画家与诗人提倡的“反朴归真”“大圭不雕”“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从一定意义说即是对质朴品格与境界的追求。文人艺术家和民间艺术家在气质、思想品格和艺术素养各方面都大不同,彼此的质朴也有质的区别。
文人是“反朴归真”民间艺术家是天然的朴与真。但两种朴与真都求内外之和谐,形势之单纯,抒情之真诚,这些又相通。美术史上一再出现的标榜自然与归朴的思潮,常是针对某种雕饰,过分华贵或纤弱倾向提出来的。
质朴是矫正夸饰、华媚诸病的良药。赵子昂对唐和北宋绘画的推崇,马蒂斯和毕加索等对非洲土著美术的倾倒与取鉴,以及近
六、七年以来一批中青年画家对中国早期艺术和民间艺术的浓厚兴趣等,无不如此
对于民间艺术的取鉴,如鲁迅曾指出的,既可以发生、开拓出一条新的生路;亦可能把本来质朴清新的东西“弄成僵石”。过去如此,今后仍如此。那分界,仍在对待民间艺术,尤其是它的质朴特质的态度。
自然美和人生境界的关系?越详细具体越好
2楼:匿名用户
人生的基本境界就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生较高的境界就是能欣赏大自然的美。
论对自然美的认识
3楼:傻话瞎说
你的“关键还是靠自己来写”感动了我。我给你提几条,作作参考:1】人的生命从质处看,只是枚受精卵。
从分化到来到世上,用的所有营养,都来自自然生物的牺牲。也就是说:母亲对自己孩子的养育,也是吸收着自然生物的营养来完成的。
毋庸避讳:“生命技术”是源自推论下的造物主。而生命演化,则是靠“你死(自然生物之死)、我才能活(生物的天敌人类)”。
2】把“自然生物的集合”,看**体的话,自然生物的好和坏也就是人身体好坏的 标志,这也是毋庸置疑的。3】自然生物,也是靠好环境才会兴旺的。没有水、土、肥、阳光与和风,生物也不会长好;人身体的健康需要营养全面,说明自然生物的家族,也需要“都在世”还得活的好,对吧?
这样一来,“环境共生”就成了生命的主题。4】自然环境分两大类:纯自然环境和人造自然环境(人类的一切行为也属自然)。
而人呢,却仅是生物的一个种类,所以:在地球上,一种生物的“生育泛滥”尚不足怪,因为生出来的也还是生物,“消化”容易。若是生物的作为泛滥了,那必然会祸及其他物种的绝灭或因环境恶劣难以繁衍。
5】人类,是二次进化的智慧生物。会创造发明、会利用地球上的一切资源。大家知道:
“利用”,是由“可利用”在先来实现的。当把“可利用”都竭泽而渔了之后,世界上是有人的身体和健康呢?还是有人类的自灭恶果随之而来??
肯定是后者。6】环境美,只是个结论,不该是希望或假设。环境美,若想成为共识下的实际常相存在,必须:
识人、识自然、识自然文明、识人类文明、识共存还是独存、识快速灭绝是由慢速恶待积累的结果、识人作为地球之主,最终造成自灭的愚蠢。-------想说的太多了,有些乱。
4楼:
呵呵,你是海事大学的吧,我也选那个课了,后天就叫**了,我还没有找到东西呢,你准备的怎么样了啊?
5楼:科学向往者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
美学概论试题自然美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分析
6楼:阿么么得
什么是美学中的自然美?就自然美的存在领域而言,它存在于自然中,凭借自然而存在,是自然形态。它具有自然的属性。
这个自然是与社会对称的自然。花、草、山、水、鱼等。什么是美?
什么是丑?这个领域中的美有何特点?这个领域的美是完全因为对象本身,还是因其与人构成特殊关系才美,观点完全不同。
其一,认为美完全是自然的,自然美美在自然本身。月亮美,是因为有独特的光;杏花美是其独特的色彩形状。在人类之外,与人无关的东西可以是美的。
其二,美是因与人构成了某种关系,即美在自然的人化,这是常见的一种观点。认为人把自身的东西加于自然,自然才成为美的,美不是自然本身原本就有的,是和人构成对象化关系时才有的,是人化的美。
那么,人能否使一切自然对象均成为美的关系呢?自然美的对象条件是不可忽视的。自有人类始,无人不认为月亮是美的,太阳有时被认为是不美的。
如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均不把太阳作为美的对象。而月亮在各民族神话中没有认为它不美的。如的嫦娥奔月,人在那里得到一个宁静、温馨的处所。
只苏轼“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除猜度那里可能温度略低外,还没有太多的贬词。“嫦娥应悔偷灵药”,是出于寂寞难耐,也只是与人间的欢乐、无烦恼相比较而言。如果在人间已是烦恼不堪,那月亮就是绝好的超脱之所。
月亮其光不强不弱,是非常可人的空间,而且它特别能与人亲近,可进入人的心灵的空间。因它总是出现在夜间,是人放下白天的琐事,清心、闲暇、孤寂之时,从而成为人的一个可以倾诉、渴望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对象虽有自身美的条件,但与人没有分开,它是人的对象,人在其身上发现许多人的东西,或说人将自己的东西加于其上,才能使自然对象的自身的条件显现为美的条件。
既不能脱离自然条件,也不能完全归于自然条件。因而将自然美定义为:它是自然对象所具有的底蕴和人对这个自然对象的人化的统一。
完全归结为人化那就和“移情论”没有区别了,以为可以完全无视自然对象,只要将情移入,就产生了美。
所以考察自然美,不能脱离对象自身。它是自然美的底蕴,但只有成为人的对象,对人才产生美与不美的问题。没有人,就无所谓美与不美。
如牛、羊在草原上,对草原上盛开的花并不欣赏。牛、羊不存在对花审美的问题。说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就产生了美,美就存在在那里了,这美对谁而言呢?
只是人类产生后,在自然界中寻找到美的条件。不同、不同民族面对同一对象,其美丑关系也不同。如在西方,将猫头鹰作为审美的对象;在中国,它则是凶讯的象征,不是审美对象。
这里所说的人化,还包括人对自然的改造、加工。自然进入人类生活,人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后的自然与原本的自然是不同的;与艺术中原本的自然未经实际加工改造、尚未发生性质变化的自然人化不同。对自然进行实际的高度人化的东西,不论过程以至结果,人们除了注重其实用价值外,也都按照美的要求进行加工。
不论人是否意识到是在创造,其结果都是通向美的。因而在人化过程中,虽不都是艺术创造,但都是美的创造。如博览会,展品都是取自自然的材料做成,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虽然美附于用上,但追求用的同时,也追求着美,使自然空间无不留下美的创造的痕迹。
在艺术创造中,自然成为艺术的审美表现材料,和人的审美情感结合,而创造出审美作品,也是自然人化。自然人化后,在自然美上所体现的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即非单纯的自然美,也非单纯的艺术美。这就是艺术的自然人化。
这在美学中,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复杂的艺术实践问题,形成了独有的领域。如风景诗、山水画,这在中国尤其突出。如魏晋南北朝时,山水诗、画突出表现出来,同时产生了该领域的美学理论——风景诗、山水画理论。
发展到明清时代,理论上达到极致的一个表现,就是石涛所讲的山、水等自然对象中都有它的精神。“山之神”、“水之韵”在**?怎么发现?
如从物的本质特点说,黄山、华山势态不同,更重要的是人对其势态的把握不同,画山而运势,相当大的程度在于人对势的挖掘和发挥,人将自身 的东西加入其中,这就是自然的人化。这正是自然美创造的核心问题。 在网上找的,希望对你有点帮助,呵呵!
忽然发现自己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很大的热情、怎么办
1楼 百度用户 人怎么样才能快乐?这个是一个费解的问题,我看了一本书,上面写的真的值得一提的。我把读后感写下,给我的朋友们,愿你们快乐。 一 为现在而活着我们所拥有的只有现在,不管昨天发生了什么事,不管明天有什么来临,我们永远置身于现在。快乐与满足的秘诀,就是全心全意的体会现在每一分,每一秒。真正的...
有没有像《美丽中国》一样的中国自然和人文风光的纪录片
1楼 韩艳艳海南 你可以看看央视四套的《走遍中国》,还有云南卫视的《经典旅游地理》 2楼 妘抒妘卷 有的,pps上有个对九寨的纪录片,看完我就想去了 nhk拍摄的关于 中国 自然风光类的 纪录片有哪些?注意仅仅是自然风光类的 5 3楼 手机用户 你可以看看央视四套的《走遍中国》,还有云南卫视的《经典...
对我有好感的男生最近对我很冷淡,对自己表示有好感的男生突然变冷淡?
1楼 长江行 你想咋整,一直对你热。而你则没有什么反馈 2楼 他是换一种方式,欲擒故纵,但是呢,如果这一招奏效的话他当然很开心,但是如果他的冷淡让你没有任何改变的话,他可能就真的放弃了 3楼 世界百科小马达 是不是最近有不开心的事情 对我有好感的男生最近对我很冷淡 4楼 果断不要去表现的太在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