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帮女锅头的故事

2021-02-05 12:51:57 字数 3586 阅读 8648

1楼:诡异鐜剰

听最后的马帮女锅头嘎达哪讲述: 这个社会已不再需要马帮了 马帮,听起来是一个有诗意又有神秘感的名词,让现代都市人产生种种浪漫的联想。但是在历史现实中,与马帮相联系的是让“猴子都要掉眼泪”的艰险道路,是蚂蟥,是高山蚊蚋,是大雪封山,是和死神来回打着照面。

很多外人文章中描摹的壮阔而煽情的文字中,“马帮”成为一个历史进程中鲜亮甚至有趣的象征符号。这容易让人们忽略一个现实,马帮的马,马帮的人,他们都是具体的生命存在,他们需要生存,需要生活,需要财富,需要让自己能过得更快乐,更好。 一个女赶马人,中国最后的国营马帮女马锅头,嘎达娜,用她自己的眼睛来看自己的生活,也正在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来维护自己的生活。

她和她的马正鲜活得书写着只属于自己的历史。 2005年5月1日,一支由120匹骡马、43个赶马人组成的云南大马帮从普洱县城出发,重走古道,经过云南、四川、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六个省市和78个县市区,跨过长江、黄河,翻越乌蒙山、秦岭和太行山……到达北京,全程 4125公里。这个距离是两天的火车行程,是三个小时的飞行。

但人和驮着茶叶的马匹一步步丈量,却一共经历了168天的风尘。事后有人用诗歌描述:“两百日程茶与马,八千里路云和月”。

“我是先头部队,我们是3月份就出发的,结果却直到10月才到达北京.”嘎达娜谈起这次马帮进京用的是很平常的口气。和大多数赶马人一样,一辈子都窝在大山里的他们普通话带着明显的地方口音,经常需要记者猜详。

而记者尽管标准的普通话在他们来说也需要费劲理解。幸好,她作为赶马人出身的经历让她面对谁都是笑声爽朗,都是心无隔阂,这让采访的进行总算顺利。 去北京一趟她并不后悔,牵挂的马现在离北京200多公里的地方,它们已经不用再奔波 从云南到北京这么一个漫长的过程,当时的嘎达娜并没有多少思想准备,她起初参加活动的动机就是从来没有见过北京天安门,能看看也好。

贡山之外的道路并不熟悉,嘎达娜带领的贡山马队出发不久就遇到泥石流的阻隔,还遇到了罕见雪灾造成的雪崩塌方,12匹骡马只好一匹匹从溜索上溜过波涛汹涌的怒江大峡谷。 在她以为已经经过最危险的路段以后,真正的危险拉开序幕。隧道、高速公路、大城市的宽阔马路……城市的现代化生活在这些以前几乎都没有出过大山的人和马面前。

第一次见到呼啸而过的火车,所有的马都惊了,它们四下逃窜。有一匹马直奔出了两里多地才被追回来。马也从来没有钻过公路隧道,进去后,黑暗和巨大的混响惊吓着山里的马,同样考验着赶马人的耐心和能力。

一路上,马帮穿越了许多城市,他们必须趁着夜深人静赶路。这又打乱了马帮的生物钟。以前赶马,赶马人清楚**有水有草,每天的行程都是有计划的,也是自由的。

但这次,在陌生的现代世界中,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走,什么时候要停,不知道前面的道路是什么状况,通向**。 城市的现实生活在马帮面前树起坚硬的壁垒. 到达陕西的时候,一个赶马人和他的骡马习惯了大步流星,躲避不及迎面的大卡车,死去了。

在以后**问及此事的时候,嘎达娜泣不成声。她说,一个马帮的人,大家一起出来的,怎么就到不了北京呢?“古道”在现代社会里已经不存在,走古道的马帮如何适应现生活轰隆着的车轮!

“我们坐飞机那么快就到北京,可是用马,走了5、6个月。”嘎达娜用最简单的数字来总结她的判断:现代社会不需要马帮了。

那么像这样一次被人们形容为“壮美的行为艺术”的马帮进京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嘎达娜回后悔吗?“不后悔.”她的回答很干脆,“既然都走了,有什么好后悔的。

” 如今还让她牵挂的是,两匹跟她一起走到北京的骡马,这是她最心爱的马:“虾脚”和“花角.”它们曾经陪伴过她走过马帮岁月中最艰苦的一段,甚至在危难的时候救过她.

“实在是不可能把它们再带回来,我后来去北京的时候,他们让我去看了,它们在离北京200公里的地方。它们现在很好。”当然,再去北京,嘎达娜是坐飞机去的。

如果说2005年的马帮进京对嘎达娜来说有什么重大收获,那么有一点很重要,她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大半辈子马帮生涯以后只能出现在梦里,现实真的不再需要了。

马帮情人 游走走茶马古道的哪些故事

2楼:葬魂v5o歖

跟老马锅头们聊熟了,他们会讲起路上的山花,那是些专门等在路边,和马锅头搭讪的女人。她们做点小生意,大胆地请那些认识或不认识的马锅头帮她们顺路捎点货,赚点小钱,一来二去的,有的就成了相好。

公元1940年,滇西的大山里,早春的一个傍晚。

十六岁的纳西姑娘阿荷坐在自家小店前,望着街边的流水发呆。阿荷,阿荷,走喽!走喽!

四五个女伴咯咯的笑声和喊叫声从街那头传来,阿荷装作听不见,她晓得,今晚会和昨晚一样,她们一伙伙的纳西姑娘一面嗑着瓜子、一面说笑打闹,手挽着手横排在花石板的街上,尖叫着狂笑着冲上冲下,会不时团团围住个小伙子,小伙子真真假假地作一番抵抗后便被她们俘虏,然后就是石桥边、树林里跳阿哩哩、阿哩哩直到半夜或天亮;然后在某一天,阿荷会像阿妈、阿奶样,嫁给其中一个早就认得的男人,然后从早上起来就背着个大篓子,赶街、酿酒、煮饭、泡梨、喂猪、腌火腿、侍候男人

阿荷有点烦,河边的桃花都快开了,三胜哥的马帮每年这时就该到了,三胜哥他们一来,店里店外连平时老打瞌睡的阿奶都会变得生气勃勃的了,阿妈说,是因为阿奶得了三胜哥给她那个看得见穿针线的老花镜。阿奶说,呸,才不是呢,是阿妈眼红三胜哥他们不时地请阿奶喝一杯窖酒,还把银钱存放在她那儿。阿荷一面笑着听她们俩叨叨,一面脚勤手快地给三胜哥他们送水倒酒。

她明白,就算三胜哥不给她带来那些叫女伴们眼馋的丝线手帕小镜子,不教给她怎么醮着盐巴用那只小小的牙刷,只要悄悄站在门边火塘明子照不到暗处,听着三胜哥他们这帮马锅头吸一阵水烟筒,说些不要说镇里那些小伙子,就连她阿爹阿公都认不得的事,她这一天就算没有白过了

三胜哥的马帮走南闯北,见过大世面,走过许多热闹的地方,也走过无数崇山老林,天天面对蛮烟瘴气、毒虫猛兽、盗贼兵匪、暴雨冰雪阿荷问他怕不怕,他闷着头吸阵水烟筒,笑笑只说惯了。阿荷喜欢的就是这个份。

在西部的长山大河间,大大小小的马锅头是相当独特的一个男人群体,他们上通官府,下联商贾,见匪斗匪、遇盗降贼。智慧、胆大又特能吃苦,不仅会做生意,还要善筹划,懂经营,聪明点的能讲几个国家、几个民族的语言、一肚子的新鲜事和各种笑话,去到哪儿都能和当地的人打成一堆对封闭在云南农耕时代的阿荷、甚至阿妈、阿奶们来说,马锅头就是她们风流倜傥的西部牛仔、凯特·金、007是那个年代的硬汉和那种肩膀靠得住的男人。

硬汉们也是人,常年风风雨雨的路上当然也渴望一双明亮多情的眸子,一个热乎乎的火塘,一个女人的柔情与温暖。

于是,古道上就有了许许多多关于有情人终成眷属或未成眷属的故事。

跟老马锅头们聊熟了,他们会讲起路上的山花,那是些专门等在路边,和马锅头搭讪的女人。她们做点小生意,大胆地请那些认识或不认识的马帮她们顺路捎点货,赚点小钱,一来二去的,有的就成了相好。他们会讲起姑嫂马店或三姊妹食馆中某个很**、很惹火的女人他们也会讲起他们或别人带回来的缅奶、傣奶、摆夷奶、汉奶、纳西奶也就是马锅头们带回来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婆娘。

我认识的一位藏奶,当年曾是日喀则最美丽的卖酒女,迷上了腾冲去的马锅头李和仁,她知道李和仁汉地有妻,还是随李来到腾冲,俩人很恩爱,头发已花白的藏奶满眼含笑地指着李和仁对我说那时他骗我,说他们家,手伸出窗子就摘得着苹果,离北京只有一小截截路在李家,藏奶、汉奶是一大家子,相处和睦。

束河的马锅头杨开,也曾娶一藏族巨商之女带回家,高贵的藏女看到束河农家的日子,戚然叹道:用树皮当衣穿的地方(蓑衣),四肢踩泥做活的地方(水田插秧),用草编鞋穿的地方(草鞋),吃肉也要切成薄片的地方。于是又随马帮回了**。

由于相信爱情的排它性,早年我曾吞吞吐吐地问过一位留守的汉奶:你晓得他在那边有女人?你汉奶半晌只说了一句话:他在外头不容易。病了,总要有个人给他涮把毛巾,倒口水。

这回,是我楞了半晌。

关于汽车的故事,关于车的故事

1楼 匿名用户 1829年,英国的詹姆斯发明了时速25公里的蒸汽车,该车可以作为大轿车使用。这种汽车装有笨重的锅炉和很多煤,冒着黑烟,污染街道,并发出隆隆的噪声,而且事故频繁地出现。1860年,法国工人鲁诺阿尔发明了内燃机,用大约1马力的煤气发动机来带动汽车,但效果不好。 不过,汽车就是在这种内燃机...

关于龙的故事,关于龙的故事50字

1楼 匿名用户 叶公好龙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叶公的人很喜欢龙,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就特地下凡来看叶公。结果叶公看见真的龙却被吓了个半死 关于龙的小故事,短一点,50字以内,越短越好!越短越好!越短越好!越短越好!越短越好!越短越好! 2楼 leeangel安琪 说到龙,就先讲龙的起源。这要上朔到五帝时...

关于鸟类的故事,关于鸟类的故事 25

1楼 新华陈听胡 麻雀最聪明 据说麻雀的学习和记忆,竟和较高级的脊椎动物像老鼠 及猴子一样快。 爱护鸟类的动人故事 越短越好 2楼 暴走少女 1 暑假的一天,小明和小刚出去玩。突然,从树上掉下来一只小鸟。小明捧着受伤的小鸟,往上一看,原来是树上的鸟巢破了。树太高了,够不着,怎么才能帮助小鸟把巢修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