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水平陷阱理论不能解释工业革命没有起源于中国

2021-02-02 22:48:19 字数 5036 阅读 7889

1楼:匿名用户

高水平假说认为,中国没能成功地进行工业革命是因为中国过多的人口抵消了高水平农业所带来的收益——古代中国之所以领先世界,而后又被欧洲赶超,是因为中国受到人口众多而资源匮乏的限制。

中国最初的家庭耕作制度有利于技术进步,不过这种进步的成果被一轮又一轮人口增加所吞噬,从而促使中国不得不大力发展农业技术去缓解人口压力。因此,中国出现了在较高农业技术水平上维持大量人口的局面。人口增加引起人地比率的上升,造成劳动力便宜、资源和资本昂贵的结果,对劳动替代型技术的需求降低,同时由于人口膨胀,使得没有足够的剩余去发展工业化,中国便进入了一个“高农业水平、高人口增长和低工业水平”的高水平陷阱之中。

不过,林毅夫不同意把中国工业技术未能发展的原因归结为资源瓶颈,因为资源瓶颈本身就是技术的函数,即高水平陷阱假说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姚洋同意林毅夫的观点,但认为适当修改,高水平陷阱假说仍然成立。他指出,由于中国人多地少,农业的平均回报高于工业的平均回报,资金向农业集中,造成工业缺少资金,这是中国未能工业化的真正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与意义,

2楼:阿沾

意义: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地位。

意义: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电力、汽车、化工等新兴产业的诞生。它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与沟通变得更加紧密,有利于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英国资产阶级统治一方面积极发展海外**,进行殖民统治,积累了丰富的资本,扩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最廉价的原料产地。

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行“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还是无法满足不断扩大市场需要,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厂手工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历史上把这一过程称为“工业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以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次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3楼:匿名用户

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表(三次的都有了。)

第一次(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第二次

(电力革命) 第三次

(新的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完成时间 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末20初 正在进行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

电力的发明及广泛应用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背景条件

(出现原因分析)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2、资本-海外**、奴隶**和殖民掠夺;

3、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丰富生产技术知识;

4、市场-先后打败西、荷、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3、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4、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2、先决条件-相对论等科学理论的迅速发展并取得重大突破;

3、社会保证-科学技术的社会化;

4、推动力-社会需要(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争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主要成就 棉纺织:

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开始;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是其标志性成果;冶金、采矿部门采用机器生产和蒸汽作动力;

交通运输:

1807年轮船(美,富尔顿);1814年火车机车(英、史蒂芬孙,) 表现在:

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发电机、电动机、爱迪生-电灯)——最主要特征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马可尼-无线电报)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成就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标志性发明 瓦特改良蒸汽机 电力的广泛使用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 法拉第的电磁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德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产生的新兴产业部门 金属冶炼业、

机器制造业等。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业等。 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信息工业等。

交通工具 汽船(轮船)、火车 电车.汽车.飞艇.飞机 宇宙飞船

动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煤炭)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 原子能或核能、太阳能

进入的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给社会带来的根本性变化 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巩固下来 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

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实质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电气化到自动化、智能化

特点 1、许多技术发明都**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2、首先也主要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3、主要在轻工业部门。 1、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最突出特点)

2、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一些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侧重于重工业部门。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

2、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广泛建立;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为两大对立阶级;

3、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

4、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1、生产力迅猛发展;

2、社会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2、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共同影响

① 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 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

第三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类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

③ 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密切。

思考、启示

(1)、三次科技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3)、我国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4)、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奋发学习,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立志知识报国,科技强国。

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

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东方从属于西方。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积极迅速发展,特别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对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科学技术发明和应用较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业生产总值分别跃居世界第

一、二位。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各国都注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20世纪50年代西欧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经济迅速发展。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美国在战后应用最新的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产业,经济稳定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①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n ①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正满怀信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三次科技革命对我们生产生活产生的重大

影响蒸汽动力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轮船和火车诞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显露。

电力的应用进一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耐用电灯泡的发明、有轨电车的制造、飞机和汽车的出现、有线**和电报的研制成功,为人们提供了便利。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威胁着人类文明,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成为迫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