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至信400作文,“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他们具体内容是什么?

2021-01-25 16:55:04 字数 3986 阅读 9837

1楼:佩服武则天了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归纳的五个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范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有利于在社会民众心理上树立起对于共同道德信念的权威感和归属感,非常适合于道德教育和宣传。

“仁”——以人为本人性关怀

儒家认为,“仁”是为人的根本,是人的精神家园。提倡“仁”的道德,就是要以人为本,把人当作人来对待,就是在确认自己是人的同时也承认他人是人,而人与人在天命之性和生命价值上是平等的。因此,人与人之间应该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态度友好相待,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态度互相帮助。

儒家以“仁”为道德之源,这对当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有两点重要启示:其

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谐、合作,较之于人与人之间有时难以避免的冲突、竞争来说,是更为重要、更为根本的方面,具有更高的价值。其

二、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道与人性的价值,都是终极的最高的价值。在崇尚科学技术、提倡竞争的当代社会,尤其需要强调“仁”的道德原则,以便使科学技术与竞争机制更好地为人道与人性的根本目的服务。

儒家的仁爱精神还不止于对自己同类的爱,再进一步,还应推广到对自然界一切生灵和万物的爱。这就是孟子所说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当今,世界范围的自然生态平衡正面临工业技术文明带来的普遍危机,有识之士深表忧虑,自发地组织起来,大声疾呼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稀有动物。

儒家提倡的“仁民而爱物”的精神,对于建设当代生态伦理道德也是有启发意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他们具体内容是什么?

2楼:爽朗的

“仁”:主要指仁爱。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

义: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如义诊、义演、义卖、义务等,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礼:讲文明,待人接物的表现,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

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

信:是说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守信用、讲信义。

3楼:言之午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

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仁至义尽”。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人生价值观,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如义诊、义演、义卖、义务等,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重礼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传统美德。“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从狭义说,作为待人接物的表现,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这些已经成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种表征和直观展现。

北京为迎奥运正大力开展礼仪教育。“礼之用,和为贵”,其价值取向为“和谐”。继承发扬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

4楼:匿名用户

君子所贵在德。士庶人有德,能保其身;卿大夫有德,能保其家;诸侯有德,能保其国;天子有德,能保其天下。

——陆九渊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延续和发展的深厚道德根基。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美德贯穿到一个人的自身、家庭、社会、国家等各个方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显著特征。中华传统美德,既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成就事业的品德基础,又是中华民族进步、社会发展、国家稳定的精神支柱,它陶冶出一代代仁人志士,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文明。

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重视个人道德品质的锤炼,重视道德规范的践行,重视整体利益价值的追求。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范畴,贯穿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整个发展历程,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

一、仁义礼智信源远流长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归纳的五个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其由来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仁义礼智信”的提出: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至春秋时期,是仁义礼智信五个德目被分别提出和确立的阶段。

“仁”的提出,最初与氏族宗族血缘关系相连,主要是指同情、关心和爱护人,其完整思想首先是由孔子阐释和传播的。

“义”最初的含义,既指仪表和风貌,也指适宜和正当,后来泛指一切道义,其作用是维持社会秩序。

“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经过儒家的改造,其内容由单纯的习俗仪式发展成规范婚姻、血统、长幼、尊卑等关系的行为准则,并逐渐制度化、法律化。

“智”最初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判断迅速准确,后来被春秋时期儒家赋予明辨是非善恶、自知知人等道德内涵,予以倡导。

“信”最初是指祭祀上天和先祖时诚实不欺、不敢妄言,后来逐渐摆脱其宗教色彩,特别是经过春秋时期儒家学者的倡导,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道德规范。

5楼:角木狼

儒家学说

孔云:仁义礼,孟云:仁义礼智,仲舒云:仁义礼智信。(仲舒是董仲舒)

仁义礼智信此为五常

孔子也常谈仁义礼智圣,但他并没有将这五者并列,而是分述。最早提出这个观点。

孟子说—仁义礼智根于心,就是说仁义礼智的道德是天赋的,是人心所固有的,是人的“良知、良能”,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本质特征!

董仲舒的思想为仁义礼智信其实是高于皇权的。

虽然君为臣纲,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但人主的发号施令,一样要受到五常的约束。

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和其他的立宪制度一样,在历史上有效防止了皇权**主义在废封建兴郡县之后的无限扩张。

事实上,秦始皇这样的君王,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

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

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董仲舒的“五常”学说的特点是:对仁义礼智信作了不违背孔孟思想的发挥;将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匹配,把纯人伦的东西纳入天道五行的范畴,从而为仁义礼智信提供了哲学依据,形成“五常之道”。

有谁知道仁,义,礼,智,信,是怎么理解的?

6楼:毛线专属系列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 何谓仁? 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专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属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

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何谓义?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

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何谓礼?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何谓智?

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

何谓信? 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

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 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