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种植几年有收获,土茯苓种植亩产量多少

2021-01-25 10:22:21 字数 3478 阅读 9727

1楼:橙子的大世界观

(一)概述

别名云苓、松茯苓。

为多孔菌科卧孔属植物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菌核,为低等植物,是寄生在松树上的真菌。药用部分为干燥菌核体。性味甘、淡平。

有渗湿、健脾、宁心等功能。用于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心悸、眩晕。茯苓皮,利水消肿,用于水湿浮肿等症。

各国各地均有分布。

(二)植物特性

茯苓多寄生于马尾松或段木上,其生长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菌丝(白色丝状物)阶段和菌核阶段。菌丝生长阶段,主要是菌丝从木材表面吸收水分和营养,同时分泌酶来分解和转化木材中的有机质(纤维素),使菌丝蔓延在木材中旺盛生长。

第二阶段是菌丝至中后期聚结成团,逐渐形成菌核(亦称结等)。结苓大小与菌种的优劣、营养条件和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有密切关系。不同品种的菌种,结苓的时间长短也不同,有的品种栽后3~4个月开始结苓,有些则较慢,需6~7个月。

早熟种栽后9~10个月即可收获,晚熟的品种则需12~14个月。

(三)生长特性

茯苓喜温暖、干燥、向阳,忌北风吹刮,以海拔在700米左右的松林中分布最广。温度以10~35℃为宜。菌丝在15~30℃均能生长,但以20~28℃较适宜。

当温度降到5℃或升到25℃以上,菌丝生长受到抑制,但尚能忍受-1—-5℃的短期低温不致于冻死。

土壤以排水良好、疏松通气、沙多泥少的夹沙土(含沙60%~70%)为好,土层以50~80厘米深厚、上松下实、含水量25%、ph5~6的微酸性土壤最适宜菌丝生长。切忌碱性土壤。

(四)栽培技术

1.备料

茯苓生长的营养主要靠菌丝在松树的根和树干中蔓延生长,并分解和吸收其中养分和水分之特点,选用松树作为茯苓的生活原料。为了充分发挥松树的利用效率,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椴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方法。

(1)段木备料

每年10~12月松树砍伐后,立即修去树桠及削皮留筋,具体要留几条筋,要看树的大小而定,削皮要露出木质部,顺木将树皮相间纵削(不削不铲的一条称为筋),各宽4~6厘米,削皮留筋后全株放在山上干燥。经半个月以后,将木料锯成长约80厘米的小段,然后就地在向阳处难叠成“井”字形,待敲之发出清脆响声,两端无松脂分泌时即可供用。

(2)树蔸备料

即利用伐木后留下的树蔸作材料。在秋、冬季节伐松树时,选择直径12厘米以上的树桩,将周围地面杂草和灌木砍掉,深挖40~50厘米,让树桩和根部暴露在土外,然后在树桩上部分别铲皮4~6向,留下4-6条约3~6厘米宽未铲皮的筋(也叫引线)。树桩下的粗大树根也可用来栽茯苓,每条树根铲皮3向,留3条引线。

根留1~1.5厘米长,过长即截断不要,使树蔸得到充分暴晒至干透。干后可用草将树蔸盖好,防止降雨淋湿。

2.选地挖窑

(1)选地

宜选排水良好的向阳缓坡地,土质深厚、疏松的砂质壤上(含沙量60%~70%)为好。黏土、透气性差的土壤不宜采用。最好选生荒土或放荒3年以上的庄稼地;栽过茯苓的地块即应放荒5~10年方可再种。

(2)挖窑

挖窑时间一般在12月下旬至1月底进行。先清除场地的草根、杂木蔸、石块等杂物,然后依备料段木的大小与长短挖窑。窑形为长方形(长度视段水长短而定),深挖20~30厘米,宽30~50厘米,窑地按坡度倾斜,清除窑内杂物。

挖出的土也要保持清洁。场地沿山坡两侧开沟以利排水,如坡度较陡,可在被顶筑坝拦水。

(3)下窑与接种

下窑接种时间在春分至清明前后进行。下窑应选连续晴天土壤微润时,把干透心的段木按大小搭配下窑,一般每窑2至多段。细料应垫起与大料一样高,两节段木留皮处应紧靠,使铲(削)皮成“v”形,以便于接种。

以重量计,每窑2节段木在15千克左右,最少不宜少于10千克。

栽培茯苓所用的苗种,历来沿用菌核组织,通称“肉引”;将其压碎成糊状作种用称为“浆引”;把“肉引”接种于段木,待菌丝充分生长后挖起,锯成小段作种的称“木引”。用“肉引”和“浆引”栽种一窑要耗费茯苓0.2~0.5千克,用种量大,不经济;“木引”操作繁琐,菌种质量难以稳定,稳产高产也难以保证。近年来采用纯菌种接引,即可获得高产,又可节约大量商品茯苓,是当前广泛应用的最好方法。

菌种是用小松木块(长宽厚1.2厘米*o.2厘米*1.0厘米)装瓶消毒,加适量的培养基质,经接上茯苓原种培养在瓶内长满旺盛的乳白色菌丝,而作为大面积茯苓的接种菌种。

接种时在两段木的上半部分用利刀削成长15厘米*10厘米的新口,然后用消毒过的钳或镊子将瓶内的菌种(长有菌丝的松土块)取出,平摆在两段木间的新口处,并加盖松木片或松叶,上面可再放一条段木(若两段水重20千克以上,则不放第三段段木),覆土10~15厘米,整个窑面成龟背形。每窑需菌种1/3~1/2瓶。

利用树蔸栽培在茯苓则于根蔸上削2~3个新口,然后将菌种分别接种在新口处,盖上松片或松叶,覆土高出树蔸15~18厘米,每树蔸一般用菌种0.5~1瓶。

3.田间管理

(1)查窑补引

段木接种7~10天,使长出白色的茯苓菌丝,检查时若发现段木上不长菌或污染杂菌即应进行补缺。方法是将窑的盖土扒开,露出段木,取去一段,以菌丝生长旺盛的窑中取出一段补上,然后将土覆回;或是将不上菌窑内的段木全部取出,晒去水分,再将段木重新削口,放回原窑用菌种接种。

(2)培土

茯苓形成菌核(结苓)后,苓体不断增大或因大雨冲刷表土层而露出土面,使茯苓停止生长。故要勤检查,发现窑土裂开或苓体露出要及时用细立培土,同时还应注意拔除杂草和防止人畜进入地内踏踩。

4.病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是白蚁,危害严重。接种后当年7~9月和第二年5-6月份地温高,白蚁繁殖快。

防治方法:发现蚁路,及时用药喷在蚁身上,使之带回窑内互相传染中毒死亡,或用煤油或开水灌水蚁穴,并加盖砂土,灭除虫源。

(五)采收加工

(1)采收

茯苓一般在接种后8~10个月内成熟,成熟茯苓的一个特征是外皮带黄褐色,届时可以控;另一个特点是长菌核的段木变疏松呈棕褐色,一捏就碎,表示养料已尽,应立即采收。通常是小段木先成熟,大段木后成熟。宜成熟一批收获一批,不宜拖延。

一般每窑15-20千克段木约收鲜茯苓2.5~15千克,高产可达25~40千克。

(2)加工

将采收茯苓堆放室内避风处,用稻草或麻袋盖严使之发汗,析出水分,再摊开晾干后反复堆盖,至表皮皱缩呈褐色时用刀剥下外表黑皮(即茯苓皮)后,选晴天依次切成块片(长、宽、厚4厘米*4厘米*o.5厘米),将切出的白块,赤块分别摊竹席或竹筛上晒干。也可直接剥净鲜茯苓外皮后置蒸笼隔水蒸干透心,取出用利刀按上述规格切成方块,置阳光下晒至足干。一般折干率为50%左右。

产品质量:成品以足干,去净外皮,成正方形块,厚薄均匀,白色者为优质。

土茯苓种植亩产量多少

2楼:瘾大技术差

你如果想种植茯苓的话,你先看你能不能搞到木材

,松树,一亩的用量在6-10吨左右木材,茯苓菌种每亩需要1800-2000袋,每袋1.8元,田间管理还是比较轻松。亩产要看种植技术水平,如的话,最高出个5000公斤也会有,低的出1000公斤也正常,现在鲜茯苓**在3元左右。

当年可以收获。

3楼:阿晖旷蔚

想种植茯苓先看能能搞木材松树亩用量6-10吨左右木材茯苓菌种每亩需要1800-2000袋每袋1.8元田间管理比较轻松亩产要看种植技术水平高5000公斤低1000公斤现鲜茯苓**3元左右收获

滇重楼从种植到收获需要多长时间,滇重楼每亩收益多少,种植三年以上

1楼 重楼从种植到收获利用需8 10年的时间,制药企业为获取更多原料,大幅度提高重楼收购 ,收购 达1000元 kg以上。 滇重楼生长过程中,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和遮蔽度。适宜生长在海拔为1600 3100m的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2 13 ,无霜期270天以上。年降雨量850 1200mm,降雨量集中...

种植一亩独角莲1年能收多少成品,独脚莲年种下去,几年能收。一亩地能收多少?

1楼 匿名用户 收成收各种因数影响,一般会消耗种20 25公斤。 独角莲采用块茎和种子繁殖,而以块茎无性繁殖为主,在秋季收获时,利用球茎四周生出来的小球茎作种栽。小球茎分带根与不带根的两种,带根的较大球茎栽植后可当年收获,不带根的小球茎栽填次年收获。秋季选留收获的小种茎,用干细泥沙分层堆积,贮藏越冬...

农村一亩地一年能够收入多少,请问,一亩地,种植农作物,一年可以获得多少收入?

1楼 匿名用户 大概几百块而已,因为要除去肥料,人工的话基本没什么收入只是供自给自足,如果要想拿去买钱的话,那必需种很多亩,除去自已家要吃的,真的没有多少钱能收入的。 2楼 长荡湖蟹王舫 现在的亩产算是高的了大概600公斤,每公斤2块多钱。农药 化肥500多 生产资料 水 种子等250,如果请帮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