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手机用户
据01年12月第一版 物理人教第二册 154页以下内容仅供参考,以课标为准
个人理解奥
版斯特实验中小磁针的偏转方权向同电流方向有关,根据插图,通电后n级偏向电流方向。
通电导体周围的磁感线方向与通电导体的电流方向据个人理解应该有关,由n向s,貌似与电流方向相同。
中考中不深入考察。
2楼:匿名用户
这个要用到高中的安培定则
具体是弯曲拇指外的四指包住电线(电流),伸直拇指,令拇指与电流方向一致,这时四指指间所指方向即磁感线环绕方向.磁感线是一圈圈地环绕电流的.
3楼:木易草衣
利用右手螺旋定则,如果是人教版的话,书上应该有介绍
4楼:匿名用户
除食指外的四指沿电流的方向握住(用右手喔),食指所指的方向即为电流的方向。奥斯特实验中的小磁针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5楼:匿名用户
个要用到高中的安培定则
请问奥斯特实验中怎么判断小磁针的转动方向
6楼:匿名用户
通电直导线附近产生磁场(动电生磁),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让大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四指的指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由上面右手定则判断磁场方向,受磁场影响外面小磁针n极会偏向指向该磁场方向。
由右手定则知道甲中电线下面磁感应线是由里向外,所以n极方向往外
7楼:请叫我必清
右手定则,手掌手心朝下,四指弯曲,则可知指节处为n极手腕处为s极,所以磁针s极朝内n极朝外
8楼:匿名用户
根据右手定则,拇指是指针朝向,其余四指是电流方向。
奥斯特实验中为什么导线南北放置,小磁针怎么偏转?
9楼:匿名用户
因为通电直导线产生的磁场分布在一种以导线为轴的同心圆柱面上(磁场方向可用右手定则判断,大拇指指电流方向,四指弯曲指向磁场方向),小磁针自然静止时是指向南北方向的,如果导线沿东西方向放的话产生的磁场对小磁针的力矩为零,不会观察到小磁针偏转的现象。
只有当导线南北放置时,导线产生的磁场对小磁针的力矩不为零才有可能观察到小磁针偏转的现象。
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导线通电后,磁场的方向也就是小磁针的指向将和导线方向垂直。
扩展资料:
实验的内容
1820年4月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上课时,无意中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他突然发现了一个现象。 这个现象并没有引起在场其他人的注意,而奥斯特却是个有心人,他非常兴奋,紧紧抓住这个现象,接连三个月深入地研究,反复做了几十次实验。
显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的实验。如果在直导线附近(导线需要南北放置),放置一枚小磁针,则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将发生偏转。这一现象由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1851)于1820年7月通过试验首先发现。
从判定电流周围磁场方向的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认识磁场的方向性及磁感线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了解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磁场的磁感线,以及条形磁体和马蹄形磁体磁场的磁感线,进一步认识磁场的方向性。
奥斯特实验的缺点
奥斯特实验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1820年奥斯特做此实验前,人们对电和磁的认识一直是单独的、孤立的,奥斯特实验使人们第一次认识到电和磁的联系。从教学上讲,能否做好奥斯特实验是学生能否学好电磁学的关键。
但教材对此实验的设计效果并不明显,用导线将电池的正负极直接连接并放在演示磁针的上方,会发现磁针几乎不动,很多教师采用将演示磁针换成微型磁针来做此实验,通电后磁针转动但转动幅度仍不大。
此种改进虽勉强可行,但降低了实验可见度,教师的演示有蜻蜓点水之感;再者用电池做电源,由于发生短路,用过几次就要更换电池,造成较大的浪费,因为学生电源有过载保护,也无法用学生电源代替电池做实验。
10楼:冠兴有瑞棋
哦,这个我们老师讲过!
你可以用安培定则来确定导线周围的磁场.在这里的安培定则用大拇指指电流的方向,你其余的四指则指的就是磁感线的方向.磁感线是围绕着导线存在的,就象一个圆柱体一样包围着导线.
这样你确定的导线周围的磁场,你就明白小磁针为什么会向另一方偏转了.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要平行了.如果磁针与导线垂直(指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可能出现原来小磁针和导线周围磁场一致的情况,那么就看不到小磁针的偏转了.
11楼:匿名用户
看电流方向→_→电流向南走,磁针n极指东。电流向北走,磁针s极指东。应该没错╯_╰
物理奥斯特实验中小磁针怎么偏转?
12楼:匿名用户
小磁针南北放置,北极指北。通电直导线在小磁针正上方南北放置,因电流方向有两种,相应磁针偏转有两个可能。如果电流方向向北,则小磁针北极向西偏转。
如果电流方向向南,则小磁针北极向东偏转。
13楼:匿名用户
用右手法则根据电流方向判断磁场方向,然后判断小磁针的偏转方向
14楼:罗剑东
是不是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右手定则:右手握拳,伸出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另外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周围的环形磁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