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曜五窟的历史意义,试述昙曜五窟的艺术成就及“帝王即佛”思想

2021-01-23 18:06:33 字数 5065 阅读 6734

1楼:手机用户

关于昙曜五窟,一般认为它们分别仿效的是北魏早期五个皇帝的形象,具体代表哪一位皇帝,学术界也有争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杭侃教授根据现场调查和文献记载认为,昙曜五窟应该是“按世俗的昭穆制排列”,但这五个洞窟的中心并不是第十八窟,反而“十九窟是五个窟中的中心窟”。他认为,因为第二十窟在开凿后不久坍塌,所以无法在其西面再开新的洞窟,不得不在东部,即第十七窟外面开第十六窟。

第十九窟主尊代表开国皇帝拓跋珪,第十八窟是第二代明元帝,第二十窟代表第三代太武帝,第十七窟的交脚菩萨代表太武帝之子,尚未即位就死去的景穆帝,第十六窟为当时在位的***文成帝。笔者认为这个结论较为合理。

昙曜五窟诸大佛受到河北、长安、凉州等佛教先进地区造像的影响而产生。石窟寺院这种佛教艺术表现形式早在印度就已出现,凉州地区也有早于云冈的佛教石窟,比起这些石窟寺,昙曜五窟的内容简单、单纯,洞窟只是为容纳大佛而存在,高达十几米的大佛应为昙曜五窟的特点,大佛是洞窟的一切,不需其他装饰。如第十七窟主尊那样不拘泥于细节的做法,并未让人觉得凿窟计划有疏漏,相反使我们感到北魏早期造像活动的大气和豪放。

大佛巨大的躯体确实相当逼人,但大佛略带稚气的容貌却又使人感到比较亲切。这两种矛盾的感觉,可能体现了北魏早期佛教造像的特殊性格,即“皇帝即当今如来”。昙曜五窟的大佛既代表宗教领袖,也代表了人间统治者,并不完全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也是具有肉身的人主,少了些神秘感,多了些人气味儿。

昙曜五窟反映了北魏初期特殊的佛教文化,五尊大佛在代表佛陀的同时,也分别象征具体的皇帝个人。这种特殊的佛教造像在印度或其他佛教先进地区从未出现过,昙曜五窟的开凿,揭示了与印度佛教不同的“中国佛教”的开创。

试述昙曜五窟的艺术成就及“帝王即佛”思想

2楼:匿名用户

云冈石窟创建于公元450年,北魏文成帝令沙门统昙曜(音坛耀)开凿5个大石窟(第16- 20窟),后人称为昙曜五窟。“昙曜五窟”:开凿于公元460-465年,是云冈石窟的第一期工程。

据说是要显示北魏皇帝权力的无限;而5个石窟的**都雕刻了巨大的如来佛像,象征了北魏五朝的五代皇帝。

石窟古称武州山(武周山)石窟,是由北魏皇室主持开凿的皇家寺院,位于大同市西郊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这里是内蒙古到山西的交通要道,即盛乐到平城的必经之路。在此地开凿石窟寺,其意义非同一般。现在云冈石窟由云冈石窟研究院负责保护、研究与管理,有40多个洞窟,主要洞窟为第一窟至第二十窟。

昙曜五窟(16-20窟)是云岗开凿最早,气魄最宏大的窟群。五窟六窟毗连成一组双窟,规模宏伟,雕饰瑰丽,技法熟练,为云冈艺术之精华。

洞窟呈椭圆形平面设计,窟内宽敞,主要造像占去大部分面积。其中第16窟是一个以伎乐驰名的洞窟,中间巨佛立于莲柱上,昂首挺胸,气概非凡,被西方游客誉为"美男子",或英俊清秀,或肃穆端庄,或披千佛袈裟而立,或合十而坐。周壁有千佛、佛龛。

这些造像,神情生动,姿态美妙,或吹笛,或弹琵琶,令人叹为观止。而第20窟露天大佛结跏跌坐,被称为云冈石刻的象征。佛像为释迦坐像,高13.

7米,胸以上因石质坚硬,保存完好。造型古朴硕大,两肩宽厚,袈裟右袒,面形丰圆,薄唇高鼻,神情肃穆。背光的大焰纹和坐佛、飞天等浮雕十分华美,把主佛衬托得更加刚健雄浑,为云冈石窟中的代表作品。

石窟前有清顺治八年所建五间四层木构楼阁,琉璃瓦顶,颇为壮观。

在历史上,大同曾经一度是全华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中心。四世纪时中国北方地区还处在五胡十六国的混乱之中,此时在北方草原兴起的鲜卑族拓跋氏的首领拓跋珪,将都城从内蒙古盛乐迁到平城,即现在的大同,由此翻开了大同城市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

北魏(386-534)建国初期,频繁进行大规模的徙民活动,随着北魏统一整个北方地区,不计其数的人民从华北、关中及河西等地区来到平城。这些人之中有不少的佛教信徒,如侍奉道武帝和明元帝的道人统法果出生于河北赵郡,文成帝时期的道人统师贤、沙门统昙曜等来自凉州。在这些高僧的引导下,北魏皇帝崇信佛教,法果提出“皇帝即当今如来”的思想。

在北魏统治阶级和佛教集团互相依靠的关系之下,佛教得到北魏皇室的保护。其间虽经受过太武帝的灭佛,但文成帝即位之后立刻复佛,其发展趋势马上超过了灭佛前的程度。在此背景下,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了云冈石窟。

昙曜五窟诸大佛受到河北、长安、凉州等佛教先进地区造像的影响而产生。石窟寺院这种佛教艺术表现形式早在印度就已出现,凉州地区也有早于云冈的佛教石窟,比起这些石窟寺,昙曜五窟的内容简单、单纯,洞窟只是为容纳大佛而存在,高达十几米的大佛应为昙曜五窟的特点,大佛是洞窟的一切,不需其他装饰。如第十七窟主尊那样不拘泥于细节的做法,并未让人觉得凿窟计划有疏漏,相反使我们感到北魏早期造像活动的大气和豪放。

大佛巨大的躯体确实相当逼人,但大佛略带稚气的容貌却又使人感到比较亲切。这两种矛盾的感觉,可能体现了北魏早期佛教造像的特殊性格,即“皇帝即当今如来”。昙曜五窟的大佛既代表宗教领袖,也代表了人间统治者,并不完全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也是具有肉身的人主,少了些神秘感,多了些人气味儿。

昙曜五窟反映了北魏初期特殊的佛教文化,五尊大佛在代表佛陀的同时,也分别象征具体的皇帝个人。这种特殊的佛教造像在印度或其他佛教先进地区从未出现过,昙曜五窟的开凿,揭示了与印度佛教不同的“中国佛教”的开创。

昙曜五窟的特征是什么?

3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昙曜五窟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形制上共同特点是外壁满雕千佛,大体上都模拟椭圆形的草庐形式,无后室。造像主要是三世佛,主佛形体高大,占窟内主要位置。

第16窟为昙曜五窟最东端的一窟,按位置及造像应为昙曜五窟之第一窟。窟平面为椭圆形,顶为穹窿形,窟内主像为莲花座上的大立像,高13.5米。

第16窟造像发式为肉髻和波状发纹,这是云冈石窟中特有的发式。迎面一尊立像,招你仰望。

第17窟窟形平面属椭圆形,穹隆顶。主像为云冈最大的交脚坐像,高15米。

第17窟东西两壁各有一大佛像,东为坐像,西为立像,也非常魁梧,但风格与主像不同。由于有这3尊像,也有称之为“三世佛”,主尊定为未来世之弥勒。

第17窟明窗东侧有“太和十三年”题记,为明确洞窟开凿的时间提供了可靠的记录依据。以此对应第17窟的造像,佛像加冠,意在开创大业已成功,予以表彰加冕。

第18窟形也是椭圆形平面,穹隆顶。洞窟东西最宽处约18.7米,南北最长处约7.7米,是一个非常高大、宽敞的洞窟。

第18窟主尊佛像是一大立像,高15.5米,造型奇特而优美。佛像昂首挺立,身躯雄壮,气势宏伟。

紧贴在本尊立佛两侧的服侍是两尊菩萨,头戴莲花纹三珠冠,中刻小坐佛,冠下束发垂肩,眉眼细长清秀,鼻翼俏媚,薄唇含笑,面相较美。

第19窟的窟形是在椭圆平面之外又扩出两个侧耳洞,而耳洞的地平线又高出主窟约3米,窟内设8米高的坐像。

第19窟主佛像显示着成道者的庄严法相和圆满的福德形状。右手舒展,五指当胸,左手置膝上,微握如拳状,掌中置绢索状物。

第20窟的露天大佛,被誉为云冈的代表作。主像是高13.7米的结跏趺坐像。因洞窟崩塌而使大佛露天,所以被人们称为露天大佛。

什么是昙曜五窟?

4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云冈石窟,北魏称武州山石窟寺或灵岩寺。关于石窟的开凿,《魏书?释老志》记述的很简略:

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70尺,次60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

昙曜法师为了扩大佛教的影响,仿照北魏王朝5个皇帝的形象雕琢了5窟洞窟的主佛。施工中,他逐个查看佛像的艺术造型,经常席地而坐,教徒雕琢,要求工匠一斧不多凿,一斧不少凿,斧斧见功夫。

为了纪念昙曜法师,人们就把这5个窟叫做“昙曜五窟”,编为云冈第16窟至第20窟,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

5楼:匿名用户

是云冈石窟的第五大窟。

昙曜五窟的雕像有什么特点?

6楼:北京创典文化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由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云冈第一期5窟洞窟终于成功了,但是昙曜法师却因为操劳过度而合上了双眼。

为了纪念昙曜法师,人们就把这5个窟叫做“昙曜五窟”,编为云冈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

这昙曜五窟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形制上共同特点是外壁满雕千佛,大体上都模拟椭圆形的草庐形式,无后室。造像主要是三世佛,主佛形体高大,占窟内主要位置。

第十六窟为昙曜五窟最东端的一窟,按位置及造像应为昙曜五窟之第一窟。窟平面为椭圆形,顶为穹窿形,窟内主像为立于莲花座上的大立像,像高13.5米。

第十六窟造像发式为肉髻和波状发纹,这是云冈石窟中特有的发式。迎面一尊立像,招你仰望。

此像高大雄伟、造型英俊,神情威严、身着厚重的毡披,胸前佩结带,大裙齐胸,右手上举胸前,左手下垂,拇指与中指相捏,呈说法手印。从造像上可看出一种游牧民族风格,且有一派英武气概。

第十七窟窟形平面属椭圆形,穹隆顶。主像为云冈最大的交脚坐像,高15米。

走进这低于地平面约一米的第十七窟时,仰面向上,这尊主像魁奇伟岸,有唯我独尊的气势。头上戴花冠,胸前配兽饰,臂着珠钏,腿做箕踞,右手仰掌,左手屈胸,人们称之为“交脚弥勒菩萨”。

第十七窟东西两壁各有一大佛像,东为坐像,西为立像,也非常魁梧,但风格与主像不同。由于有这3尊像,也有称之为“三世佛”,主尊定为未来世之弥勒。

第十七窟明窗东侧有“太和十三年”题记,为明确洞窟开凿的时间提供了可靠的记录依据。以此对应第十七窟的造像,佛像加冠,意在开创大业已成功,予以表彰加冕。

兼可弥补其“冠履不暇”的奔波劳碌,半蹲式的交脚坐形,可为对其“栖逞外土”不得安居寄托的纪念,同时又似在告诉人们,江山初建,无暇安坐,遇有军情可随机起身征战之感。

第十八窟南壁下层的交脚菩萨

昙曜五窟的洞窟特点

7楼:njqbz95籇

昙曜五窟(16-20窟)是云岗开凿最早,气魄最宏大的窟群。五窟六窟毗连成一组双窟,规模宏伟,雕饰瑰丽,技法熟练,为云冈艺术之精华。

洞窟呈椭圆形平面设计,窟内宽敞,主要造像占去大部分面积。其中第16窟是一个以伎乐驰名的洞窟,中间巨佛立于莲柱上,昂首挺胸,气概非凡,被西方游客誉为美男子,或英俊清秀,或肃穆端庄,或披千佛袈裟而立,或合十而坐。周壁有千佛、佛龛。

这些造像,神情生动,姿态美妙,或吹笛,或弹琵琶,令人叹为观止。而第20窟露天大佛结跏跌坐,被称为云冈石刻的象征。佛像为释迦坐像,高13.

7米,胸以上因石质坚硬,保存完好。造型古朴硕大,两肩宽厚,袈裟右袒,面形丰圆,薄唇高鼻,神情肃穆。背光的大焰纹和坐佛、飞天等浮雕十分华美,把主佛衬托得更加刚健雄浑,为云冈石窟中的代表作品。

石窟前有清顺治八年所建五间四层木构楼阁,琉璃瓦顶,颇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