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椎龙是植食性还是杂食性恐龙,大椎龙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

2021-01-22 16:52:51 字数 4535 阅读 2552

1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大椎龙可能生活在植物茂盛的河沼地区,主要以枝叶为食。通常它主要寻找地上的植物,偶尔也会以高大的树木的嫩叶为食,这时它就会依靠健壮的后肢站立。

有人曾经在大椎龙的化石中发现胃石,古生物学家们估计可能用来帮助消化的。

食性之谜

大椎龙属于原蜥脚下目,原蜥脚类恐龙是草食性或杂食性动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开始争论原蜥脚类是肉食性的可能性。

大椎龙在初发现时,人们认为是植食性恐龙,因为它的齿冠最宽处大于齿根宽度,形成切割边缘,有利于嚼食植物的枝叶。

但随着大椎龙化石研究的不断深入,部分古生物学家认为,大椎龙除了以植物为食外,还会以小型动物或尸体补充食物,应属于杂食性恐龙。不过,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大椎龙是一种植食性恐龙。

颌部之谜

大椎龙的上颌是突起的,这可能表示在下颌骨末端的嘴喙部位是皮质的,而大椎龙的下颌像板龙一样有一个鸟喙骨隆突。这个鸟喙骨隆突比板龙的要浅平一些,但也能够控制下颌的肌肉。大椎龙的颌部关节在上排牙齿的后方,这样牙齿很小,可以咬碎树叶,但咀嚼功能却不强。

此外,大椎龙上下颌都长着血管孔可以让血管通过,这表明它长有脸颊。如同所有恐龙一样,大椎龙的许多生物学层面,例如行为、外表颜色、生理机能等仍然未知,颌部面貌只是根据化石的分析而来,到底本来面目如何,还需要寻找进一步的证据。大椎龙

大椎龙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

2楼:易书科技

庞大却轻盈的大椎龙

大椎龙,又名巨椎龙,属名在希腊文意为“巨大的脊椎”。大椎龙是原蜥脚下目的一属,生存于早侏罗纪赫塘阶到普林斯**阶,约2亿年前到1亿8300万年前。大椎龙是在1854年由理查德·欧文根据来自于南非的化石而命名的,是最早命名的恐龙之一。

大椎龙的化石已经在南非、莱索托以及赞比亚等地发现。

修长且轻盈的身体

大椎龙是种典型的原蜥脚类恐龙。它们的身体修长,颈部较长,具有大约9节长颈椎、13节背椎、3节荐椎以及至少40节尾椎。耻骨朝前,如同大部分的蜥臀目恐龙。

与同为原蜥脚类的板龙相比,大椎龙的身体较为轻盈。

大椎龙是种中等大小的原蜥脚类恐龙,身长约4米,体重接近135公斤,少数的研究则估计大椎龙的身长可达6米。大椎龙长久以来被认为是四足动物,但2007年的一份对于前肢生理构造的研究,则认为从它们的动作范围,排除了惯常用四足行走的可能。这个研究也认为大椎龙手部转动的幅度有限,排除了以指关节着地或其他形式的行走方式。

小而轻的头部

大椎龙的头部小,长度接近股骨长度的一半。头部的众多窝孔,减低了头部的重量,并提供肌肉附着处,容纳感觉器官,这些窝孔在头部两侧成对排列。头部前方为两个大型、椭圆形的鼻孔。

眶前孔位于鼻孔与眼睛之间,小于板龙的眶前孔。

头部后方则为两对颞颥孔——位于眼窝后方中间的侧颞孔与头顶上侧的上颞孔。下颌两侧也有小型窝孔。

大椎龙的家族

大椎龙属于原蜥脚下目,原蜥脚下目是群早期蜥臀目恐龙,生存于三叠纪与侏罗纪,并在侏罗纪末期灭亡。原蜥脚下目的其他著名属包括板龙、云南龙与里奥哈龙。

大椎龙是大椎龙科的模式属,该科名称即来自于大椎龙。大椎龙科也包括云南龙,在2007年,耶茨提出近蜥龙类,而大椎龙科的大椎龙、科罗拉多斯龙、禄丰龙,以及云南龙属于近蜥龙类。同样在2007年,纳森·史密斯与迪亚戈·玻尔在他们的研究中,将大椎龙、科罗拉多斯龙、禄丰龙以及他们新发现的冰河龙,列入大椎龙科中。

数个发现于阿根廷的疑似大椎龙化石,被建立为新属——远食龙,属于大椎龙科。大椎龙

食肉恐龙和食草恐龙分别有哪些

3楼:匿名用户

食肉恐龙

:比较著名的 有 霸王龙、恐爪龙(又叫迅猛龙,团队捕猎最凶猛)、翼龙(有些人分类翼龙不算恐龙)、沧龙(海中霸主,一种大鳄鱼,有些人也分类为不是恐龙)、鱼龙等

食草恐龙:比较著名的有 梁龙(最长) 雷龙(最重) 三角龙 肿头龙 禽龙(大拇指很尖锐)剑龙(样子非常霸气) 甲龙 等.

吃肉的恐龙,头大,牙齿尖,吃植物的恐龙头小,牙齿比较平整,吃肉的爪子尖,吃植物的没有尖尖的部分,吃肉的恐龙全部是两只脚走路,四只脚走路的一定是吃植物的恐龙。还有,吃肉的体型始终一致,所以能保持两脚走路,吃植物的体型越来越大,两只脚站不起来,就只好四肢着地。那么由于肉食少,所以七分之一的恐龙是吃肉的,七分之六是吃植物的,这样才能达到生物链平衡。

十大食肉恐龙排名

1霸王龙

2蛮龙3马普龙

4 鲨齿龙

5南方巨兽龙

6魁纣龙

7食蜥王龙

8依潘龙

9特暴龙

10矮暴龙

4楼:匿名用户

食草恐龙

1.灵龙(学名:agilisaurus)是小型的草食性恐龙,生活于侏罗纪中期的东亚。它的名字是来自拉丁文的“灵敏”的意思,是因它轻盈的骨骼及长脚而命名。

2.剑龙为一种巨大的草食性恐龙,是一种生存在侏罗纪晚期的食草性动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7-9米长,2.35米至3.

5米高,2至4吨重。

3.板龙意为"平板的爬行动物",是生存于2亿1000万年前,晚三叠纪的古老恐龙。体长6-8米,身高3.6米,体重5吨左右,据考古研究它是生活在地球上食植物第一种巨型恐龙。

食肉恐龙

1.霸王龙即雷克斯暴龙(tyrannosaurus rex),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

2.棘龙意思为「有棘的蜥蜴」,是一类大型兽脚类肉食龙,其中的亚种埃及棘龙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食肉恐龙,体长12到20米,臀高270至400厘米,体重4到26吨,生存于白垩纪的北非,约为114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

3.马普龙(属名:mapusaurus)意为“大地蜥蜴”,是种巨型肉食龙下目恐龙,小于棘龙,但也是目前第3大的食肉恐龙,生存于晚白垩纪的阿根廷,约8700万年前的科尼亚克阶。

恐龙(英文名:dinosaur),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1.觅食

草食性恐龙能够吃到的植物受限于它们的身高,所以有些小型草食性恐龙为了吃到高处的植物叶子,会用后肢站立。肉食性恐龙以草食性恐龙和其他动物为食。各种恐龙不同的觅食方式也会在它们的牙齿上体现出来。

2.斗争

锐利的牙齿和爪子是肉食类恐龙猎食的**。暴龙类恐龙会寻找落单的草食性恐龙,因此常常单独行动。而有些恐龙则会群体行动,锁定猎物后蜂拥而上,并用第二根趾头的脚爪割开猎物的腹部。

草食性恐龙一般会有一些特殊的“装备”来对付肉食性恐龙的攻击,这些装备有时是坚韧的皮甲、骨棒或骨钉,有时是有力的尾巴。如棒槌龙等。大型草食性恐龙会集体行动,一旦受到威胁,就会集体坚守阵地并反击。

5楼:微笑

1、植食恐龙(草食性恐龙):大部分体形庞大的恐龙都是食草的,常见的恐龙有梁龙,剑龙,三角龙、雷利诺龙、汝阳黄河巨龙、萨尔塔龙、大椎龙又名巨椎龙、切齿龙等。

2、肉食恐龙:这些肉食恐龙凶猛、残暴,以捕猎其它恐龙为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霸王龙、异特龙。还有鸟脚龙、翼手龙、他蓓翼龙、假鲨齿龙、中国鸟龙、克柔龙、蛮龙、食蜥王龙、马普龙、陆鳄、滑齿龙、大眼鱼龙等。

扩展资料

1、草食性恐龙能够吃到的植物受限于它们的身高,所以有些小型草食性恐龙为了吃到高处的植物叶子,会用后肢站立。肉食性恐龙以草食性恐龙和其他动物为食。各种恐龙不同的觅食方式也会在它们的牙齿上体现出来。

2、锐利的牙齿和爪子是肉食类恐龙猎食的**。有些恐龙则会群体行动,锁定猎物后蜂拥而上,并用第二根趾头的脚爪割开猎物的腹部。草食性恐龙一般会有一些特殊的“装备”来对付肉食性恐龙的攻击,这些装备有时是坚韧的皮甲、骨棒或骨钉,有时是有力的尾巴。

6楼:匿名用户

食肉恐龙以肉食为主,食草恐龙以吃植物为主

7楼:匿名用户

食肉恐龙:比较著名的 有 霸王龙(上镜率最高)、恐爪龙(又叫迅猛龙,团队捕猎最凶猛)、

翼龙(有些人分类翼龙不算恐龙)、沧龙(海中霸主,一种大鳄鱼,有些人也分类为不是恐龙)、

鱼龙等食草恐龙:比较著名的有 梁龙(最长) 雷龙(最重) 三角龙 肿头龙 禽龙(大拇指很尖锐)

剑龙(样子非常霸气) 甲龙 等 太多了。

8楼:铁幕装置

加起来有一千多个,不说了,但是那些翼龙、鱼龙、蛇颈龙、沧龙、上龙、鳄鱼神马的都不是恐龙,只是近亲而已。另外,提醒刚才某人,沧龙不是鳄鱼……

想要追问到底的话就去恐龙吧 吧,那里到处是强人

9楼:匿名用户

暴龙是食肉的,他是受绞龙美国和加拿大有

10楼:北非棘龙

太多了,有1500个种,我暂时无法一一列举

11楼:梦醒了

霸王龙。。。。。。。。。。。。

12楼:匿名用户

肉食恐龙:暴龙、近鸟、伊比利

恐龙时代前后海底出现过最大的捕食者是什么

1楼 匿名用户 沧龙类贝尔纳迪海诺龙h bernardi 15米霍夫曼沧龙 可达17 6 21米 巨大沧龙m maximus 17 91米 楚留倾齿龙 14 73 15米 滑齿龙是一种海洋爬行动物,在侏罗纪晚期,它们粗壮的身影在四片中等大小桨鳍的驱动下四处游荡。是种肉食性海生爬行动物,属于蛇颈龙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