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意思: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才写到昭君本人。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从这两句诗的构思和词语说,杜甫大概是借用了南朝江淹《恨赋》里的话:
“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
”但是,仔细地对照,杜甫这两句诗所概括的思想内容的丰富和深刻,大大超过了江淹。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说得很对。但是,有神的并不止这两个字。读者只看上句的紫台和朔漠,自然就会想到离别汉宫、远嫁匈奴的昭君在万里之外,在异国殊俗的环境中,一辈子所过的生活。
而下句写昭君死葬塞外,诗人用青冢、黄昏这两个最简单而现成的词汇,尤其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意思是什么?
2楼:魅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①。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②。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③。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④。注释注释[注释] ①明妃:即王嫱(qiáng),字昭君,汉元帝时宫女。
西晋时避司马昭讳而改称明妃。村:指王嫱生长的乡村。
②去:离开。紫台:
紫宫,皇帝所居的宫殿,这里指汉宫。连:这里是连姻的意思。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这里指匈奴所在地。青冢(zhǒng):
指王嫱的坟墓。向黄昏:指王嫱死后凄凉冷落。
③省识:指约略地看。环佩:
指妇女环镯一类装饰物,这里指昭君。“环佩”句说昭君死于匈奴,怀念故土,但不得归汉,只有魂在月夜归来。 ④曲中论:
乐曲中抒发感情。赏析赏析[赏析] 这首诗咏昭君。开头描绘昭君故乡的自然环境,用一个“赴”字写出丛聚在三峡一带的山岭,势若奔驰的生动姿态,很有气势。
随即感叹王嫱人逝村存,点出题意。第
三、四句紧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第
五、六句先讲汉元帝的昏庸,后写昭君不忘故土,魂魄夜归。这里用一个“空”字,以突出昭君遗恨之深,并深寄诗人的同情。最后两句以琵琶乐曲将昭君的怨恨传之千载收束全诗。
诗写得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说的是谁
3楼:小白家里小白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两句诗说的是“王昭君”。意思是: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紫台:汉宫,紫宫,宫廷。朔漠:
北方的沙漠。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这里的紫台和朔漠,就会想到离别汉宫、远嫁匈奴的昭君在万里之外,在异国殊俗的环境中,一辈子所过的生活。
原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代: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1、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2、明妃:指王昭君。
3、去:离开。
4、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5、朔漠:北方的沙漠。
6、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7、省识:略识。
8、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释义: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4楼:慧慧的网盘
说的是王昭君。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释义: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5楼: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
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6楼:鹏娜熙
表达了对王昭君离开皇宫嫁到朔漠,死后只留坟墓望着家乡的悲悯之情。
史学家剪伯赞赋诗曰: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前二句说的是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事件。西汉王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后,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大一统”的局面,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已经具备了反击匈奴战争的物质条件。汉武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认识到屈辱的“和亲”政策不能制止匈奴的骚扰,所以下决心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委派卫青、霍去病指挥西汉军队打败匈奴,从此,匈奴大规模的南侵已经不可能。后两句说的是汉元帝时期昭君出塞的故事。古人猜想昭君出塞的凄苦形象:
红斗篷,抱琵琶,千里征尘,步步徘徊。现代却肯定昭君出塞的积极和正面意义,因为她是自愿的,尽管前提是入宫后的孤苦。更因和亲后: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
7楼:懒羊羊之心
王昭君离开皇宫嫁到朔漠,死后只留坟墓望着家乡
8楼:栾聪丘夜梅
表达了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是什么意思?
9楼:中国消防救援
意思是: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地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皇宫离开去到那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出自: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朝代:唐
原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翻译: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地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皇宫离开去到那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10楼:匿名用户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①。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②。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③。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④。
注释注释
[注释]
①明妃:即王嫱(qiáng),字昭君,汉元帝时宫女。西晋时避司马昭讳而改称明妃。村:指王嫱生长的乡村。
②去:离开。紫台:
紫宫,皇帝所居的宫殿,这里指汉宫。连:这里是连姻的意思。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这里指匈奴所在地。青冢(zhǒng):
指王嫱的坟墓。向黄昏:指王嫱死后凄凉冷落。
③省识:指约略地看。环佩:指妇女环镯一类装饰物,这里指昭君。“环佩”句说昭君死于匈奴,怀念故土,但不得归汉,只有魂在月夜归来。
④曲中论:乐曲中抒发感情。
赏析赏析
[赏析]
这首诗咏昭君。开头描绘昭君故乡的自然环境,用一个“赴”字写出丛聚在三峡一带的山岭,势若奔驰的生动姿态,很有气势。随即感叹王嫱人逝村存,点出题意。第
三、四句紧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第
五、六句先讲汉元帝的昏庸,后写昭君不忘故土,魂魄夜归。这里用一个“空”字,以突出昭君遗恨之深,并深寄诗人的同情。最后两句以琵琶乐曲将昭君的怨恨传之千载收束全诗。
诗写得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11楼:匿名用户
杜甫 -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昭君名嫱,秭归香溪村人。年当二八,仿如空谷幽兰,汉元帝年间,因美貌且才慧出众,被选入皇宫。其性格耿直,未向宫廷画师毛延寿行贿,毛便串通黄门上书石显,将昭君画像改丑,昭君被贬居冷宫三年 。
一次,元帝偶遇昭君,见其才貌双全,琴棋超凡。由此得元帝宠爱,朝侍酒,夜弈棋,月下花前,形影不离 。这时,匈奴单于乎韩邪提出要昭君和亲,元帝不允,匈奴即挥戈入侵中原,狠烟四起。
昭君知情后,为免民众受兵戈之苦,力劝元帝,决意以家国为重,出塞和亲。她抛弃豪华的宫廷生活,手抱琵琶,含泪出塞。自此流落异域,黄沙漠漠,白云悠悠,冰天雪地,胡笳羌笛,不胜家国河山之思。
千古有谁知昭君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