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练习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

2021-01-21 10:20:09 字数 3142 阅读 1847

1楼:雾狗

1.由于战乱,

复致使我们制弟兄分散在各地,连消息都极难得到:

家已不存,兄弟彼此之间都不知道是死是生。

2.在思乡人的眼里,故乡的月色总是格外的明亮。“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了对亲人们的悠悠深情。

3.关注国家和平,希望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4.(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2)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3)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4)霜风惊度雁,月露皓疏林。

(意思对即可)

阅读与练习。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

2楼:百度用户

1.由于战乱,致使我们弟兄分散在各地,连消息都极难得到:家已不存,兄弟彼此之间都不知道是死是生。

2.在思乡人的眼里,故乡的月色总是格外的明亮。“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了对亲人们的悠悠深情。

3.关注国家和平,希望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4.(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2)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3)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4)霜风惊度雁,月露皓疏林。

(意思对即可)

46、《月夜忆舍弟》 杜甫·唐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急求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是什么意思

3楼:学院派鱼多多

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意为: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

原诗:《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释义: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4楼:匿名用户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的意思是:戌楼上的更鼓一声一声地响着,(由于战事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秋夜的边塞路上已没有行人的踪影了;秋天的边境,只有一两声孤雁悲悲切切的鸣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赏析: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附:月夜忆舍弟

唐代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5楼:匿名用户

秋天的边塞听见一阵大雁叫的声音。

阅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完成第(1)(2)题。(6分)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6楼:阿颜

小题1: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小题2:①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②盼望战乱早日结束的愿望。

小题1:

试题分析:可以联想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从表现景物的特点和诗人的情感两方面分析。“露”有寒意,抓住“月是故乡明”即可理解诗人的情感。

小题2:

试题分析:与上同。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 ① ,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寄

7楼:苦也不太差°丑

小题1:夜深沉,窗外巡夜人敲响了宵禁的鼓声,白天喧嚣的街道空无一人。破败的屋子里,透着点点昏黄的灯光,不时的叹息声、啜泣声从某一扇绝望的窗里飘出,游荡空中。

天边传来孤雁的哀鸣,为这萧瑟的秋夜平添了几分哀愁。雁儿啊,能否停一停,为我捎一封家书,问一问远方的兄弟啊,可安否?

小题2:这首诗从诗人在安史之乱中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想到百姓之苦,体现出了作者的怀家愁和忧国难之情。

小题1: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要求“用形象的语言描述首联画面”,首联是“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要用描写性语言。

小题2:试题分析:要联系诗歌创作的背景来谈这首诗从诗人在安史之乱中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想到百姓之苦,体现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百姓的关心、对国家的忧虑等感情。

点评:律诗的四联,分别是首联(第一联)、颔联(第二联)、颈联(第三联)、尾联(第四联)。描写时,要对诗句进行扩充,想象要合理。

理解诗句的内容要联系写作背景、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去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8分)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8楼:匿名用户

小题1:诗圣,律

小题1:“寄书常未达”“况乃未休兵”

小题1: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它地方的月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略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生死. 寄书长不达

9楼:匿名用户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实乃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7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

1楼 苦也不太差 丑 小题1 夜深沉,窗外巡夜人敲响了宵禁的鼓声,白天喧嚣的街道空无一人。破败的屋子里,透着点点昏黄的灯光,不时的叹息声 啜泣声从某一扇绝望的窗里飘出,游荡空中。 天边传来孤雁的哀鸣,为这萧瑟的秋夜平添了几分哀愁。雁儿啊,能否停一停,为我捎一封家书,问一问远方的兄弟啊,可安否? 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