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有玻璃窗吗,古代有玻璃吗?

2021-01-19 21:05:51 字数 4030 阅读 8033

1楼:匿名用户

这是拍戏时的漏洞,玻璃窗是清代雍正初年从国外传入中国的,最初是广东洋行建筑上使用的,中国建筑使用玻璃窗是雍正九年,广东粤海关监督祖秉圭进贡给朝廷大块玻璃,从此中国才开始使用玻璃窗。

西游记是明代作品,描写的是唐代故事,这两个时代都不可能有玻璃窗。

古代有玻璃吗?

2楼:笔有千秋业

古代就已经有玻璃存在,最早是在古埃及,有关的资料如下:

玻璃的历史**

最初由火山喷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约公元前3700年前,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玻璃器皿,当时只有有色玻璃。约公元前1000年前,中国制造出无色玻璃。公元12世纪,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

18世纪,为适应研制望远镜的需要,制出光学玻璃;1874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

1906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现代,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

3000多年前,一艘欧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了。于是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

有的船员还抬来大锅,搬来木柴,并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

船员们吃完饭,潮水开始**了。他们正准备收拾一下登船继续航行时,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来看啊,锅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莹明亮、闪闪发光的东西!”

船员们把这些闪烁光芒的东西,带到船上仔细研究起来。他们发现,这些亮晶晶的东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苏打。原来,这些闪光的东西,是他们做饭时用来做锅的支架的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与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晶体,这就是最早的玻璃。

后来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炉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发了一笔大财。玻璃(22张)

大约在4世纪,罗马人开始把玻璃应用在门窗上。到1291年,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 我国的玻璃制造技术决不能泄漏出去,把所有的制造玻璃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生产玻璃!”

就这样,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产玻璃,他们在一生当中不准离开这座孤岛。

1688年,一名叫纳夫的人发明了制作大块玻璃的工艺,从此,玻璃成了普通的物品。

几百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玻璃是绿色的,是无法改变的。后来发现绿色来自原料中少量的铁,二价铁的化合物使得玻璃显绿色。在加入二氧化锰以后,原来的二价铁变成三价铁显黄色,而四价锰被还原成三价锰呈紫色。

光学上,黄色和紫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补,混合在一起成为白光,玻璃就不偏色了。不过若干年后,三价锰被空气继续氧化,紫色会逐渐增强,所以那些古老房屋的窗玻璃会略微带点紫色。

3楼:匿名用户

1.“璆琳”--出现在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中。璆琳本意为美玉,古人借其称呼似玉的玻璃。

2.“琉璃”--最早出现在西汉桓宽的《盐铁论》中,“……而璧玉、珊瑚、琉璃成为国之宝。”琉璃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明代。有些地区现在还在使用。

而今“琉璃”一词多用于建筑琉璃瓦及瓦顶琉璃饰件。

3.“药玉”--出现于《穆天子传》中,晋代郭璞的注释为“今外国人所铸器者亦皆石类也。按此所言,殆今药玉、药琉璃之类”。“药玉”,顾名思义,即如熬药般烧炼出来的象玉一样的玻璃。

4.“瓘玉”--根据《元史·百官志》记载,元代设瓘玉局,为宫廷监制玻璃器的机构,故而瓘玉局制造的玻璃称为瓘玉。

5.“罐子玉”--根据明·曹昭《格古要论》记载:“罐子玉,雪白罐子玉系北方用药于罐子内烧成者。若无气眼者与真玉相似。”可见是将玻璃称为“罐子玉”。

6.“料”--明清时期北京流行的称谓。大概因为北京不产玻璃,需从外地购买玻璃料,之后再加工成器,故而将玻璃称为“料”,相沿成习,至今仍有这种称呼。

4楼:匿名用户

汉代思想家王充在其著作

《论衡》第二卷率性篇中讲到:“消练五石,铸以为器,磨砺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这就是讲的玻璃聚光点火作用。说明我国在两千年前就能制造和加工玻璃了。

不过古代大多时候玻璃称为“琉璃”。

5楼:匿名用户

?好吧?好吧?

好喜欢??好吧?好吧?

好吧?好吧?好吧?

好吧?好吧?好吧?

好吧?好吧?你说过一辈子!

你也是我想说了一个劲往返航班上,

中国古代能制造玻璃吗?

6楼:汝子非鱼焉

中国发现最早的玻璃器始于春秋末、战国初。这个时期的玻璃器数量少,品种单一,仅有套色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和嵌在剑格上的小块玻璃。战国早期的玻璃器数量有所增加,仍以蜻蜓眼等小型珠饰为主。

战国中晚期玻璃器的数量及品种增加,除了珠、管小型装饰品外,增添了璧、剑饰、印章等典型中国式样的玻璃器,这个时期一般的士和庶民也可以用玻璃器随葬。

7楼:匿名用户

玻璃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玻璃是约4000年前由古埃及人发明的,到古罗马时期,罗马人制造的彩色玻璃经由印度传入东方。屡见于秦汉古籍的“壁流离”或“流离”(后来写作琉璃)就是梵文玻璃(spahtika)一语的早期音译。秦始皇地宫有琉璃鱼、琉璃龟;中山靖王刘胜的墓中,有琉璃耳杯、琉璃盘等秦汉琉璃实物。

最初,古人误认为琉璃是天然宝藏。东晋学者葛洪首次明确指出琉璃是人造品。他在《抱朴子内篇?

论仙》中说:“外国作水精碗,实是合五种灰以作之。”水精指的就是琉璃。

根据葛洪的进一步记载,当时在今广东、广西一带已有人能制作琉璃。但葛洪的话并没有被人们普遍接受。在他死后八十余年,有大月氏商人在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用石头烧制琉璃,这才打消了人们对葛洪说法的怀疑。

从那西汉:玻璃矛 以后,“中国琉璃遂贱”,并且有了琉璃作坊。但琉璃的制作方法不久失传,隋朝工艺家何稠只好用绿瓷作代用品。

这就是后来用作建筑材料的“琉璃”的滥觞,和玻璃其实沾不上边儿。宋元时人重又掌握玻璃制作工艺,只是质量不能与舶来品相比,其色泽虽然光鲜,但斟上热酒便破,难如人意。 到了明初,刘基(字伯温)在《多能鄙事》一书中第一次记载了玻璃配方;郑和下西洋,带回了“西洋烧玻璃人”。

这样一来,玻璃也就不稀罕了。清代,随着耶稣会士来华传教,西方玻璃制作工艺和大量玻璃器皿一并传了进来。但玻璃真正在民间普及,还是从清末开始的。

琉璃是什么时候改称玻璃的? 琉璃有两种:一是可做琉璃瓦的琉璃,这种琉璃和玻璃在材质、性能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因此从来没有被称作玻璃;另外一种琉璃和玻璃有关。

我们这里说的是后一种琉璃。 我们已经知道,琉璃也好,玻璃也好,都是外来语的音译。从梵文拉丁字母的转写来看,玻璃实际较琉璃更接近原音,佛书“颇置迦”的译法也可以作为旁证。

因此,“玻璃”这个音译日益普遍。玻璃在古书中又写作颇黎、颇梨、玻瓈等。我们所能见到最早使用“颇黎”这一说法的,是汉武帝时东方朔的《海内十洲记》。

在唐人的诗文中,“颇黎”、“玻瓈”等词已屡见不鲜,李贺、温庭筠等人的诗作中都有。有意思的是,李白的一个儿子,便取名为“颇黎”,有人据此说李白一家人有深厚的西域情结,并进一步得出李白是胡人的说法。这是题外话了。

“玻璃”一词的出现,可能要到南宋。陆游有诗句说:“玻璃江水深千尺。

”又说:“玻璃春满琉璃钟。”这两个“玻璃”都不指玻璃本身,而是用来作比喻的。

前者是说江水晶莹剔透;后者说的是眉州(在今四川)产的一种酒,叫“玻璃春”,其酒色明净如玻璃。明代以后,“玻璃”一词便很流行了。

请问玻璃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

8楼:匿名用户

玻璃最初由火山喷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约公元前3700年前, 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玻璃器皿,当时只有有色玻璃,约公元前1000 年前,中国制造出无色玻璃。公元12世纪,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

18世纪,为适应研制望远镜的需要,制出光学玻璃。1873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

9楼:抄静恬麦芸

玻璃这一物品,我国是在清朝雍正年间,由广州十三行进口外国**商品时传入的,当时由于运输条件的限制,只有王侯将相级别的人物才能用的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清朝末期,洋务运动的兴起,我国正式开始生产玻璃,到这时,玻璃制造业才正式在中国扎根,玻璃窗也是由此时正式生产。

玻璃刀可以划破汽车玻璃吗,普通玻璃刀能割开车窗玻璃吗?

1楼 东吴小肥羊 汽车上面的玻璃都是钢化玻璃,可以划出痕迹,但不能像普通玻璃一样可以掰开。 如果是汽车等级的玻璃的话。 它和其它的玻璃一样用玻璃刀都可以划的。 钢化玻璃 tempered glass reinforced glass 属于安全玻璃。钢化玻璃其实是一种预应力玻璃,为提高玻璃的强度,通常...

天窗玻璃坏了可以单独换玻璃吗,视镜玻璃坏了可以只换玻璃吗

1楼 无限的馒头 可以单独换玻璃,不必更换总成。天窗要注意滑轨润滑,如果缺少润滑,时间久会有异响 运动不畅 关闭不严甚至卡住移位,烧坏电机。 4s店天窗滑道用虎头 hotolube或者克鲁伯的汽车天窗润滑脂,目前大众系新车用的也是这种。桃豹豹有130克牙膏状包装,使用方便。 凡士林千万不能用,熔点四...

古代的窗户在没有发明玻璃时是使用的什么材质

1楼 爱 窗在宋代以前就是一个竖格,后来就出现了横格,然后斜格既后来大量的雕饰。它的功能除具最早的那种采光功能,更多的增加了装饰功能,这点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明清古门窗中最重要的部分 这在后面要具体说明 。而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这个门窗,早期它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玻璃。 没有玻璃的时候,如果窗做得过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