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樱花树下
核桃成熟下树后即使不在人们手中把玩,经过数年后颜色和外形也会发生变化的,但这种变化
只是自然界物质的变化,要想成为集观赏、收藏于一身有价值有品味的文玩核桃,还要靠我们用心的把玩,精心的养护。
文玩核桃从成熟到把玩成一件玲珑剔透的艺术品一般要经过“四揉”阶段,即:揉亮、揉红、揉滑、揉透。因核桃的质地不同,结构不同,所需时间也不尽相同。
如果是夏季,手的分泌物比较多,“四揉”的各阶段所需时间可能会缩短。另外我觉得还应该两手分别搓揉,采取多种手法,这样我们把玩核桃的上色速度、润泽程度以及包浆和挂磁时间会更快一些。
1、揉亮阶段:核桃成熟下树后,一般都应该是核桃本身的自然颜色——深褐色(俗称:白茬 ),作了假的除外,颜色与食用核桃外皮颜色差不多,当然核桃的品种不同也存在颜色偏深或者偏浅。
此时开始把玩就进入了揉亮阶段,这个阶段你会感觉到核桃咬手,同时也是各位核友最艰苦的阶段,会感到手变得粗糙了,也没有什么成就感,因为这个阶段的核桃外皮没有任何东西,它会吸附你手上的汗液和油脂,这个阶段我们所要做的唯一就是把你手中的汗液和油脂揉进核桃表皮,通过表皮渗透到核桃的里皮,这样反复的吸附、渗透,达到揉亮的程度。揉亮阶段需要多长时间,这个要看各位核友每天把玩的时间、搓揉的力度、手汗和油脂分泌的多少以及核桃的品种、气候等等。以本人为例,狮子头品种每天把玩至少10个小时以上,一手把玩一只,采取搓、揉、压、扎、捏、蹭等手法,搓揉力度比较大,本人属于汗手,达到揉亮程度大约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
2、揉红阶段:刚下树的核桃拿在手里感觉比较沉(俗称:打手 ),木质结构较散、偏软。
随着我们不停的把玩,手中的汗液和油脂揉进核桃的里皮,核桃自身的水分蒸发,逐步置换成为我们的体液,最后达到基本饱和的状态。经过长时间的把玩和搓揉,核桃本身的质地会发生变化,水分蒸发、体积缩小、重量略轻、木质也逐渐的坚硬起来。这个时候仔细观察会发现,你手中的宝贝外观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逐渐的变红,这就是要开始上浆的表现,手中的宝贝随着我们把玩时间的推移自然达到由上浆逐步到包浆程度。
此时拿一只新核桃比较,差异较大,你会有成就感,增加了不少乐趣。在把玩过程中手掌分泌物的多寡、温度高低对于色泽的演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异,分泌物越多、温度越高把玩后上色越快,色泽越厚重,采取“搓”和“揉”的手法,亮和红的现象有时可以同时体现。揉红阶段就是由上浆到包浆的过程,这个阶段需要多长时间,还以本人为例,把玩时间和方法不变,达到刚刚开始上浆的程度大约需要三至六个月的时间。
我手上有一个桃核雕刻的文玩,可以拿到**去卖
2楼:吴哥
有价无市,慢慢碰吧。有人喜欢了就给个**了。
吉他我老拿不稳,左手换弦时候,琴头老晃,右手穿长袖子时候就没法固定住吉他,看书上说,左手要放在琴柄
3楼:
其实这个最主要的不是你的左右手,而是你的持琴姿势。
每一个教材有每一个教材的说法。你的教材说左手放在琴柄。。可是还有教材任何时候不要用左手来固定吉他的位置。
其实这个就在于你常练了,找到一个最适合你自己的持琴姿势。另外你都没说弹的是电吉他,还是民谣古典指弹一类的箱琴,你也没说你站着弹还是坐着弹……
如果是坐姿弹奏箱琴出现这种状况,无论是你弹民谣还是古典还是指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采用古典吉他的持琴姿势。虽然弹民谣的时候你用这个姿势看上去有点古板,但是很有效。就是左脚踩一个专用的小脚凳(乐器行或者taobao有售),使用下图的这个姿势
其实电吉他也可以采用这个姿势,但是电吉他坐着弹我们采取更多的姿势是右腿搭载左腿上,吉他放在右腿上。另外电吉他由于不同型号的吉他由于外形差异导致重量差异也非常大,结果有些琴头重(比如gibson和epi的sg系列),有些琴体比较重(比如gibson和epi的lp系列)。所以我建议如果是电吉他,你采取坐姿练琴,谱子已经记下来以后,就要挂上背带站着弹琴,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最佳背带高度和最佳姿势。
纯手打,求给分。
4楼:匿名用户
固定吉他?从来没听说过这类问题。吉他的固定是要靠左手和大腿的。。。。右手不可能固定吉他。因为,右手拨弦肯定要离开吉他。
你是不是弹奏方式不对,你把吉他音箱的弯曲部分放在大腿上,胸部前倾压住吉他上部,肯定是可以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