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玉盛福
如是电脑雕机,只要你出好刀路给机器行到完工也不用管它。如是手工书写难详,只筒单几个,一开料,二画图(在玉面),三粗刀打杯,四中刀打杯,五细刀切割,六细针拉线,七细刀光滑。
雕刻的具体过程
2楼:祝您每天开心
第一步,相料。相,即看。所谓相料,就是在一块河磨玉的原石上仔细的观察,这是设计制作河磨玉的行话。
先把一块河磨玉原石用清水冲洗干净,在冲洗过程中,便反复观察。一是相看其皮的颜色与薄厚。二是相看有没有“露肉”的部分,即在原料上寻找能够露出石皮的玉质,以此来判断内部的玉质颜色。
三是相看河磨玉原石形状,适合站立式设计制作还是横卧式设计制作。
第二步,问料。俗称“开窗”。就是相完料之后,在河磨玉原石上选一处合适的部位,用金刚石圆锯片在此切割下来一块石皮,使其露出里面玉质。
切割时的面积大与小,以石皮薄厚而定,见到玉质为原则。从中观察玉质颜色及纹理,以便作为玉雕作品选题构思。
第三步,选题。即确定作品创作主题。通过对河磨玉原石的“开窗”观察,基本掌握了河磨玉的玉质颜色和纹理形态,然后根据这块河磨玉的形状及玉质颜色选择表现主题的玉雕作品。
如果有一块造型美观,质地优良,颜色纯正的河磨玉,再加上设计合理,构思巧妙的题材和精湛的雕琢技术,这块河磨玉的价值就要超出自身价值的数十倍,所有说选题是十分重要的,是很关键的一步。
第四步,设计。对河磨玉的设计,必须内外兼顾,相辅相成。无论什么样的题材,首先考虑好河磨玉多彩的外包石皮如何在玉雕作品中的利用。
其次要摆正设计中主体与石皮陪衬的比例关系。如果把一件河磨玉工艺品,完全剥离掉它特有的石皮,那只能算是普通玉器。河磨玉的价值将会大大的降低。
第五步,画活与制作。在河磨玉原石上确定了雕琢玉器主题后,便开始画活,也就是画出设计制作的玉器最初图形,雕刻者按着图形线条用磨具雕琢作品雏形。然后再画活再雕琢。
如此循环若干次,由表及里,施展雕琢技艺,直至成活,即河磨玉作品雕琢成功。但是,这还不能说成全部完工,最后还有一道玉器上光工序。
古人一点一点雕刻出来的玉佩是怎样的?
3楼:zjc**座
慢工出巧匠,精雕细刻,一定会出精品。
给人的“镂空雕”就是见证。
有的,真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神功。
全自动电脑数码雕刻一般的玉佛,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能雕刻完成,一块玉佩的雕刻费又是多少,
4楼:玉盛福
按本人经验与卖机的商家介绍的有很大分别。一个玉佩挂件单面不断刀约2小时(与商家说的半小时)差天与地。
请问这玉佩上的雕刻的到底是什么?
5楼:阳光宅男
雕刻的是两边各有两条鱼,然后下面是一个蝙蝠(谐音:福)
古人雕刻出来的玉佩是怎么样的?
6楼:英雄多少无奈
想要熟悉古人的制作工艺,我们首先要了解古人是以什么工具在制作玉雕。史前时期,加工玉器主要是靠手工磋磨和刮磨,或以石制工具,或以兽皮沾上解玉砂进行磋磨,或以兽齿、黑曜石质锐器刮刻等。虽然,在红山文化、崧泽一良渚文化和凌家滩文化玉器上已经可以看到使用程钻(又叫实心钻)和管钻打孔、掏膛的工艺痕迹,甚至也可能已经出现了原始手动砣轮机具,但也只是依据出土纺轮所作的合理推断。
《诗经》云:“他山之石, 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切如蹉,如琢如磨”。这些诗句的本义都是玉石加工,并引申出其它的含义。
“错” 是磨石、砺石,简单地道出了古人加工玉石的工具和方法。
可能在良渚时期砣机就已具雏形,但真正意义上的砣机则是出现在青铜文化高度发达的夏商。到了春秋晚期战国初期,制作砣轮(又叫扎锅)的材料由青铜发展到更坚硬锐利的铁,从而可以制作出器型纹饰更为复杂的精美玉器。从形态结构上讲,砣机大体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汉魏以前出现的两人起合作的砣机。另一种是在南北朝以后出现的“水凳”,以木结构、铁砣子组成。只需一人用双足踏蹬板使铊子旋转,带动蘸水金刚砂,双手转动玉料,反复砣碾而成。
在没有电动工具之前,砣机一直是砣制玉器的主要工具,而砣机也是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在不断的发展着。一是原始驼机,使用石质砣轮,据推断大致出现在良渚文化时期。二是青铜砣机, 大致出现于夏商之变,商周至春秋时期普遍使用。
三是铁质砣机,春秋晚期出现,战汉时期普遍使用。四是改进之后的“水凳”型砣机,大致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直至清末仍在大量使用, 在电动砣机出现以后,渐渐地淡出了历史舞台。
其实无论哪种砣机,其工作原理和构造上,和我们现在解玉用的横机几乎是差不多的。都是其直接用于砣碾雕琢玉器的主要部分是砣轮(前人称之为“锅”),呈圆盘状,根据具体用途的的不同可分为扎锅(制坯)、冲锅(成型)、磨锅(砣碾上花,有片砣\勾砣\尖针\顶砣\平口砣等多种形状,大小可有六七种之多)、木锅(抛光)等等。
除了砣机的使用,古人在开玉的时候还有一种工具的选择,没有砣机那么笨重,但是对于开较小的玉料或者把切开的大玉料切片时常用的工具。就像我们今天说的,我家里没有横机,有个比较小的料子,我用牙机可以开么?理论上当然可以,只是没有横机方便而已。
而古人也有一种相对小巧或者便携的工具——线锯。其形状与木工开大料时用的大锯相似,只不过不是用带齿的锯条,而是用麻绳、牛皮条或者多股铁丝绞成绳子,由两人分执两端反复拉磨,同时须在玉料上方悬一壶解玉砂浆,使绳索在拉磨时沾上砂浆,把玉料锯开。一般来说,春秋以前的片雕玉器均有可能出现线切割痕,切割痕或呈弧线,或呈直线,其中比较大的玉件以直线状为多见,而直径小的薄片状玉件则以弧线痕居多。
良渚文化出土的大多数玉雕上都会留有这种切割痕迹。
说起线锯,山海君个人认为有种工具和线锯很像。那就是搜弓。虽然形状类似,但是作用全是完全不同。
其状如弓,弦以兽皮、绳索或金属线制成,一端可以解系,以便穿入打好的孔眼,然后绷紧系好,以其沾解玉砂浆,按规划好的纹样线路,将需要镂空的地方搜去这样就会在一些镂雕玉器的镂空侧壁上留下许多线切割搜痕,在下图所示这件镂空侧壁上,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这种与片饰表面垂直的粗细不匀的搜痕(在一些精雕细刻、经过后续加工过的玉件上,搜痕或许不会如此明显,但放大镜下仍可发现其印记) 。
当然拉丝工艺的前提是要钻孔。而古人钻孔的工具也主要由两种:桯钻(又叫实心钻)和管钻。
其制钻材料在夏代以前主要是木、竹、石质,夏商至春秋早期是青铜,战国以后为铁质,现代为合金钢钻。 桯钻,主要是用来穿钻直径比较小的穿系用孔、或高浮雕玉件的局部打洼,而至于像玉璧玉琮这类直径较大的中孔,或者杯碗瓶类玉制器皿的掏膛则大都是用管钻开孔,良渚玉器上的兽面眼圈,以及明代玉器上的圆形阴琢眼圈、乳钉和凸圆眼也大多是用管钻套琢而成。
7楼:匿名用户
古人雕刻时非常认真。慢工出巧匠,精雕细刻,一定会出精品。 给人的“镂空雕”就是见证。 有的,真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神功。
8楼:可乐开心**花
古人,雕刻的玉佩都是天然的玉石,而且手工都非常的精美,现在都非常的值钱的
9楼:匿名用户
古人的技术还是挺高超的,现在的大雕刻家都佩服。活龙活现,线条流畅。
10楼:匿名用户
古人雕刻出来的玉佩应该是古人的很多生活器具都是由玉雕成的,能常戴在身上的惟有玉佩。繁钦诗中“美玉”是指玉做的佩,或写作“佩”。https:
//m.baidu.***/from=1000953f/bd_page_type=1/ssid=1cba6e697469616f363337370d62/uid=0/pu=u**%408%2csz%40320_1002%2cta%40iphone_2_5.
1_2_9.6/baiduid=6aa3a648bd0f498fb45b69095e865403/w=0_10_/t=iphone/l=1/tc?ref=www_iphone&lid=11923450461755796709&order=1&waplogo=1&fm=alop&isatom=1&is_baidu=0&dict=-1&tj=bk_polysemy_1_0_10_l1&clk_info=%7b%22tplname%22%3a%22bk_polysemy%22%7d&wd=&eqid=a5789b0595ebece5100000065dfa39b3&w_qd=ilpt2aeptyoa_ykywecd6em&bdver=2&tcplug=1&sec=43766&di=74421fb4afde19ef&bdenc=1&tch=124.
27.106.880.
0.0&nsrc=fydyv5l2%2fegw6em0c%2bbozp%2befpmajwlbtnrq2ogtuysi%2bzgp9woxq8ufhzrfyjdfontgadjju%2bmqrkkm%2brfn2eyalwexkkl%2fw7430n7hga5h7haqkkgfo1y75x%2f8rahh
如何设计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方案,一个完整的幼儿园活动设计方案有哪些步骤
1楼 匿名用户 一 活动名称 写清楚语言教育活动的 具体类型,适合于何种年龄阶段,具体内容是什么。如 大班诗歌 摇篮 二 设计思路 简略概括本班幼儿语言发展水平 教材特点 活动中准备运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期望达到的教学效果。 也叫设计意图,可写可不写 三 活动目标 写清楚通过本次活动应达到的具体目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