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在北京崇文区,故宫东南方数公里处,有一座巨大的祭天神庙,这就是天坛。
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之处,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与故宫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清单"。
天坛占地273公顷,建筑布局呈"回"字形,由两道坛墙分成内坛、外坛两大部分。外坛墙总长6416米,内坛墙总长3292米。最南的围墙呈方型,象征地,最北的围墙呈半圆型,象征天,北高南低,这既表示天高地低,又表示"天圆地方"。
天坛的主要建筑物集中在内坛中轴线的南北两端,其间由一条宽阔的丹陛桥相连结,由南至北分别为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和皇乾殿等;另有神厨、宰牲亭和斋宫等建筑和古迹。天坛设计巧妙,色彩调和,建筑艺术高超,是中国非常出色的古建筑之一。 平遥古城位于县境北部,处于惠济河和柳根河两河冲积扇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城池周长6136米,墙高10米左右,外包砖石。上筑垛口墙,高2米;内筑女儿墙,高0.6米。墙身素土夯实,外墙间隔40~100米左右筑马面一座,上筑敌楼,计有垛口3000个,敌楼72座,象征着“孔子3000**、72贤人”。
城池设有6门,外筑瓮城,共有6座,南北各1,东西各2,城门上原筑有重檐歇山顶城楼,四角原有角楼各一座,东南城墙上筑有魁星楼和文昌阁,整个城池形似龟状,有“龟前戏水,山水朝阳”之说。城池南北、东西长均1500米,东、西、北三面俱直,唯南城墙沿河(中都河)而筑,成弯曲形,城池总面积为2.25平方公里。古城整体空间布局井然有序,以南大街为纵轴线,市楼为中心跨街而立,对称式布局,左文庙,右武庙,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清虚观(道教),右集福寺(佛教)。
城内道路纵横有序,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之称。城内大片民居,布局紧凑,青砖灰瓦,高墙深院,古色古香,与古城墙、古市楼、古衙署、古庙宇、古店铺等建筑形式形成和谐的整体效果。城内道路骨架纵横交错,大街与小巷动静分明,空间尺度宜人,街巷名称雅裕,大街沿街筑二层阁楼,后接四合院,形成前店后坊、前街后道、功能明确的格局。
丽江古城的总体格局,北以玉龙雪山为依托,南以文笔山为屏障,是一个以纳西族为主要居民居住的古老城镇,以道教的八卦图形成以四方街为文艺及商贸中心,以新华街、新义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五条主街道为脉络,向四周延伸形成许多条小巷。勤劳朴实的纳西人居住在“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一至二层的土木结构房屋中,“被星戴月”的纳西族妇女一年忙得只有在大年初一睡一天的懒觉。房屋建筑融合了中原文化和邻族的精华,而形成纳西族的建筑风格,体现了纳西族的布局、汉族的砖瓦、藏族的绘画、白族的雕刻四个民族的特点,被誉为“民居的博物馆”。
在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过程中,能够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生灵装饰在古朴的六合门、窗上,使之有了鲜活的生命,纳西语称“四季博古”,汉语为“福包四季”之意。
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
2楼:末日审判丶济璬
平遥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后,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平遥城内的重点民居,系建于公元1840~1911年之间。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
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集中体现了公元14至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军事防御、宗教信仰、传统思想、伦理道德的人类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平遥古城是如何布局是什么,平遥古城的布局是怎样的?
1楼 漫阅科技 平遥城的布局以南大街为中轴,市楼为轴心,左为城 隍庙,右为县衙署,上有文庙,下有武庙,完全是明朝县城的格局。民居的形式虽为传统的木结构四合院,但走进院内,院落的正房往往是独立式的砖砌窑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与鲜明的地方色彩。与城墙并称平遥两大象征的市楼,三层高阁以鲜艳的琉璃瓦铺成,是...
平遥古城的构造是怎样的,平遥古城的有着怎样的构造分布?
1楼 易书科技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也是目前我国惟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它以自己悠久的历史,为人们展示了二幅非同寻常的文化 社会 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