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衙对联,内乡县衙对联

2021-01-19 05:07:54 字数 4008 阅读 1295

1楼:匿名用户

内乡县衙对联(金代曾将淅川县合并内乡):

大堂楹联: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三省堂楹联: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南阳府衙,内乡县衙九大著名对联赏析1

2楼:匿名用户

1、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内乡县衙三省堂

匾联意译:

为官者吃的穿的,全是老百姓供给的,老百姓是**的衣食父母,当官的不能倚仗权势欺压百姓,要记住自己也是百姓中的一员得到一任的官职,不能自视高贵荣耀,为国为民即使丢了乌纱帽,也算不得什么耻辱事,不要说地方官没多大作用,要知道地方治理得好坏、百姓是否安居乐业,全靠地方父母官。

2、召父劝农杜母兴工,南阳自古多循吏;

弹琴悬镜爱莲对月,赤子从来盼好官。

——南阳府衙二堂院

匾联意译:

上联谈到南阳历史上曾出过许多像召信臣、杜诗这样优秀的“父母官”,下联说“赤子”,即老百姓盼望有更多好官来执政。

3.治菊潭,一柱擎天头势重;

爱郦民,十年踏地脚根牢。

——内乡县衙大门

匾联意译:

“菊潭”和“郦”皆为内乡古称。身为治理菊潭的地方官,上受皇命,下系百姓,责任重大,如一柱擎天;必须脚踏实地干上十年八载,勤政为民,造福一方。

4、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内乡县衙戒石坊 南阳府衙戒石坊

匾联意译:

**们的俸禄都是老百姓的膏脂血汗,小民们容易被欺虐,但上天是不能欺骗的。

5、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

——内乡县衙县丞衙

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宽一分民受益不止一分。

——南阳府衙工房

匾联意译:

联作要求为官者严于自律,保持清廉,关心民众疾苦,减轻老百姓负担。**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贪一分之利;对百姓要宽仁,宽**受益无穷。

6、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易事;

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

——南阳府衙内宅门

匾联意译:

上联说,为官清廉,不要百姓半文钱虽非易事,但也要努力去做;下联说,知府拿了朝廷的俸禄,就要时刻提醒自己多为老百姓办点实事。

7、法行无亲,令行无故;

赏疑唯重,罚疑唯轻。

——内乡县衙二堂

匾联意译:

为官者在执法中要不分亲疏远近,不徇私情,做到公正执法;在办理重大或疑难案件时,对于举报者要重奖,而对于一些因证据不足,一时还不能查明真相的疑难案件,处理时要留有余地,以免冤枉好人,从而做到爱护百姓。

8、刑赏本无私,是是非非敢信不违民志;

毁誉何足计,明明白白但求无愧我心。

——南阳府衙大堂

匾联意译:

上联说,赏罚无私,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是非分明,才敢说没有违背民意;下联说,为官一任难免受到诋毁和赞誉,但这些都不足为计,为人为官要明明白白坦荡无私,只求无愧自己的良心。

9、匾联

公生明——内乡县衙戒石坊 南阳府衙戒石坊

匾联意译:

公正无私才能明察事理。

内乡县衙对联

3楼:匿名用户

大门:治菊潭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郦民十年踏地脚跟牢。

膳馆对联:以食为天,一日三餐谁能少?因客而酒,七碟八碗我不多。

衙神庙对联:不求当官称能吏,愿共斯民做好人。

狱神庙对联:尔违条犯律罪有应得,吾发奸擿伏歧途指返。

吏房对联:选官擢吏贤而举,考政核绩廉以衡。

刑房对联:按律量刑昭天理,依法治罪摒私情;

典史衙对联:法规有度天心顺,官吏无私民意安;

大堂对联: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三堂前的对联,上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下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4楼:匿名用户

县衙大堂楹联: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负民如负国,何忍负之?

二堂檐下楹联:

法行无亲,令行无故;

赏疑唯重,罚疑唯轻。

三堂楹柱上有一副长联: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5楼:微诗词小白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添加朋友,搜索“微诗词”后关注,可以求藏头对联、祝福对联、春联等等。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 。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内乡县衙对联 南阳府衙对联 武侯祠对联 武侯祠对联

6楼:乖子烁

1. 逗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地

该联是称赞诸葛亮的治蜀的,同时暗批当时四川总督的治蜀过于严厉血腥。

一方面,赵藩人称逗小诸葛地,自身也是对诸葛亮颇有称许,赵藩是清季民初的著名人物,属于治政理民为长的干才,同时也是学识渊博文笔犀利的大儒。自身的逗诸葛亮情节地使得他对联的本意肯定是对诸葛的赞赏,而不是批评。

另一方,当时四川新任总督岑春煊,残民以逞,大肆捕杀革命党人,赵藩深表不满,力持不妄杀。赵藩对此颇不以为然,因而以撰联这种特殊的方式,微婉地表达自己的政见。楹联刻好后,他特意张扬,叫人敲锣打鼓送往武侯祠悬挂。

次年春,他又特在武侯祠请岑春煊,故意让岑看见这副联语。后来,岑春煊在某些措施上暗中有所改变,不能说与此联无关。

但是,一个作品出来后,就不仅仅是作者自己的意思了,许多人也从诸葛亮治蜀的实际出发,认为诸葛并没有做到逗攻心地逗知兵地等。对诸葛的各种不同看法是本来就有的,并非今天才有批评,如古人为诸葛做的一些辩护中也会提到一些批评(没有批评何来辩护)。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2. 联语的意思说:在处理军、政事务中,能采取高明的攻心战术,

以德义服人,那么,怀有贰心、疑虑不安的对立面便会自然消除,自

古以来,深知用兵之道的军事家,并不是单纯凭藉武力,爱好战争。

如果不能审时度势,把握事实真相,那么,其政令无论是宽是严,都

会因与实际不符而产生失误,后来治理蜀地的人对此应当深深思考。

暂时只找到这么多希望对你有用吧!

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

7楼:潜川

——这玩意叫缺字联,就是可以隐藏掉一些字,而那些字就表达了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上联“二三四五”,缺“一”;下联“六七**”,少“十”,横批应该是“南北”,就是“没东西”。合起来念:缺衣(一谐音)少食(十谐音)没东西。

——老板姓贴出这样的对联,其实就是既想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又不能明说出来,因为说出来导致官府不爽,容易遭罪,只要采用了隐晦的写作手法。

——这个故事显示了郑板桥体恤民意、工作尽职尽责、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可以基本肯定他是一个清官。你想,大年三十不在家吃年夜饭,反而去关系老百姓的生活,这不是体恤民意和工作尽职尽责吗?从一幅对联里看出老百姓想要表达的东西,那岂不是善于观察和思考吗?

8楼:相忘于江湖

补充楼上的,这是谐音,上联“二三四五”,就是“缺一”;下联“六七**”,就是“少十”。更完整的还有个横批的:“南北”,就是“没有东西”。

这个看得出郑板桥是怎么样的人??语文题目真是越来越不靠谱了╮(╯▽╰)╭

9楼:陈再雨露姬

这个东西知道的人太多了,这叫“缺衣少食”。

县令出一上联:蚕为天下虫,秀才对出的下联堪称完

1楼 快乐的小姑娘丶 以古代的秀才的水平,若是放到现代的话,算是什么学历呢?有人认为,秀才跟现在的初中生差不多,也有人说相当于高中生,甚至有人觉得,现代的大学生的才华,都未必能达到古代秀才的高度。其实,由于时代的不同,学习的知识及考试的内容差别很大,并不能放在一起比较,无可否认的是,以前的秀才的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