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郁闷的太阳
四更【拼音】sì gēng
【释义】古代夜间记时五更中的第四时间段,相当于现在北京时间凌晨一时至三时。
【出处】唐朝杜甫《月》诗:“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宋 陆游 《除夜雪》诗:“北风吹动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四更图册
2楼:匿名用户
四更拼音:
[sì gēng]
[释义] 指晨一时至三时。
古代人怎么记时的…几更是什么意思!比如四更是几点了?
3楼:匿名用户
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的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我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
”(赵翼《陔余丛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①。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二十三点至一点 子时 丑时 一点至三点
凌晨三点至五点 寅时 五点至七点,卯时
七点至九点,是辰时 九点至十一点,巳时 十一点至十三点,午时 十三点至十五点 未时 十五点至十七点,申时 十七点至十九点 酉时 十九点至二十一点 戌时 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 亥时 24至3子时
4楼:匿名用户
一:关于计算时辰的方法
1、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二十四时辰制。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
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4、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
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
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
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
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二:怎样计算时间 1,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2,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
“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3,刻———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
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
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4,古人将夜里的时间还分为更和点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二个小时,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一更指七时至九时,二更指九时至十一时,三更指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四更指一时至三时,五更指三时至五时。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二个小时。古时与现时对照:子时从夜间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丑时从一点到三点,寅时从三点到五点,依此类推,每隔两小时分别为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更天”前最大的数字是五,是指三时至五时.
5楼:匿名用户
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时。~阑。
~夫。~鼓。~漏(原指计时用的漏壶,后泛指时辰)。
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一夜即为“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一更是19点至21点,二更是21点至23点……依次类推。
6楼:匿名用户
1更是2小时,所以一般古代人在5更天都已经起来了!
怎么读,什么意思?
7楼:冏阿冏
你好,这是一句很简单的初级英语句子,意思如下:
the hair is black.
头发是黑色的。
8楼:大和
这是属於英语方面的专业性知识方面的问题,我不是很会读,看看有同学能否读出来给大家听。
9楼:倾心fua衣
这应该是初级英语吧,意思是头发是黑色的,只要好好记住它的短语,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主谓宾就能够很好把握
10楼:匿名用户
要有纯正的发音,要有美好的愿望。
11楼:也许我是一道光
咋怎么读呀?你也没发啥怎么突然问我们怎么读什么意思?我都不知道你在问什么?
12楼:匿名用户
读很简单,意思就很广,看用在什么方面上
13楼:江南可采蘑菇
这句英文句子的意思就是:头发是黑色的。
14楼:相思不停
都没有见到题,读空气air
15楼:大叔很好
题目没看到啊,麻烦再发一次
16楼:程怜少三姗
【拼音】shù
【注音】
ㄕㄨˋ【释义】〈形〉水漂流疾速的样子。
郭璞《江赋》:“
瀹。”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上】【水部】
·康熙笔画:22 ·部外笔画:18
《广韵》《集韵》式竹切,音叔。水波也。《郭璞·江赋》瀹。
17楼:蓟意畅乐天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shu
四声希望对你有帮助
18楼:蓝颜知己爱你
说具体点,没明白。。。
19楼:爱回答的小磊
问题可以再详细点吗,谢谢
4)是什么意思,怎么读,+(-4)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5
1楼 河南姜老师 加负四,指在数轴上从一点出发,向与正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4个单位。比如 1 4 3 2 4 2 0 4 4 2楼 匿名用户 读 加上负四 就是减去四的意思 加上一个负数就相当于是减去一个正数 又双叒叕是什么意思?又双叒叕怎么读 3楼 116贝贝爱 又双叒叕 y u shu ng ru...
旯是怎么读,什么意思,旯是怎么读,什么意思 40
1楼 匿名用户 旯 读音 l 笔画数 6 部首 日 笔顺编号 251135 字义 旮 见 旮 。旮旯 g l 。这是中国方言词汇,指屋子里或院子里的角落,或指一切角落。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诠释,是 狭窄偏僻的地方 和 角落 的意思。 参考资料 http zdic z 1b js 65ef htm...
“彧”怎么读?什么意思,彧字怎么读啊 啥意思?
1楼 匿名用户 彧y 形 1 趣味高雅的 谈吐文雅的 有文采 有教养 cultured 彧 文也。 《广雅》 夏伯之乐舞谩彧。 《书 大传》。注 长貌。言万物之滋曼彧然也。 2 茂盛 luxuriant 疆场翼翼 黍稷彧彧。 《诗 小雅 信南山》 3 用于人名。 荀彧 163 212 ,字文若,颍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