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为什么偏偏就挖了万历皇帝的定陵

2021-01-14 22:58:05 字数 2874 阅读 9721

1楼:匿名用户

明朝历史上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有十三位皇帝的陵墓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麓,所以称“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从永乐七年(1409年)开始修建长陵至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检葬入思陵(1645年),前后历时230多年,共有13座皇帝陵墓,7座妃子墓,1座太监墓,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多个妃子以及2名太监。明十三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墓最多的一处帝陵建筑群。

可是,明十三陵为什么偏偏就把万历皇帝的定陵给挖了呢?

最早提出挖掘古代皇陵计划的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还有郭沫若等一批相当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名人也力主挖掘。

挖掘计划于1956年春开始,原本是打算先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成祖朱棣的长陵给挖了,但对长陵的调查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于是,考古队最后决定先拿的定陵来练练手。倒霉的万历皇帝,在死去几百年之后,却成为明代唯一一个被挖坟掘墓的帝王。

定陵的挖掘工作从1956年5月开始,到1958年7月底基本结束。虽然期间过程一波三折,但最终还是完成了挖掘。

定陵的地宫全部用石砌成,多为青石,面积为1195平方米。内无梁架,为石拱券,相当高大。地宫中有7座4吨重的汉白玉石门,设计巧妙,开闭灵活。

地宫中又分为正殿、配殿、前殿,和地上建筑完全一样。中殿原状陈列着祭器,那里三个汉白玉石座,座前各有一套黄色琉璃五供和一个青花大瓷缸,缸中原来盛满长明灯灯油,供点长明灯用。后殿的棺床上停放着朱诩钧和两个皇后的棺木,棺旁放着装满陪葬品的26个红漆木箱。

地宫共出土各类文物3000多件,经过仔细清理分类,共发现各种金器数百件,其中尤以皇帝皇后的金冠、凤冠最为珍贵;各种袍料、匹料和服饰用品达600多件,皇帝的缂丝十二章衮服龙袍和皇后的罗地洒线绣百子衣更是精美绝伦。

定陵被打开后,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尸体都已腐烂,骨架完好,头发软而有光。可叹的是,这三具帝王皇后的尸体竟然在“文革”中,被红卫兵以打倒封建帝王和牛鬼蛇神的名义点火烧的粉碎。万历皇帝怎么也想不到,在几百年之后,自己竟然会被一群毫不相干的人,挫骨扬灰。

皇帝皇后三口上等金丝楠木制成的巨大红漆棺椁,本身质地坚固,虽然历经几百年,仍然完好无损。但却在定陵挖掘不久之后,被当时一群无知人员当成废弃材料,抛至宝城之外的山沟中。据传,这些珍贵的木头被扔到山下之后,都被当地的村民当做好东西留了起来,有的做成了自己的棺材、有的加工成了衣柜。

但是,捡到这些木头的村民,最后死因都非常离奇。

最为可惜的是,定陵挖掘出的许多文物都因当时技术条件和知识水平的不足,保护不到位,以至于造成了永久性的毁坏。有了定陵挖掘的教训,国家后来出台了“不主动挖掘帝王陵寝”的规定。万历皇帝在死后几百年,以被挖坟掘墓,挫骨扬灰的代价,终于换来了其他帝王陵寝的长治久安

为什么明十三陵里只有定陵被发掘了

2楼:匿名用户

因为当初是准备把明十三陵都发掘的,先发掘了定陵,把明神宗万历皇帝的遗骸都起了出来,后来因为政治原因保护不当,遗骸被烧毁,又被大雨冲得无影无踪,其他诸如织物等珍贵文物也被落后的技术手段和知识给“保护”坏了。。。可以说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大灾难和损失。

后来国家因此决定不再发掘帝王陵墓,所以你现在看到的消息都是抢救性考古发掘,什么叫抢救性,就是说文物被盗了、被破坏了或者失去保护环境了,国家才允许发掘。

定陵就是因为好奇心,想知道历史帝王们的秘密才被破坏的,悲剧不能重演,之后就不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因为发掘出来也没法保护、保护不了,这种情况下发掘就和盗墓没有区别了。

在明十三陵中,为什么只有定陵被发掘,这个陵墓中藏着

3楼:白土知道

1958年9月6日,新华通讯社突然爆出了这么一条重大新闻: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已被打开,陵墓是一座地下宫殿,全部用大块青白石砌成的拱券,有两层楼高、八十多公尺长。。。”

这消息一出,震惊了考古界,而定陵也成为了第一个,也是到现在为止唯一一个被发掘的帝王陵墓。

1950年代的时候,当时为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极力主张挖掘明成祖长陵,准备在考古界搞一个大动静,毕竟长陵是整个十三陵的祖陵,也是十三陵中最气派,面积最大,规制最高,墓主人也是最传奇的,就这样,吴晗拉着郭沫若上书***,请求批准开挖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之后竟然被批准了,吴晗兴奋的拿着批准文书立刻组织了考古发掘队开赴十三陵,目标,长陵!

毫无疑问,期望利用明陵里的出土器物,以进一步研究明史是发掘明陵的主要动因。而促成明陵发掘工作的是吴晗。吴晗是我国著名的明史研究专家,在学生时代就以研究明史崭露头角而成为胡适的爱徒。

据说,在他学生时代,就立下了发掘明十三陵的壮志。

考古队把十三陵转了一圈,发现定陵相对来说比较好挖,所以就先对定陵进行了发掘。但是当时的文物保护技术非常落后,地宫打开后大量的文物被氧化毁坏。再加上当年正值文革,处于破四旧的原因,地宫里的东西几乎都被毁掉。

不争气不上进的万历皇帝反而成长为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大昏君大懒君,长达三十年不上朝理政,躲进深宫沉溺于酒色财气,频繁的派遣矿监税使搜刮民脂民膏,导致民怨沸腾,阶级矛盾愈演愈烈。就是在万历十五年以后明王朝逐渐走上了衰亡之路,辽东女真努尔哈赤崛起,万历是明王朝一大历史罪人,十三陵只有他的定陵被挖掘也许是天意报应吧!

4楼:自由

因为发掘定陵之后,陵墓中很多文物因为遇到氧气损坏了很多,后期有些文物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甚至墓主尸骨也因那个特定时代的原因都被烧毁了。国家之后也因此得到经验教训,在没有能有效保护文物的技术手段之前不主动发掘陵墓,而且从人文道德角度讲也不该主动挖掘一个完好的陵墓,所以其它12座陵墓没有继续发掘并保护下来

明十三陵为什么只挖了一座?省下的为什么不挖?

5楼:群上调和分析

挖出来的文物无法保护,丝织品风化,木制品变质。

还有人为破坏,万历皇帝和皇后的尸体在文革被焚毁,装殓帝后的棺椁被随便扔掉。

时至今日,对文物的保护技术仍不能过关。

因此解放后,就挖过一座定陵,国内其他皇帝陵墓都没有主动进行挖掘。